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悬棺多少年(武夷山悬棺之谜)

在遥远而苍茫的古代,有一支生活在武夷山地区的古老民族,他们实行了一种特殊的丧葬方式,死者的棺材被悬挂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之上,摆放在幽暗而深邃的山洞里。他们是什么人,又为何要这么做?那些棺材又是用怎样的方法安放的呢?

武夷山悬棺多少年(武夷山悬棺之谜)(1)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圣地,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在地质史上 由于造山运动的影响,这里的山脉发生褶皱断裂和抬升在悬崖峭壁间形成了许多天然的崖洞。

武夷山悬棺多少年(武夷山悬棺之谜)(2)

而那些先民的棺材就被安葬在这样的崖洞里,一千多年前 福建有一位学者在武夷山游览,他发现在高高的悬崖绝壁上居然摆放有棺材,非常吃惊,于是就将这些棺材命名为悬棺。从此,悬棺就成为了这种丧葬形式的专用名词,悬棺一般只在依山傍水的山崖上出现,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在洞穴之上往往还搭建有木质桥梁,当地人把它称为虹桥版或者金扁担。据说是为了方便先祖的灵魂出行特意搭建的,千百年来 由于人们对悬棺知之甚少,又加上棺材的造型与我们所知的形状也有所差异,在武夷山发现的悬棺大多像是一条船的形状,所以当地人还给它赋予了很多奇异的名字,架壑船 仙蜕 仙函 金棺材等 都充满了神秘色彩,那么这些究竟是什么人,又是出于什么原因,一定要把死去的人送往这样的悬崖绝壁上安葬呢?

武夷山悬棺多少年(武夷山悬棺之谜)(3)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考古学家来到武夷山,对这些神秘的悬棺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研究,1978年 考古队来到武夷山一个叫做白岩洞的地方考察,白岩洞山势陡峭 周围分布着二十几处天然洞穴,而考察队此次考察的2号悬棺就在这白岩洞内。根据专家描述,考古队进入白岩洞本身就比较凶险,2号悬棺在距离地面51米的悬崖之上,而且崖壁底下向内倾斜 夹在两个山谷之间,如此复杂的环境,考古队只能通过手摇绞车的方法上去。他们在崖壁的对面安装了一个绞车,又从山顶上放了一根安装有定滑轮的钢缆,用钢缆将考古人员送到白岩洞周围,而此时距离洞口仍然有三米的距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下深谷 粉身碎骨。

武夷山悬棺多少年(武夷山悬棺之谜)(4)

于是考古队只能通过搭建天桥的方式进入白岩洞,考古队利用现代科技进入白岩洞尚且困难重重,试问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居民,是怎么将重达几百公斤的棺材送上去的呢,白岩洞内十分狭小 又放了一个四米多长的棺材,在洞内根本没有办法打开棺材进行研究,于是考古队只得将棺材运往当时的福建省博物馆保存。2号悬棺整体像一个帆船 棺材盖向两端突出,中间是一个类似于长方形的盒子,用来存放墓主人的遗体和随葬品,而棺材的底部则像是一个帆船的底部,因此考古队把这样的棺材称为船棺,那么武夷山的先民为何要把棺材做成船型呢?

武夷山悬棺多少年(武夷山悬棺之谜)(5)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的了解古人的灵魂观念,其实最早的丧葬习俗就是源于人们灵魂观念的产生,人死亡只是身体上的消亡 灵魂依然存在,并且先民认为逝去的人的灵魂一直存在,并且与现实世界中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古人对尸体的处理格外重视,以至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丧葬习俗。在我国南方地区一直生活着古老的族群 叫做古越,古越居民分布范围很广 而且部落众多,后世将这些部落称为百越,而生活在福建江西一带的古越称为东越,东越族人常年生活在溪谷之间 沟壑之中,造船和用舟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把生前依赖的船只当成死后的居所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武夷山悬棺多少年(武夷山悬棺之谜)(6)

船棺的使用和山崖石壁之下滔滔的流水,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一一还原,使得人在死后依然能够享受生前的待遇,除此之外 采用悬棺也有许多的优势,相比于土葬 悬棺在高高的悬崖之上的山洞里,能够很好地避免风雨的侵蚀也能够避免人们对墓主人的再次打扰,当然 这也有可能是部落酋长显示权力和身份的方式,而有的人认为这和古代先民的住所有直接关系,因为古代的先民活着的时候,也是居住在这样的悬崖峭壁之上的。就像现在的武夷山还保留了许多的崖居遗址,甚至还有人说古代先民认为自己是从石缝中蹦出来的,将他们葬在这样的石缝中就像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样,甚至还有人说之所以把他们安葬在高高的山上。

武夷山悬棺多少年(武夷山悬棺之谜)(7)

是因为山上离天更高 更有利于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至于具体是哪一种原因 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能够采用这种方式入葬的人,他的身份一定非同一般 绝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他的地位至少是一个部落的首长,当一位有威望的组长去世 人民才愿意为其耗费精力,把重达几百公斤的棺材运往如此险峻的地方安葬,看到这里 那么问题又来了 在那个技术不先进的年代,先民是怎么将几百公斤的棺材运往悬崖绝壁之上的呢?明代有一位文人对武夷山悬棺进行了考察,他认为悬棺原本并不是悬空的,武夷山一带原来溪流浩大 水流与山峰顶一样高,武夷先民原本是把棺材放在水里的石缝中,后来水退了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

武夷山悬棺多少年(武夷山悬棺之谜)(8)

但是武夷山山峰高达数百米,如此沧海桑田的变化绝不是几千年就能形成的,也有人说由于地质活动 在石壁上形成了可以攀爬的栈道。但是考古队对武夷山的石壁进行了考察,却并没有发现这样的栈道,那么先民们究竟是利用什么将棺材云裳悬崖的呢?经过考古专家仔细研究发现在棺材上有明显的勒痕,据此专家推测这些悬棺也应当是通过绳索吊上去的,他们先派人登上山顶,然后放下绳索将棺材牢牢捆住,同时派人带上绳索在洞中接应,然后再由几十个人将棺材往悬崖上拉,等到棺材靠近洞口的时候,再由在洞中的人利用绳索,将棺材拉入洞中,最后将棺材摆放好。

武夷山悬棺多少年(武夷山悬棺之谜)(9)

于是这副悬棺就这样安放好了,虽然过程有些艰辛,但在遥远的古代,或许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当然悬棺并不是武夷山独有的产物,在长江流域沿岸都能看见悬棺的影子,例如在长江三峡地区也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悬棺,它们大多被安放在一百多米高的山峰上,成为长江沿岸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不仅是在中国,在东南亚等其他国家也出现过悬棺,他们的造型与武夷山悬棺基本相同,然而他们的行程时间要比中国晚得多,这足以说明悬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向世界传播,因此有很多学者认为武夷山悬棺是世界悬棺的源头,不知道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