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1)

凶猛的大野猪。头条供图

★野猪,是清朝吉林打牲乌拉衙门必进之皇家贡物

满清统治者以及清代的满族人都喜欢吃野猪及其它野兽肉。因为他们是从东北山地丛林中进入北京的满洲人,他们世世代代是渔猎民族,食用野兽肉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习俗文化。所以,身在朝廷的满清皇家和王公贵戚的满族人要想吃到出生地的野兽肉,就必须依靠从东北运送来京的租贡品。因此,自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在乌拉设噶善达(满语乡村),尔后,第一位坐上北京金銮殿龙椅的大清顺治皇帝,自1648年(顺治四年)始,就在东北的吉林设置打牲乌拉噶善,并以迈图为第一任总管。到1657年(顺治十四年)正式成立了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并组建打牲八旗,专门负责狩猎、捕捞、采集野生动植物活动。打牲,是清代对嫩江流域及大小 兴安岭一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 诸渔猎民族的总称。由满语“布特哈”(意为“虞猎”)引申而来。(引自《百度百科》)

据《吉林志略》载:吉林属每岁进贡方物如下:

十月进二年野猪二口、一年野猪一口……

十月内由围场先进鲜味二年野猪一口、一年野猪一口……

十一月进……公野猪二口、母野猪二口、二年野猪二口、一年野猪二口……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2)

秋天的野猪群。头条供图

许多《红楼梦》研究者指出:第五十三回写乌庄头乌进孝为贾府送的年租单子所写的物品,竟如吉林打牲乌拉衙门为皇室进贡的贡品相同:“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

可见,野猪是必进的贡品之一,而且所占比重甚大。

康熙二十一年春,康熙东巡吉林的第二天,就急急忙忙地乘船直抵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视察。心念着亲自在松花江上网捕鲟鳇鱼是计划之中的事情,但就公务方面,检查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渔猎纳贡工作,才是他皇帝责任的重点内容之一。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3)

皇帝的御膳离不开野猪肉。头条供图

★一猪二熊三老虎,并非戏说

三百多年前,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打牲八旗的壮丁,多是努尔哈赤东征后与皇太极时代加入满洲八旗的“伊车满洲”,即新满洲人(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他们多是居住在长白山、张广才岭、大小兴安岭密林中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锡伯等渔猎民族。繁重的贡品任务,完全靠他们以生命为代价的艰辛狩猎。“一猪二熊三老虎”之说,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经验。

按说,百兽见之必然惶恐逃窜的老虎是百兽之王,应该排在第一位,但号称“森林力士”的狗熊并不畏惧老虎。熊与虎的关系是,虎不犯熊,熊不犯虎。虎若犯熊,熊必犯虎到底!这就是狗熊的性格。所以,百兽之王的的老虎遇到狗熊也要绕着走。否则惹上了它,它和你不死不休。所以,老虎屈居狗熊之后。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4)

东北虎既躲避狗熊,更躲避孤猪。头条供图

然而,如此牛叉的狗熊,却不愿意和猪八戒的后代们过招。狗熊最怕野猪群,一旦陷入野猪群中,每个猪挑它一嘴,立刻会让这连老虎都惧怕的“森林力士”血肉模糊、命丧当场。尤其是那些不愿在猪群中生活而喜欢独来独往的“孤猪”,狗熊绝不敢去招惹。野猪虽腿短,但四肢粗壮,身体虽低矮,但势沉力猛。它没有老虎和狗熊的尖牙和利爪,但是它有护身的“铠甲”和口中向两旁长出的刺刀一样的獠牙。这就是狗熊惧怕野猪的原因。

猎人说,狗熊攻击时靠站立起身体,充分利用身高的优势,挥动利爪,从上往下挥掌抽打抓挠。挥一掌,即便是雄健的老虎也会被它搧个大跟头;抓一把,足可以撕开敌手的肚皮。所以老美的华尔街股市大亨们,就把狗熊从上往下挥动熊掌的力逾千钧的下滑之势,谓之“熊市”。但“森林力士”狗熊这一掌能搧倒老虎、震慑人类的狠招,对野猪却不起任何作用。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5)

秋天的野猪群。头条供图

因为狗熊挥两掌也打不倒势沉力猛的野猪。它四腿柱地,挨了熊揍也稳如泰山。

狗熊秤钩子一样的利爪,根本无奈野猪何,因为这家伙有猪八戒的遗传——皮糙肉厚,更重要的,凡是稍大些的野猪浑身都披挂着一身松油黄沙铠甲。即便狗熊的利爪狠狠地抓上去,也只能给野猪挠痒痒。细看看,只在野猪身上留下了五道白白的爪痕!

