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高手的四个境界(两个销售心理学效应)

做销售工作,业绩至关重要。很多公司对于销售人员,会实行低底薪 高提成的薪酬管理方法。也就是说,销售员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提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业绩,就很难有高收入。

而要提升销售业绩,学习销售心理学,掌握消费心理就很重要了。想要钓到鱼,就要像鱼儿一样思考。其实,那些销售冠军,销售能手,几乎都很了解销售心理学,知道该如何去应对客户,从而完成交易。

下面介绍两个销售心理学效应,如果能够理解透彻,并运用于销售工作中,就能帮你提升销售业绩。

销售高手的四个境界(两个销售心理学效应)(1)

第一个,登门槛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向别人提出请求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对方的拒绝;而如果先提出较低的要求,等对方同意之后,再逐渐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先得寸,再进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会更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让两位大学生去拜访郊区的一些家庭主妇,最终目的是想让这些家庭在院子里竖立一个安全牌。

接到任务的两位大学生开始行动了。其中一位大学生先做了一些工作,他逐个拜访选定的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将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小标签贴在窗户旁边,或者在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倡议书上签名,这个要求比较小,他所拜访的人几乎都照做了。两个星期之后,这位大学生再次访问这些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谁会在自家院里竖立一个并不好看的大牌子呢?显然,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次请求的家庭主妇之中有55%的人接受这项请求。

另一个大学生并没有做贴标签或者签名的工作,而是直接过去说在院子里竖立安全牌的事,结果只有17%的家庭主妇接受了这个请求。这就是典型的“登门槛效应”。

比如在销售服装的过程中,有经验的销售员刚开始绝不会直接推销衣服,而是让顾客试穿,然后在试穿的过程中慢慢推销。这也是在使用“登门槛效应”。这种方式很容易提升业绩。

销售高手的四个境界(两个销售心理学效应)(2)

第二个,伯内特效应

著名广告专家利奥·伯内特曾说:“要想占领市场销售,就要先占领头脑,占领了人们的头脑,获得了人们足够的注意力,你才能掌握市场的指挥棒。”这就是市场销售界著名的伯内特效应,想要赚客户的钱,先获得客户的注意力。

有一次,日本表演艺术家北田拉带着他的马戏团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做巡回演出。然而,由于当地的人都没听过他的名字,因此观众寥寥无几。

北田拉在街上行走的时候,碰到一个年轻的乞丐。北田拉对乞丐说:“我不会施舍你一分钱,但我可以让你得到更多的钱,我要雇佣你。”乞丐答应了。

他把乞丐带回马戏团,交给他两块砖头,让他先把一块砖头放在街道中央,然后拿着另一块去街道其他地方绕圈,等绕回到街道中央放砖头的地方时,把手里的砖头和街上的砖头交换,然后再回到马戏团,在马戏团里面绕一圈后从后门离开,继续相同的动作。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和任何一个人说话。

销售高手的四个境界(两个销售心理学效应)(3)

当乞丐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注意他。但在第二次的时候,就引起了少数人的注意。这个乞丐在干什么?人们开始议论起来。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之后,便有人开始跟着这位乞丐,想看个究竟。于是许多人跟在他的身后,争论他到底在做什么。而他每次进入马戏团,就有一些人买票进场,继续盯着他看。仅第一天,乞丐就为马戏团吸引了上千观众。

几天之后,围观的人多得已经造成了交通阻塞,乞丐放砖头的行动被迫停止了。然而,马戏团却因此而火了起来。

“伯内特效应”经常被用于销售之中。为什么新开的商场,总会写“开业三天内,购物全场X折”的告示?开业才半年的店铺,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举办两次店庆活动呢?

这些行为的目的正是为了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引导客户来消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