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至河西走廊自驾线路(从救救西安到北方最佳之一)

对“水危机”,西安记忆尤为深刻。上世纪九十年代,“救救西安”成为呼声(参见《西安为何与“一汽”失之交臂》)

这,也影响了对西安的总体布局。《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中,“工业”字眼,第一次从总规划中消失。如今,水资源已不再是西安发展的桎梏。相比众多北方城市,拥有相对优势的西安将有多大可能性?

经济与人口,关联最紧密。人口持续增长的城市,依旧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中国17座人口超千万城市,有16座位列“万亿俱乐部”。因发展阶段和特点不同,某些区域人口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速,比如西成渝。尽管这三城人均GDP,排名全国89位、65位、84位。

工业强,城市经济更强。在“以水定城和以水定产”时代,这必将决定未来西安的经济和人口!

备注:此文是《为西安第五轮国土空间规划进言》系列②

时代:2021年工业城市情况

现代城市发展,只有强大的制造业才是根本。“工业一业定乾坤”,它可以说人口聚集和经济运行的基石。

2021年,是中国工业“里程碑”一年:四座城市跻身“产值万亿时代”,它们分别是:上海、重庆、深圳和苏州。它们的人口,也分别位列中国第2位、1位、6位和9位

这其中,除占地八万余平方公里的“巨无霸”重庆外,是面积分别只有6300、2000和8600平方公里的沪深苏,成为中国工业最强的三位“大佬”。

西安至河西走廊自驾线路(从救救西安到北方最佳之一)(1)

2021年千万人口之城二产比及总值◎制图/城记智库

因发展阶段不同,要将二产比例和产值综合分析。比例,代表产业基底;产值,代表工业实力。

比如上海,尽管产值位居第一,但二产占比仅26.5%。原因是其已进入“后工业时代”,标志是类似特斯拉等崛起。同时,强大的工业基底,对苏州带动极大。

相比之下,西安二产比例排名第11位,位居中游。但是,二产的总量依旧偏低:仅3584.8亿,排名第15位。

这里,我们必须明晰一个发展历程:

西安至河西走廊自驾线路(从救救西安到北方最佳之一)(2)

位于周至的黑河水库◎来源/周至县政府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展“桥头堡”在东南沿海:外来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聚集,人口东南飞,沿海工业发展迅猛,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

作为“老牌工业基地”的西安,在这个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加之再遭遇曾经严重的“水危机”,这无疑让西安工业颇“举步维艰”(参见《西安与“一汽”失之交臂背后?兼谈西安工业缘何不强》)。

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并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推进,中国发展开始逐步均衡。

但是,发展皆有其惯性周期。这期间,西安经济导向多以第三产业为主。西安的二产占比和工业产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西安在研究界被认为过早的“去工业化”。

对比:西安的转折点在哪

当然,从2008年“四万亿计划”开始,西安产业结构已开始逐步调整。

这有一个关键节点——那就是在陕西省推动下,2013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三星落户西安。近十年,它对西安相关产业、进入口带来巨大提振,这个有目共睹。

不过“慢即落后”:对比成都和郑州等同类型城市,西安GDP被拉开距离的阶段,也是工业拉开差距阶段。

西安至河西走廊自驾线路(从救救西安到北方最佳之一)(3)

西安二产比例已小幅超过成都◎制图/城记智库

2008年,西安与郑州相差约700亿;2021年,差距约2000亿。对比成都,这个数字显然更大:2008年相差约1600亿,2021年达9000亿。

对陕西一些学者来说

一直执意认为,这与“西咸没有合并”有关

这固然存在,但并非核心

尽管,这方面成都动作确实较大,

但郑州却没有这个限制。

归根结底,一切要回到经济本身:

转折点在2008年前后,郑州在2011年达59%最高值,成都在2012年达46.6%最高值。

当时,成都和郑州抓住时机,强化工业和制造业。要知道,中西部城市早期发展制造业难度大。因此,普遍第二产业低,三产高。在这几年时间,西安和成都、郑州的GDP的差距开始不断拉开。

不过,这五年西安“重归制造业”战略下,二产比例相对平衡。相比之下,郑州和成都下滑幅度相对明显

西安至河西走廊自驾线路(从救救西安到北方最佳之一)(4)

三星极大带动了西安乃至陕西的产业◎NEWS

这个期间,众多“龙头企业”开始领跑:比如三星二期、比亚迪和美光等追投、吉利落户、隆基绿能崛起等。这一切,让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

大家可见的是,工业发展直接推动城市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是一种折射。

2021年,西安二产占GDP为33.5%,虽已超过成都、杭州和广州等城市。但是,一个更为现实的挑战:距离同类城市最高点,还有一定距离。如果能提至40%,西安发展的春天就不远!

以郑州为例,其二产最高比例在55%,成都也达46%。

对现代大型城市而言,离不开“工业化规律”:先要有工业化大发展,而后第三产业才能更快的大发展。

那么,“工业一业定乾坤”现实下,西安还有多少空间和预期性?

机遇:西安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大量城市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视作重中之重。很多城市“十四五”规划中,有不少“制造业立市”和“制造强市”等提法。

但“最大的刚性约束”已出现,那就是——水资源。国家方针已明晰:“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

工业发达程度,用水是衡量指标,也决定“天花板”有多高。我们看2020年数据,无论用水占比还是总量,西安都是“倒数”。这意味着什么?

西安至河西走廊自驾线路(从救救西安到北方最佳之一)(5)

用水指标证明西安工业发展空间巨大◎制图/城记智库

首先,西安水没用完:2020年数据显示,西安水资源总量分别是津郑的2倍和3倍。因水资源严重匮乏,该两城从外围“借水”,达到自身水资源的2倍和3倍。

第二,工业确实不够发达:对比北方工业城市,“老牌”的天津和“新兴”的郑州用水总量,已是西安的两倍。这足以说明,西安的工业还不够强大。

我们一直在强调,

西安未来有一个“变量”和“定量”

变量,是“西安雨变”

每年将增加数十亿立方米水资源

定量,是“引汉济渭”

两者的叠加,西安水资源

是北方省城最丰富城市之一

北方千万人口城市,仅次于北京

换个角度,发展工业有最好基石

这是一个历史关口

西安至河西走廊自驾线路(从救救西安到北方最佳之一)(6)

西安水资源在北方独一无二◎制图/城记智库

物转星移,沧海桑田。谁能预想到,当年因为缺水曾喊出要“救救西安”的城市。在这个百年机遇面前,西安当如何定位和选择

随着GDP达到一定的总量,很多大型城市陆续进入“后工业经济”,二产占比都低于40%,包括京沪穗深杭蓉汉郑等。我们知道,有着各种历史和曾经限制条件的西安,也位列其中。

至此,在这个历史关口,西安机会浮出水面!

【上一篇】向省市再进一言:站位全国层面,西安的水够不够?

西安至河西走廊自驾线路(从救救西安到北方最佳之一)(7)

西安,终究是一座发展中的城市;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工业,是升级的“跳板”、发展的“加速器”和走向未来的“支点”。这些,对西安的国土规划、水资源使用和人口规划,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安都市圈”加速的时代,更是如此!

西安的“东风”——水,壁垒已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