野猪的战术动作是“一挑二豁三冲撞,再豁一下是回马枪“”。狗熊的战术动作是从上往下用力下手下口,野猪的看家本领是从下往上甩头挑撅。这一甩头一挑撅,何止千钧之力!无论是狗熊还是老虎,只要被野猪的獠牙挑中,不是开膛就是破肚。而且野猪的耐力比狗熊还大。所以,狗熊和老虎见了头猪和孤猪,急忙闪开,绝不招惹。

老虎号称“猪倌”,它最可口的大餐就是野猪肉。但是,老虎吃野猪只能隐蔽起来,或者隐蔽地跟随猪群之后,蹑手蹑脚地走呀走呀,专门挑选野猪群中那些落单的老弱病残,然后一扑而出,一击而中。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6)

林中的孤猪。头条供图

老虎若是稍一不慎,惊动了头猪,那可就是偷猪不成,反而惹火上身——轻则身上皮开肉绽,重则丢了性命。东北这些渔猎民族整天和各种野兽打交道,自然知道它们的习性,因而像关内人士为三国名将排名次一样,排出了“一猪二熊三老虎”的名次。

★挂甲的野猪刀枪不入

狩猎野猪很难。因为野猪极其凶猛,皮肉几乎刀枪不入。

吉林打牲乌拉衙门或有关军镇部门年年对辖区内的打牲八旗壮丁们下达猎兽任务:老虎多少只、狗熊多少只、野猪多少头、紫貂多少只,其余是獐狍野鹿等草食类动物多少只。打牲八旗的牲丁们对于除了猎捕野猪、狗熊、老虎之外的动物并不犯愁。世世代代的狩猎经验让他们知道:打虎难,打熊难,唯独打野猪难上加难。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7)

林中的大野猪。头条供图

祖祖辈辈的猎猪经验和教训,让叱咤东北山林的打牲牲丁们充分体验到了猎猪的危险和艰辛——遭遇野猪时,虽然拉强弓放利箭,但箭簇却是射身即落,只在野猪身上留下个白点!猎人若自身隐蔽不好,一旦被惹怒的野猪发现,它会以超过60公里的时速窜过来,对躲避不及的猎人只需一冲一撞,就把你撞出多远,接着用獠牙一撅,就会把倒地的猎人挑上半空,待你跌落平地,它会继续挺起獠牙,爆发千钧之力,继续对猎人挑和撅,然后是撕咬……如此,在野猪嘴下生还的猎人少之又少。即便有多人围攻之,但长矛刺不进野猪的身体,弯刀砍不透野猪的皮肤。你能奈它何?

东北的野猪为什么会这样凶猛无敌?经过长期观察,猎人们发现,野猪只要长大些,就要跟着猪群找松树,咬开松树皮,从头部到臀部不断地在松树的伤口上蹭流出的松胶,蹭完了松胶再到砂砾地上打滚,在浑身的松胶之上粘一身砂砾,然后再到松树根上蹭,蹭满浑身的松胶后再去砂砾地上打滚。天长日久,野猪的铠甲就这样形成了。可谓熊虎不惧,刀枪不入。所以,不但狗熊、老虎对它这一身铠甲无可奈何,就是真刀实枪的猎人,也十分头疼。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8)

野猪根本不怕猎狗。头条供图

★用陷阱猎捕野猪

但是,猎人毕竟是猎人。打牲八旗的“伊车满洲”(新满洲)的牲丁猎人降服野猪的第一高招,是挖陷阱“窖猪”——他们把用陷阱捕捉野猪叫“窖猪”。通过跟踪观察,猎人们会在野猪经常路过的“猪道”上,挖上一人多深的陷阱。陷阱底部密密麻麻地钉上柞木签子。陷阱的顶部横七竖八地搭上木棍,上边铺上树枝蒿草,顶上掩上泥土落叶,弄成原先的样子。如果是单个的野猪走过来,噗通一声陷下窖中,陷阱底部的柞木签子立刻将野猪挂不上铠甲的肚皮刺穿,不久落阱的野猪就会一名呜呼。如此猎人不用涉险,就可以捕获野猪。如果是野猪群路过,那么必定是成年野猪走在前头,母猪和小猪跟在群后。如此猎到的野猪仍然是成年猪,但却保护了母猪和小猪,十分符合猎人们打公留母、打大留小的永续利用的理念。为何要在猎猪的陷阱底下安装柞木签子呢?因为野猪只有肚皮上没有挂甲,所以,只要它一掉落陷阱,就会被柞木签子刺穿肚皮。如果没有柞木签子,落下陷阱的野猪很难捕杀。那是困兽犹斗,猎人站在陷阱之上很难将其制服。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9)

