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南方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南方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1.南方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栽培葡萄的主要省份有湖南、湖北、四川、广备、云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上海,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葡萄产区,面积和产量如表1所示。目前,南方葡萄种植已形成产业规模,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表1 南方主要省份(2017年)葡萄生产基本情况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南方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1)

2.湖南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湖南属于我国中部地区,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湖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野生葡萄资源广泛存在,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刺葡萄产区,特别是“中国南方葡萄沟’“中国刺葡萄之乡”,“湘珍珠”刺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刺葡萄在全国也就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湖南省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同时,对葡萄栽培的研究一脉相承。20世纪50 - 70年代,柳子明教授引导农民种植康拜尔早生、白香蕉、康太等葡萄品种,开创了湖南省葡萄良种种植先河,并引种了北醇、公酿2号、白羽等酿酒葡萄品种。80年代研究葡萄资源和欧美杂种葡萄栽培技术的魏文娜教授,推广引种了巨峰、先峰、红富士、红瑞宝、黑奥林、红蜜、国宝、龙宝等品种,同时也引种了奖赏、玫瑰露、碧绿珠等欧美杂种品种。21世纪初,石雪晖教授团队攻克了欧亚种葡萄在南方(尤其是湖南省)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虫害为害严重的问题,研究出整套避雨栽培技术并推广,促进了湖南省葡萄产业的升级。2007年,湖南澧县万亩*葡萄栽培区域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曾播出专题片《南方吐鲁番》。2014年南方葡萄科技创新论坛在湖南澧县召开,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与示范进一步推动了南方葡萄的发展。

葡萄在湖南省的上市时期比北方早15 - 30天,是近20年来湖南省发展速度最快的果树种类之一,也是比较经济效益最好的果树种类之一,在湖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湖南省农业厅统计,至2017年底,葡萄栽培面积达3.78万hm2,年总产量达到70.18万t。鲜食栽培面积2.67万hm2以上,欧美杂交种占50%左右,主要为夏黑无核、巨峰、户太8号、甬优1号、阳光玫瑰等。欧亚种葡萄栽培面积1.07万hm2,以红地球、红宝石无核、温克、维多利亚等为主栽品种。栽培方式主要以避雨栽培为主。全省葡萄年产值近37.22亿元。

(2)区域布局 湖南葡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4个各具特色且区域化明显的集中产区:湘西北(常德市、益阳市、岳阳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优质欧亚种葡萄避雨栽培区,湘南(衡阳市、郴州市、邵阳市、娄底市、永州市)巨峰系葡萄鲜食栽培区,湘西(怀化市)优质特色刺葡萄栽培区,湘中(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高效城郊型观光葡萄采摘区。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成为高附加值的农业主导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品种结构 长沙市主要发展以城郊观光采摘为主的葡萄园,现有欧亚种葡萄栽培面积333.3hm2,总产量0.42万t;欧美杂种葡萄栽培面积1 100hm2,总产量1.62万t,主要品种为阳光玫瑰、夏黑无核、户太8号、摩尔多瓦、巨玫瑰、甲斐乙女、黑巴拉多、爱神玫瑰、香妃、甬优1号、红地球、红宝石无核等。

常德市主要是以澧县为主的欧亚种葡萄主产区,栽培品种有红地球、维多利亚、红宝石无核、美人指、森田尼无核、比昂扣、优无核、京亚等,也种植阳光玫瑰、夏黑无核、户太8号、高妻、醉金香等欧美杂种品种。欧亚种葡萄栽培面积3 560.0hm2,总产5.83万t;欧美杂种葡萄种植面积746.7hm2,产量1.06万t。常德市葡萄种植总面积4 306.7hm2,总产6.89万t。由原来以栽植红地球、美人指、红宝石无核为主转变为以阳光玫瑰为主,而且产品供不应求。

衡阳市现有葡萄面积4 640hm2,主要分布在珠晖区、蒸湘区、祁东县、常宁市、衡阳县和衡南县等,其中以珠晖区栽培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1/3。主栽品种为巨峰、红瑞宝,占总面积的50%左右;其次是藤稔和红富士等欧美杂交种,占总面积的10%左右。此外,还有少量的红地球、美人指、温克、红宝石无核等欧亚种,占总面积的5%左右。2017年产量5.97万t左右,年产值4.11亿元以上。珠晖区酃湖乡部分棚架未控产栽培园丰产年份单产达到3t以上,亩产值上万元。

怀化市是以东亚种刺葡萄种植为主,如中方县刺葡萄面积达334hm2;欧亚种葡萄主要是红地球,红宝石无核、美人指等品种;欧美杂种葡萄主要是巨峰等品种。

根据2017 年湖南省、农业厅统计数据,益阳、株洲、湘潭、邵阳、郴州、永州、娄底等市是以欧美杂种葡萄种植为主,主栽是巨峰系品种;岳阳是以欧亚种葡萄种植为主,主栽红地球、红宝石无核、美人指等品种;张家界、湘西以种植巨峰、夏黑无核为主。

