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没有故事(历史上变革时代的普通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年代,英雄辈出。幼时读《三国》,每看到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深恨吕蒙,当他被忠魂索命,心下窃喜;少年读《三国》,吴下阿蒙,勇则勇矣,所向披靡;稍长再读《三国》,文韬武略,入祀武庙,直令人耳目一新。

吕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对新时代初闯社会的年轻人,有何启发意义呢?

像吕蒙那样,普通人也要有勇气,敢于和命运抗争。

不像周瑜出身官宦世家,风流倜傥,“曲有误,周郎顾”,不像鲁肃出身富户,三千斛粮,慷慨相赠,也不似陆逊、陆抗父子江东大姓,儒雅厚重,吕蒙在东吴历任大都督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的出身最为寒微。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拼不了爹,就得靠自己!汝南少年抱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偷偷随军,投身行伍,依靠自己的机智、勤奋,从一介武夫,成长为一代名将。真正名符其实的“过江龙”,成功诠释了什么叫屌丝逆袭。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像吕蒙那样,要有危机感,勤奋有志,努力向学,才能胸藏锦绣,令人刮目。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接掌江东事业,打算搞“军改”:孙吴诸将的私兵部曲往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考虑到一些小将兵员少而费用不足,要合并他们。敏感的吕蒙意识到部队合并后,恐再难出人头地,于是暗中借了一笔钱,为士兵们做了大红色的衣服和护具。等到检阅的那天,吕蒙的部队队列整齐威武,孙权见了非常高兴,于是就给吕蒙增补了兵员。

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

这件事只能说明吕蒙有心眼儿,有危机感,会来事儿,能够抓住机会,脱颖而出,但离成长为有韬略、统帅千军的高级军事将领,其实还差得很远。吕蒙后来能够位列江东四大都督,除了自身的机灵之外,更多的要靠自身的学习,不仅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也包括广泛涉猎,从前人经验中学习。

吕蒙没有故事(历史上变革时代的普通人)(1)

他年轻时,不研究经卷,每次上报重大事件,经常口述写成奏折。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学习啊!” 吕蒙总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书的官吗!只不过想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要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并感到十分有收获。”于是吕蒙开始进行学习。日积月累,他读的书超过了宿儒耆旧。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鲁肃到吕蒙驻地视察,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回答:“事已临头,随机应变。”吕蒙说:“现在长江上中游虽然看上去很和睦,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数个应急方案,鲁肃闻后大惊,站起离席,拍着吕蒙的背,赞叹道: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这件事太迟了啊!”

孙权和吕蒙,实在是三国时期学习型团队的最佳君臣组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吴下阿蒙”更值得我们由衷的敬佩,是每个职场人努力学习的榜样。吕蒙通过不懈地学习和实践,最终在军事上的建树超越前辈和挚友鲁肃。

像吕蒙那样,注意私德修养,有所为有所不为。

吕蒙是个私德极佳的人

  • 占领荆州之时,关羽府库中的财宝,吕蒙一毫不取,全部封存,等待孙权接收。

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

  • 吕蒙生前所得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赏赐也都交到府库中收藏。他命令主管人员,待其死后,把这些全部还给朝廷。他还留下遗言,丧事务求俭约,不得奢侈。

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

三国时期,私兵盛行,将领们都想扩充自己的势力和话语权,曹魏的于禁就曾夺过朱灵的兵权。然而能够站得更高,不从个人私益出发,对袍泽保持恩义,绝不乘人之危的,吕蒙绝对是佼佼者。

  • 南郡战曹仁时,益州将领(刘璋部下)袭肃率部投降,周瑜打算把袭肃的部下拨给吕蒙带领,吕蒙却上表称赞袭肃有胆有谋,而且是慕名顺降,只能增兵给他,不可以把他的兵权给撤了。孙权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把袭肃的部下还给袭肃来带领。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

  • 成当、宋定、徐顾三人去世后,他们的子弟年幼,不能任事,吕蒙与他们军营离得很近,孙权想把他们的部队都合并给吕蒙。吕蒙给孙权三次上书,指出徐顾等三人勤于职事,忠于国家,子弟虽小,不能废黜。又为三将的子弟请老师,精心辅导。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兵道需诡谲,做人要守正。吕蒙的举动,在江东上下颇受爱戴。为了个人成功不择手段的,注定走不远。一旦刚愎自用、为万民所怨、众口所嫌,那么聪明、权势如江东诸葛恪者,亦不免下场凄惶。

像吕蒙那样,做真正的勇者,放弃私斗,勇于公战,容人雅量。

苏轼在《留侯论》中提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不像韩信那样受得了“胯下之辱”,面对别人的耻笑羞辱,年轻时的吕蒙在自己的阵营里也睚眦必报,快意恩仇,不计后果,其实算不得真正的勇者。

吕蒙没有故事(历史上变革时代的普通人)(2)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坚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