长出獠牙的野猪。头条供图

★用钢套套野猪

下钢丝套,是大清八旗牲丁猎人们猎获野猪的又一个绝招。但套野猪的原则是每套必死,否则即便套住了野猪,弄死它也十分麻烦,并且人和垂死挣扎的野猪过招危险很大!因为野猪是困兽犹斗,轻则挣断套子,重则带着套子伤人。所以,为了避免和钻进套子但还没有勒死的野猪过招而发生伤亡,猎人们一般都是下“吊死鬼套”。这种圈套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将套子下在野猪必经之地的“猪道”上。第二,猪道旁边必须有可以架吊死鬼杠杆的最低碗口粗的大树。找到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地方,猎人就会砍来一根长丈余,小碗粗的木杠子,横架在结实的树枝或树杈上做成杠杆。杠杆的一头拴上大木头或者大石头,另一头拴上钢丝套。钢丝套要设计得和野猪身量差不多高。野猪钻进圈套后往前一走一挣,会立即触动机关,杠杆另一头的重量动力臂长于野猪这头,而且重量也重于这头,所以,“呼”地一声,就会把野猪吊起来。野猪再有力再凶猛,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无力可借,一会儿就会被勒死。猎人只要每天来遛一次套子就可以了。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10)

森林中的野猪群。头条供图

★用钢铗子夹野猪

猎人在山林中猎野猪,有时会用一种专打老虎、狗熊和野猪的强力钢铗子。这种钢铗子弹簧力量极大,一旦猛兽踏过去,就会咔嗒一声触犯机关,夹住兽腿。无论是狗熊、老虎还是野猪,只要一条腿被夹住,很少有逃脱的机会。

设钢铗子要比挖陷阱和下吊死鬼套子省力得多,只要选好“猪道”,扳开钢夹,别好机关,再用乱草、树叶伪装好即可以。但一定要把钢铗子掩饰得不岔眼,即不要引起野猪的警惕。否则,野猪一旦发现前边的道路不像它曾经走过的样子,那么,它就会毅然决然毫不犹豫地改道而行。还有,凡是已经夹过野兽的钢铗子,在使用前,一定要将钢铗子用大火燎过,把钢铗子沾染的别的野兽的气味全部烧掉、烧尽。否则,就会被野猪敏感的鼻子老远就嗅到。一旦被它嗅到了死神的血腥气味,它会掉头就走,永远不会再走这里。所以,猎人就等于白忙活。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11)

林中的大野猪。头条供图

使用钢铗子夹野猪,一定要做好搏斗的准备。因为被夹住一条腿的野猪垂死挣扎的劲头极大,它很可能戴着钢铗子和你搏斗,或者看到猎人后凶性大发,宁可挣断那条被夹住的猪腿,也要和猎人死拼到底。所以,遛野猪钢铗子的猎人,一般都是两个人以上结伙同往。猎人说,遇到被夹住的野猪一是要用大斧子或者木棒猛击野猪的头,二是要用长矛找机会猛刺野猪的肚皮。大野猪只有肚皮挂不上甲!

★“打牲八旗”的猎丁后代有山养野猪的传统

上世纪末在黑龙江采访时,我曾多次参观林场工人个人创办的野猪饲养场。记得有天晚上在一家野猪饲养场喝着老烧刀子酒、吃着地道的野猪肉时,听他们讲述着野猪传奇,才知道饲养野猪几乎是许多满族山民祖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据说,这种饲养野猪的传统自二三百年前的清朝就有,那时,他们的祖宗几代都是专门为朝廷狩猎的“牲丁”,只不过到了清朝末年“狩猎纳贡”的事儿就衰落了。但改革开放后,许多闯关东者的后代接过了当地满族人饲养野猪的技艺,开创了野猪饲养场。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12)