3.湖北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湖北是我国葡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国早、中熟鲜食葡萄主产区之一。葡萄在湖北省所有水果中产量和面积仅次于柑橘、

桃、梨,位列第四位,是湖北主要栽培果树。从湖北省葡萄的种植情况来

看,以生产鲜食品种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郊休闲产业的发展及市场需求

的发展,设施(避雨、促成)栽培规模逐渐扩大,生产优质高档葡萄果品

逐渐增多,优良品种夏黑无核、阳光玫瑰面积逐渐增大,但主产区公安县、

随县等仍然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到2017年,湖北省葡萄种植面积达1.67万

hm2,产量30.84万t,平均每667m2产量达1 227kg,/总产值22亿元。

(2)区域布局 湖北葡萄分为4个产区,即鄂北产区、平原产区、鄂东产区、鄂西南产区。鄂北产区包括随县、钟祥、枣阳等县(市),以露地种植巨峰、夏黑无核等品种为主,其中以随县的尚市镇最为集中,2017年该县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 1 124hm2、9 392t。平原产区包括公安、潜江等县(市),设施(避雨、促早)栽培或露地栽培藤稔、夏黑无核,红地球等品种。其中以公安县埠河镇面积最大,2017年公安县葡萄面积3 440hm2,产量123万t,其次是潜江市,葡萄面积1 061hm2,产量2.97万t。鄂东产区包括阳新、通山、红安、麻城等县(市),以设施避雨种植夏黑无核等品种为主。鄂西南产区包括建始、恩施、巴东等县(市),以露地种植关口葡萄为主,以建始县花坪镇最为集中,20 1 7 年该县葡萄面积548hm2,产量3 228t。

(3)品种结构 湖北省葡萄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是藤稔,其次是巨峰、夏黑无核、红地球、关口葡萄。另外,阳光玫瑰、京亚、醉金香、甬优1号、户太8号、无核白鸡心、维多利亚、巨玫瑰、摩尔多瓦、金手指等都有少量种植。其中,藤稔、巨峰、夏黑无核、红地球4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全省葡萄总面积的85%以上。藤稔葡萄在土壤比较肥沃的江汉平原的公安、荆州等县(区)种植较多;巨峰葡萄多在鄂北随县、襄阳等地露地栽培;夏黑无核是湖北省近年发展最快的品种,全省新建葡萄园多选择该品种;红地球葡萄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的潜江、公安、仙桃等地;关口葡萄主要分布在建始、恩施等地;阳光玫瑰、金手指、醉金香、巨玫瑰等主要种植在城郊休闲观光葡萄园。

4.四川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7年四川省葡萄种植面积约3.23万hm2,其中鲜食葡萄约3.06万hm2,酿酒葡萄约0.17万hm2;葡萄总产量约61.9万t,其中鲜食葡萄约58.1万t,酿酒葡萄约3.8万t。在攀枝花米易等地,无核白鸡心、夏黑无核等品种发展较快,这些早熟无核品种在6月上、中旬就可以上市,该地区也已成为四川著名的早熟葡萄产地。西昌是我国最大的克瑞森葡萄优势产地,克瑞森葡萄成熟期晚,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成熟釆收期,这个鲜食葡萄产品供应档期在国内独一无二。鲜食葡萄的集中产区位于龙泉驿、西昌、双流、新津、邛崃、崇州、大邑、新都、郫县、金堂、彭山、丹棱、米易、华蓥、涪城、雁江等地;酿酒葡萄基地主要位于小金、金川、茂县、理县、得荣、乡城、丹巴、仁和等地。

(2)区域布局 以成都龙泉山脉一带为中心的盆地内产区巨峰葡萄栽培集中,绝大部分葡萄园均为露地栽培模式。以成都市郊双流永安、新津安西、崇州杞泉、大邑韩场、新都新民、金堂赵家等地为核心的都市葡萄观光园产业带近年来发展迅速,经营效益好,一三产业结合紧密。以西昌为代表的安宁河谷产区是四川优质早熟与特晚熟葡萄生产基地,区内海拔高,光照好,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花芽分化好,葡萄综合品质特别突出,葡萄栽培净效益每667m2 3万一4万元,经济效益指标位居国内前茅。