“及身长大,学问开益”后,吕蒙视野开阔,放弃私斗,有容人的雅量,更有荐才之举:

  • 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吕蒙不计前嫌,推荐曾因部下的事曾经告发过自己的江夏太守蔡遗;

常以部曲事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及豫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笑曰:“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

  • 粗暴好杀的甘宁时常拂逆孙权的命令和吕蒙的心意,连孙权都颇为恼火,反倒是吕蒙总为他说情,使甘宁受到重用。

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

有一次,甘宁违背了对吕蒙母子的承诺,挽弓擅杀小童,还没事儿似的睡大觉。吕蒙闻后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至尊(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

  • 吕蒙奉召返回建业,途经芜湖。定威校尉陆逊前来拜见他,提出了趁关羽北伐,出其不意,占领荆州的方案。吕蒙感叹英雄所见略同,回到建业后建议孙权假意提拔陆逊代替自己,参与偷袭计划。陆逊平地一声雷地被提拔为方面大员。

从讨丹杨;从征黄祖,做前锋亲斩敌都督陈就;诸将讨击不能擒获卢陵贼,“蒙至,诛其首恶”;张辽威震逍遥津,吕蒙、甘宁、凌统、贺齐奋勇救驾,孙权侥幸得免。除了韬略、指挥,吕蒙的个人武勇也丝毫不逊色。

每个人都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如何处理彼此间的利益冲突呢?从任侠好斗闯祸,到主动放弃私斗,搞好内部团结,外战所向披靡,吕蒙实实在在地从正、反两方面,给我们上了生动、鲜明的两课。法治社会禁止私斗,吕蒙的转变、境界以及人格,亦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像吕蒙那样,做个素质全面、专业精深的能者。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对吕蒙而言,兵战和心战都很在行,而且是勇挑重担。

  • 战夷陵:甘宁被困危急,诸将以兵少为由,不肯分兵救援,吕蒙主动跟周瑜、程普说:“留下凌统在这里,我和你们一起急行军去救援甘宁,救援他应该不会打太久。我以项上人头担保凌统能够在此坚守十天。”看到夷陵附近地势,吕蒙又献计伐木堵塞要道。果然,到达夷陵第一天就杀敌一半,敌人在要道弃马夜遁,跑路去了,东吴顺带缴获了三百匹战马。经过这一战,东吴军的士气大涨,形势大好,于是渡汉江设立军营,和曹军对攻,曹仁熬不住退走了。
  • 战濡须: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孙权,进至濡须口,吕蒙献奇计均有效验;此外还劝孙权在夹水口建立船坞。吕蒙的防范精到细密,阵容威严,时值长江春汛,曹操主动撤军而回。建安二十二年(217)吕蒙为都督,率军守濡须坞,凭借船坞,置强弩万张以拒曹军。曹操前锋尚未安营,吕蒙即率兵出击,将其击溃。曹操难以速胜,率军撤回。
  • 战皖城:起初,曹操派谢奇任蕲春典农,驻扎在皖城的田乡,屡次侵扰边境。吕蒙诱降不从,就寻其破绽发动袭击,谢奇部下纷纷投降。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再派庐江太守朱光在皖屯田。孙权接受吕蒙建议,率军攻打皖城。将领们计划堆土山和增加攻城的设备,独有吕蒙力排众议说:“制造攻城设备和堆土成山,须多日才能完工。到那时,敌人城防已经巩固,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得皖城。况且我军乘雨多水大而来,如果旷日久留,大水必定渐渐退走,我们回兵的道路会遇到困难,我以为那是很危险的。现在看来,此城不会十分坚固,我三军士气高昂,四面齐攻,很快就可攻克,然后趁大水未退而回军,这才是大获全胜的策略。果然拂晓发起的攻击,辰时已经攻克皖城,俘获朱光以及城中男女数万人。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吕蒙洞悉天时、地利,分析形势,捕捉战机的能力都超强兵道诡谲,兵不厌诈,在实施战略、战术欺骗方面,吕蒙更是高手中的高手,这一点在两次和蜀汉阵营的荆州冲突中显得十分明显。

  • 公元214年,刘备进入成都,占据了荆州、益州各郡,打破了孙刘两家的战略平衡,孙刘开始第一次荆州之争。公元215年,吕蒙奉命西进,“移书二郡(长沙和桂阳),(二郡)望风归服”。关羽起兵相抗,刘备风尘仆仆地从成都率领得胜之师杀向荆州,驻扎在公安,大战一触即发。孙权令吕蒙放弃零陵,吕蒙在回师益阳救援鲁肃前,临机专断,以巧计唬得零陵郝普献城投降。当郝普让出城池并知晓内情后,差点儿钻地缝里去。心理战取零陵,智取三郡,不过是牛刀小试。在共同抵御曹魏势力的利益下,孙刘两方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达成停战协定:“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 主持荆州事务的“鸽派”鲁肃英年早逝,行伍出身的“鹰派”吕蒙接替了鲁肃的位置。正是吕蒙促成了东吴的军事矛头从淮南-徐州转移到了荆州。“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后吕蒙“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年轻的陆逊继续实施骄兵之策,关羽擒于禁后,还“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变生肘腋还不自知,只能说东吴对关羽实施的战略欺骗极成功,关老爷的命运堪忧,悲剧将至。

