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

本文所说的“老大”地位,不是指谁在山东省的地位更高,而是指青岛、济南在各自圈子里的“老大”能力、归属感。

我以前写过,山东近些年规划的圈子不少,但能具体到青岛、济南两个城市的,只有两种。

一是青岛都市圈、济南都市圈,这个概念来自2017年2月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1)

青岛都市圈的地域范围包括青岛、潍坊2市和烟台市的莱阳市、海阳市。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2)

济南都市圈的地域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6个城市和邹平市 (现莱芜已并入济南)。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3)

这种都市圈,现在山东已经不怎么提了,提得更多的是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这个概念来自2020年2月14日的《贯彻落实〈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4)

这个是山东最新划得圈子,因此本文也将主要从这两个经济圈出发。

01 人口

在任泽平刚出的《中国人口大迁移:2021》中,提出了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一二线人口流入放缓,三四线城市持续流出: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5)

山东省内能够称得上是二线城市的只有青岛、济南两个城市,这意味着就是省内第三的烟台都有可能留不住自己的人口。

这是我国人口红利萎缩、城镇化率增加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此时此刻,青岛、济南两个城市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在任泽平的统计中,2010-2020这个十年青岛、济南都市圈的人口增长情况都明显弱于2000-2010。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6)

背靠一亿人口大省的青岛、济南,在人口表现上也不如广深、郑州、成都、杭州亮眼。

细化到两个经济圈的数据上,我做了一个汇总统计: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7)

可以看出,省会经济圈拥有7个市,2020年末总人口3705万人;胶东经济圈5个市,总人口3244万人。在人口上省会经济圈具有总量优势

但在人口增长率上,无论是省会经济圈还是济南,都比胶东经济圈和青岛低2个点,尤其是省会经济圈的泰安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因此,胶东经济圈在人口上具有增量优势。

青岛在胶东经济圈人口的占比为31.04%,比济南高6个点,这说明仅人口这一指标上,在各自经济圈里青岛要比济南更加强势,这恐怕要颠覆很多人的认知了。

上表也可以看出另一个现象,青岛、济南在各自经济圈里的人口占比达到1/4到1/3,并且人口增长率也远超圈内其他城市,这说明圈内人口在向中心城市流动。这从春节期间青岛、济南迁入人口来源地上更能看出问题。

这是青岛的: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8)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9)

这是济南的: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10)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11)

青岛、济南迁入人口来源地的前两名都是各自经济圈里的城市,两个中心城市在各自圈里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迁入青岛、济南的来源地前15名都是山东省的,山东总共就16个城市,除了自身外全部占全。省内15个城市在青岛的来源地中占比79.41%,在济南的来源地中占比87.1%,省外的城市占比没有一个超过1%的。这说明青岛、济南的人口“势力”都没有出省,都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青岛、济南虽然说在各自的圈子里影响力更大一些,但真实的影响力遍布全省。山东有一亿人口,按理说足够支撑两个大城市的发展,但山东本身是均衡发展模式,每个市的实力都不弱,另外还要接受省外大城市的虹吸,能够分给青岛、济南两个城市的人口资源并不多。

未来城市间竞争的无外乎两点,一曰人口,二曰资金。青岛、济南只在自己经济圈里当老大还不行,以后谁能在山东省内站稳“老大”地位,谁才能在全国城市竞争中跑赢。

02 经济

前面说过,胶东经济圈有5个城市,省会经济圈有7个城市,省会经济圈在人口上具有总量优势,胶东经济圈具有增量优势。

但在GDP上,胶东经济圈却对省会经济圈进行了全方位的碾压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12)

2020年末胶东经济圈GDP为31113亿元,比省会经济圈多3647亿元。

增长率上,胶东经济圈十年GDP增长了98.76%,省会经济圈只增长了65.53%,相差1/3。

更加严重的是,胶东经济圈5个市增长率都在50%以上,还有两个超过100%,已经有普涨的趋势。

省会经济圈则有4个城市增长率在50%以下,与中心城市济南的差距悬殊,颇有“吃饱一个饿死大家”的走势。

在人均GDP上,胶东经济圈仍然与省会经济圈拉开了距离,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量上。

因此,从经济圈对比来看,胶东经济圈在GDP总量、增量上都具有较大优势。

从青岛、济南这两个中心城市来看,青岛2020年GDP达到12401亿元,十年间增长了131.76%,总量、增量均超过济南。

在各自经济圈的GDP占比上,青岛目前仍比济南高3个百分点,但济南增势强劲,从2010年占比26.86%(已含莱芜),到2020年36.92%,济南在省会经济圈的“老大”能力越来越强。

再来看两个隐性经济指标,资金总量和一般预算收入。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13)

资金总量被部分专家喻为比GDP更重要的经济指标。在这一点上,胶东经济圈略强于省会经济圈,但济南又略强于青岛。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在汇聚资金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资金总量在经济圈内部的占比上,济南比青岛高2个百分点。

对于一个城市的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预算收入可谓是最重要的指标了,毕竟这才是可以握在手里的。

胶东经济圈的一般预算收入总量比省会经济圈高500亿,青岛比济南高300多亿,青岛在经济圈内的占比也比济南高5.5%。

综合来说,胶东经济圈作为山东省率先发展起来的地方,相对于省会经济圈在经济上还是有多方位的优势的。

03 其他

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区域内的领头羊、中心城市,除了较强的经济、较多的人口外,一些软实力也特别重要。你要想成为别人的大哥,最起码有大的火车站、飞机场满足区域内人们出行的需要,有好的医院、大学、公司等满足人们的必要需求。

这里,对青岛、济南做一个全方位的对比,看看两个城市的具体表现如何: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14)

从上表的对比可以看出,在交通上,青岛胜在海空,尤其是今年胶东国际机场投用后在对外枢纽机场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虽然没有统计到铁路客运量,但济南作为铁路枢纽,应是要超过青岛的。

移动电话户数、机动车保有量、公交地铁客运量等市内数据主要受制于城市规模,这一点青岛十分有优势。

教科文卫上,济南作为省会具有一定优势的。

若说对经济圈的影响力,实际上火车站、机场、港口、高校、医院等重要公共设施带动作用要比其他的大。在这一方面,济南目前还是要比青岛略胜一筹的。

下面这张图曾经在网上很出名,生动地表现出胶东经济圈均衡发展、省会经济圈一市独大的布局:

青岛为什么没有济南发展快了(论青岛济南的圈内)(15)

我也一直以为济南在省会经济圈内的“老大”地位要远高于青岛在胶东经济圈的,可通过上面的分析却发现,在人口、经济这两个主要指标上青岛的圈内占比都高于济南,这一点让人大跌眼镜。

未来,随着山东经济圈发展模式的深入推进,青岛、济南在全省的中心性都将继续扩大,山东将形成两大众小的格局。

青岛与济南的竞争,仍将从人口、经济和其他配套三方面开展,谁在未来5到10年跑得快,谁就将在全省、全国站稳位置。

因为,10年后人口红利不再,经济发展也将趋缓,那时候就将没有弯道超车的路可走了。

本文来自青城山说,专写山东城市发展和楼市分析

#山东##青岛##济南##青岛##济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