(3)品种结构 四川葡萄主栽品种有巨峰、夏黑无核、红地球、克瑞森、阳光玫瑰,此外各地还种植了无核白鸡心、美人指、金手指、醉金香、比昂扣、维多利亚、玫瑰香等品种。巨峰、夏黑无核、阳光玫瑰主要集中在龙泉驿、双流、彭山、新津、金堂、新都、大邑等地,栽培面积分别约为2万hm2、0.33万hrrr2和0.13hm2;红地球主要集中在双流、彭 山、金堂、西畠、祟州等地,栽培面积约0.12万hm2;克瑞森主要集中在西昌、冕宁、德昌安宁河流域一带,栽培面积约0.23万hm2。

5.广西壮族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随着广西农业科学院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广西葡萄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广西也由传统葡萄种植次适宜区转变

为我国特殊优势种植区。同时也是我国进行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推广应用最早、面积最大的区域,并幅射带动了多省区推广应用,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全国同行业葡萄专家的高度认可。根据广西农业厅统计数据,2017年全区葡萄栽培总面积3.39万hm2,占水果总面积的2.59%'全区葡萄总产量54.96万t,占水果总产量的3.23%;全区葡萄总产值43.4亿元。2017 年广西葡萄投产面积2.86万hm2,平均每公顷产量19.22t,平均每公顷产值15.17万元。

广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巨峰,为葡萄在桂北地区推广打下了基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广西葡萄产业起伏发展。从1997年开始,兴安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自治区农业厅的支持下,针对桂林雨水多,开展葡萄避雨栽培和果实套袋试验,并开始引种抗病性弱的欧亚葡萄品种,取得很好的示范效果。进入21世纪,广西大力推广葡萄避雨栽培,使抗病性弱的欧亚葡萄品种红地球、美人指、维多利亚等在广西迅速发展。2005 年,随着两收栽培技术研究成功与推广,广西葡萄种植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南方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2)

(2)区域布局 近年随着葡萄一年两收技术的推广,主要形成了桂北两代同堂和桂南两代不同堂的两收栽培模式。桂北模式产区主要分布在桂林、河池、柳州等地,桂南模式主要分布在南宁、崇左、百色、玉林等地。桂林是广西最早种植葡萄的地区,也是广西鲜食葡萄最大产区。2017年桂林葡萄栽培面积、产量和产值位列第一;河池栽培面积第二,产量,产值排第三,以种植毛葡萄为主。桂林、柳州、河池葡萄面积占全区的82.96%,产量占全区的87.46%,产值占全区的87.47%。

(3)品种结构 广西葡萄面积约76%、产量约94%为鲜食葡萄,毛葡萄和其他用于酿酒的面积约24%、产量约6%。早熟品种主要有夏黑无核、维多利亚等,中熟品种主要有巨峰、阳光玫瑰、意大利、比昂扣、凌丰等,睌熟品种主要有温克、红地球,美人指、毛葡萄等。

6,云南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7 年末云南葡萄栽培面积4.15万hrri2,其中鲜食葡萄3.62万hm2,酿酒葡萄0.53万hm2;总产量98.0万t,其中鲜食葡萄93.3万t,酿酒葡萄4.7万t;鲜食葡萄平均每667m2产量1.5t,平均每667m2产值1.5万元,最高的每66 7m2产量可达4t以上,最高每667m2产值突破 10万元;酿酒葡萄结果园平均每667ni2产量600kg,平均每667m2产值约4 000元。2017年云南鲜食葡萄总产值139.95亿元,酿酒葡萄1.88亿元及加工产值8.50亿元,总产值达到 150亿元。

(2)区域布局 云南葡萄栽培最集中的区域是金沙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南盘江等流域,主要分布在海拔500 -2 000m,但在德钦、维西等县最高已分布到 2 800m以上。 云南葡萄产业发展已形成几个产业带,其中鲜食葡萄分为早熟葡萄栽培产业带、中熟葡萄栽培产业带和晚熟葡萄栽培产业带。早熟葡萄栽培产业带包括金沙江流域的元谋、宾川、永胜、华坪、永善、巧家、东川,红河流域的蒙自、建水、元阳县、开远市、红河县、元江县;中熟葡萄栽培产业带包括文山、丘北、砚山,永仁、大姚、南华、禄丰、红塔、通海、江川、弥渡、祥云,弥勒、泸西;睌熟葡萄栽培产业带包括富民、嵩明、石林、麒麟、陆良,昭阳、鲁甸及丽江、保山等地。

酿酒葡萄也形成了几个产业带:弥勒一文山产业带,以云南红高原葡萄酒业、太阳魂葡萄酒业为主,面积约4 000hm2。德钦产业带,以香格里拉酒业为主,发展高原冰葡萄酒加工,面积1 333.33hm2。楚雄一南华一大姚产业带,为加工型葡萄种植最有潜力的产区,面积1 333.33hm2。昆明—东川产业带,酿酒葡萄原料产区,面积333.33hm2。