提起三国攻心战,恐怕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诸葛亮七擒孟获。但真论其攻心战的效果,蜀汉未必强过东吴。三国时期,攻心战高手当首推吕蒙。

吕蒙没有故事(历史上变革时代的普通人)(3)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慄,道不拾遗。

比起曹操在行军中误入麦田时“割发代首”,攻陷后震怖屠城,比起刘备攻入成都纵兵劫掠,吕蒙在以胜利者身份进入荆州时,对待仅仅取老百姓家一斗笠,还是盖上公家铠甲的乡人(那时宗族乡亲观念尤重),仍能严格约束,军纪之着实令人敬畏,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了荆州百姓以安全感。这看起来,还多少有点儿三大纪律大项注意,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意思。

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

吕蒙一早一晚还派亲信慰问年长之人,关心他们的生活,补给不足。若有人生病,就送去医药,有人饥寒,就送去粮食和衣服。当关羽撤军途中,数次派人与蒙吕蒙联络,吕蒙热情接待关羽派来的使者,带他到城中周游,让他到将士们家中去慰问,于是,有的人亲笔写信,说得到吕蒙厚待。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士们得知家中不但平安无事,而且所受到的优抚超过了平时,故军无斗志。

吕蒙没有故事(历史上变革时代的普通人)(4)

这就是吕蒙版的“四面楚歌”,关羽军心为之严重动摇,往日的骄傲没有了,只剩下沮丧灰心。但凡蜀汉军心稳固,前后方齐心用命,同仇敌忾,“卷土重来未可知”,也不至于“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羽而降”,部卒纷纷投降,落单的关羽穷途末路,被获遭擒,一代“武圣”黯然落幕。

此后即使“(刘备)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沙摩柯助阵战夷陵,荆州依然牢牢掌握在东吴手上,一直到晋朝出了一位比肩关羽的《左氏春秋》爱好者羊祜对,他对东吴荆州陆抗展开了又一轮心理战攻势。

比起固若磐石的荆州,袭夺荆州后的第五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的南征效果如何呢?尽说诸葛亮听马谡之计,七擒孟获,使蛮人心服口服,终诸葛亮之世,南蛮都未再反。当看到李恢、张嶷传的如下记载,当邓艾兵临成都时,刘禅不去战略纵深的南中,不知您是否有同感:蜀汉的攻心战其实效果有限,和东吴相比有所不及。

南土平定,李恢军功居多,封安汉将军。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李恢身往扑讨,除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费用。-----《李恢传》

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其郡徒有名而已。苏祁邑君冬逢、逢弟隗渠等,已降复反,张嶷使反间计,除掉了隗渠,诸种皆安。----《张嶷传》

吕蒙是个素质全面的军事家,从个人武勇、战略战术,到战争艺术均有建树,在三国攻心战中更是绝世高手术业有专攻,这个是我们不能强求的,但每个职场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力争做到最好,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吕蒙之死

在《三国演义》里,孙权在庆功会上斟酒赐饮,吕蒙突然关公忠魂附体,扯住孙权诟骂、恫吓,之后吕蒙七窍流血、倒地而亡。只能说罗贯中过于偏爱蜀汉以及关羽,《三国演义》这一幕凄惨恐怖,荒诞不经。

按史书,吕蒙是病亡,有人推测是感染瘟疫,这点我不确知;不过,我感觉吕蒙积劳成疾的可能性更高。在白衣渡江袭占荆州之前,“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吕蒙有疾很可能亦是实情,打着众人皆知的旗号,关羽更易相信壮年吕蒙是无奈去职,而非包藏祸心。

江东臣子患病后,吕蒙受到孙权的礼遇最重,可是天不假年,吕蒙还是在孙权内殿中病逝,死时四十二岁。

吕蒙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

启示

吕蒙是一个起于低微,敢于改变现状,努力与命运抗争的普通人;是一个注重修养,私德极佳,义气为重的统领。他勤奋有志、虚心向学,完成了意气用事、任侠斗狠,到真正勇者、不怯公战的蜕变,从机智到韬略的升级,在个人武勇、战术、战略乃至战争艺术方面颇多建树的,死后进入武庙,成为一代名将“战神”,达到了封建社会里武将(臣子)所得取得的至高荣誉。

虽然是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人物,在他身上,我们还是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出身不高的普通人从被人轻视,到令人刮目相看的奋斗、成长、崛起的历程。

加油!致敬每个不甘平凡的“吕蒙”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