雪地里的野猪。头条供图

那天晚上,一位叫雅库特(满语发音)的满族老人大口地喝着老烧刀子烈酒说,他祖上就是专门为吉林的有关衙门打猎的猎户,家里经常养着野猪。

他说,他们满族人祖上饲养野猪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圈养,就是把打猎时用陷阱捕捉到的小野猪带回家来放到猪圈中饲养,渐渐地就把野猪崽儿养熟了,养得没野性了。等野猪崽儿养大了时交给官府,可能就是纳贡吧。另一种方法是把养熟了的野猪放到山上去,省得天天饲喂它很麻烦。人们一般在春夏天把圈养的野猪放到山上,秋来落雪时,饲养熟了的野猪都会自动找回家来。若是母野猪就会带回一二窝小野猪。野猪是一年生两窝猪崽儿的畜生,繁生得很快。雅库特说,养熟了的野猪,都有恋家的习性。所以到了秋天山上没有吃的东西了,它们都会重新找回家来。有时候还会把山上的野猪三只五只地带回来呢。

雅库特老人说,其实饲养野猪算不上什么技艺,只要有胆量就行。第一,别怕野猪不回家,要上损失。第二要豁上放出去的猪被狼、虎趁小把它们吃掉了。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13)

小野猪崽子。头条供图

雅库特老人说,他家祖祖辈辈都住在山崴子里,年年把老母猪放养在山上,任它自生自灭。其实,猪的生命力极强,尤其是野猪,一般狼都吃不了它。所以,春天放山上两头母猪几个月都不用管,每年落雪的时候,它都会带着猪群回来,尤其是小野猪崽儿,浑身的毛像花栗鼠子一样,挺好看的,长大了,那好看的毛色就没了。

他说,改革开放后,有不少有钱的主儿看着野猪肉的市场好,要求我当顾问管技术,和他们合伙开野猪场。我说养野猪没啥技术,只要有胆量,有山场就行。你看,黑龙江现在建了多少野猪场了?大大小小总有十几家了吧?

雅库特老人说,改革开放后,有不少有钱的主儿看着野猪肉的市场好,要求我当顾问管技术,和他们合伙开野猪场。我说养野猪没啥技术,只要有耐心,有胆量,有山场就行。你看,黑龙江现在建了多少野猪场了?大大小小总有十几家了吧?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14)

小野猪。头条供图

★老汗王努尔哈赤的名字就叫野猪皮

雅库特老人趁着酒兴说,我们老汗王努尔哈赤的名字,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叫“野猪皮”。

他的话让许多酒友们大吃一惊。

雅库特老人说,你们是汉人,不知道东北少数民族的规矩,这里的鄂伦春、鄂温克等都拿着熊当神,当祖宗呢。有时候我们山里的满族人猎到大野猪,还会举着野猪头,披着野猪皮,围着野猪跳舞祈祷呢!正如你们汉人把龙当祖宗一样,一个道理。所以,我们满族萨满有时还有神猪附体的显圣时候。

老人说到兴头上还说:再告诉你们,我们满族人不少名字都和野兽有关呢,狼、熊、猪、虎、獾都有。也有用树木石头起名的。嘿!就是你们汉族人的名字也有叫二虎、大牛、小羊、二狗子、桃花、杏花的,其实各民族都差不多。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15)

下山的野猪。头条供图

雅库特再喝一口老烧刀子酒,说道,你们不要认为“野猪皮”的名字就不好听,其实野猪是关东的猛兽,连老虎和黑瞎子都怕它,所以,我们满族人把野猪排到第一号——“一猪二熊三老虎”。老汗王的名字,就代表着野猪的健壮、勇猛、生命力强。想想,这有什么不好?

我立刻想起曾经看过的有关清史研究的文章,确实有“努尔哈赤”的意思是“野猪皮”的说法,只不过满族人统治华夏,崇尚儒学后,觉得此名不雅,不再表示。而在清朝做官的汉人,觉得大清开国者清太祖努尔哈赤叫“野猪皮”有失尊严,有失文雅,便按着汉族人的习惯,避讳贴签,不做注解了。

但大清吉林上缴的贡品照样有野猪。这和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一边崇拜着熊为祖先,一边猎熊是一个道理。

(本文参考文献:《扈从东巡日录》《吉林打牲乌拉衙门和清宫祭祀》《百度百科》《打牲乌拉历史文化记忆及其“复活”》)

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清朝吉林打牲衙门的八旗牲丁)(16)

努尔哈赤遗像供奉。头条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