(3)品种结构 历史上栽培的主要品种有黑虎香、水晶、亚历山大等。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巨峰、红富士、无核白鸡心、红地球等—系列鲜食品种陆续引入云南,截至目前,云南全省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鲜食和酿酒葡萄品种达到 150个左右,其中酿酒品种超过20个。经过筛选,现在主要种植鲜食品种为红地球、夏黑无核、阳光玫瑰、无核白鸡心、克伦生、水晶,2017年栽培面积42%为红地球,45%为夏黑无核,13%为其他品种,其中阳光玫瑰发展面积逐步增加,达到667hm2;酿酒品种为赤霞珠、玫瑰蜜、蛇龙珠、白羽、梅麓辄、烟73 等。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南方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3)

阳光玫瑰葡萄

7。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不合理 我国栽培葡萄主要品种仍为巨峰系,欧亚种葡萄以红地球为主,单一品种短期内发展较快,如阳光玫瑰。其他新品种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比例偏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季节性相对过剩,形成销售高峰,价格波动较大,抗市场风险能力薄弱,难以均衡满足市场需求。

(2)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世界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为1%,一些发达国家已超过3%,而我国仅占0.3%左右。南方地区果业科技投入,特别是对葡萄新品种的引进、选育,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苗木基地建设,果实包装、贮藏和加工等方面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发展。

(3)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与深加工亟待发展 葡萄先进生产国鲜食葡萄都经机械化分级与包装后,再投放市场,而我国鲜食葡萄商品化处理比率低,仅占总产量的8% - 10%。南方各省份的葡萄采后商品化处理更显薄弱,贮藏保鲜和冷链流通困难。葡萄深加工方面,大多是行家庭式的作坊生产,规模很小,南方地区葡萄酒酿制业、葡萄汁加工业、种子及果皮深加工业才刚刚起步,葡萄的其他加工仍为空白。

(4)葡萄栽培管理机械化水平低 南方平原区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都较低,随着葡萄生产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致使葡萄生产效益大幅下降。山地丘陵葡萄园道路崎岖,小型、微型农用机械都无法正常抵达,适用于平原区域的农业机械更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山地丘陵葡萄园机械化作业难度大大高于平原地区,生产管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5)葡萄生产成本增加 农资大幅涨价,生产成本大增,葡萄产业的发展受影响。同时,葡农老龄化、素质偏低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据调查,近年来南方地区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缺乏,从事葡萄生产的果农年龄普遍偏高、素质偏低。

8.发展趋势

(1)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科技力量逐步体现 现阶段南方地区葡萄产业仍处于结构调整阶段,产业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果实品质逐步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葡萄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依靠技术的不断创新、节本高效、智能化、信息化转变,实行科学的控产提质,标准化、数字化生产,实行科学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支撑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是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

(2)由单一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区域优势逐步显现 随着葡萄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业发展与竞争由单一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由单一产业向优势产业转变,产业发展与竞争必须整合人才、资源、政策、设施、设备、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源,增加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发展。

(3)由粗放栽培向标准化栽培转变,设施栽培异军突起 目前葡萄已从单纯的露地栽培发展到露地栽培与设施栽培(促成栽培、延后栽培及避雨栽培等多种形式)并存。葡萄设施栽培的发展,不仅扩大了栽培区域,延长了果品上市供应期,而且显著提高了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设施葡萄栽培面积将进一步增加,其中促成栽培和避雨栽培面积必将大幅增加,延迟栽培区将迅速扩展。

(4)由传统农业向“两型”农业转变 葡萄生产已由传统的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模式转变,如从传统清耕向生草栽培、生态养殖方向转变,从大水大肥向控水控肥方向发展。葡萄产业正通过科学规划,品种的区域化布局,栽培模式的更新,栽培新技术的应用,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合理协调葡萄生产与环境、资源的矛盾,逐步向“两型”农业转变。

(5)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随着葡萄产业不断走向成熟,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不断加强,采后储藏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随着加工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大批葡萄生产、销售和加工的龙头企业,对葡萄的产业化经营发挥了引领作用。此外,随着城镇化进度加快,城市人口持续高速增长,给葡萄都市休闲观光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促进了现代化标准葡萄园的蓬勃发展,葡萄产品不再局限于葡萄鲜果、葡萄酒,现已开发出葡萄盆栽、葡萄茶、葡萄果汁等多种产品,使葡萄产业由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6)由大园生产向精品生产发展 随着城市周边都市休闲旅游以及休闲农业的发展,葡萄已成为城市周边各类休闲山庄、农庄必种的果树,但面积规模与采摘园、观光园相比较小,一般为1.3 - 3.3hm2,且呈现出“一新、三高”的特点,即品种新奇、建园的成本高、管理水平高、售价高。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南方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