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红色旅游教育材料(山东省沂南县打造红色旅游)

战争年代,山东省沂南县是山东抗战中心区域,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办起战地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等沂蒙红嫂故事发生在这里,这里是“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沂蒙红嫂精神”诞生地。2013年11月25日,视察临沂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人民牢记嘱托,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叫响“红嫂”旅游品牌,在国家4A级景区——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创新打造了红色旅游发展的“常山模式”。景区建成至今,拍摄了400多部红色影视剧,2015年被评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8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红嫂”唱主角,打造红色旅游发展“常山模式”

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是沂南红色旅游龙头企业,可同时接待2万名游客、1200人食宿、5部及以上影视剧同时拍摄,是一处集红色旅游、红色教育体验、绿色养生、影视拍摄、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山东红色旅游教育材料(山东省沂南县打造红色旅游)(1)

春节期间游客在景区游览景象

旅游区让红嫂唱主角,讲好红嫂故事。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旅游区根据影视基地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委托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全方位规划。规划依托红色古村风貌和绿色山乡生态,以红色文化、影视文化、红色旅游、沂蒙风情为核心内涵,突出红绿结合。建成至今,累计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

山东红色旅游教育材料(山东省沂南县打造红色旅游)(2)

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标志物——沂蒙魂

旅游区传承沂蒙魂,永远跟党走,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旅游景区和党性教育基地为依托,赋予更多的旅游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游、红色研学游、乡村游、生态游、传统文化游、历史古迹游等有机结合,推动红色文化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成为党性教育、红色影视、研学体验之最佳目的地和游客接受红色文化、党性教育的理想场所。

旅游区以红色搭台,让文化唱戏,给百年古村注入文化元素,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40多所知名艺术院校“写生创作基地”。在景点之一的蟠龙湖边,建起一条长300米的“沂蒙文化长廊”。把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的红嫂、历史英雄人物事迹、故事以石雕的形式展示,形成了独特的沂蒙文化展示厅,营造了“红嫂家乡,亲情沂蒙”的浓厚文化氛围,被评为“沂南十大文化符号”。

塑造“五性”,打造红色研学“沂蒙高地”

旅游区抓住研学旅行上升到国家教育战略层面的大好机遇,专门成立了研学旅行推进机构,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兴建红色研学旅行设施,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叫响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品牌,丰富、提升了沂南文化旅游元素和品质。

充分利用景区的红色纪念馆作为研学旅行重点,根据景区特点和研学需要,设置了十多个研学点,购置了八路军服装,木制长枪、机枪、斧头、锣鼓、木推车、担架、扁担、铡刀、小推石磨等研学旅行道具。

山东红色旅游教育材料(山东省沂南县打造红色旅游)(3)

研学学生参观红色景点

和教育部门紧密配合,组成研学旅行课题开发小组,充分利用景区资源,开发了以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拓展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主要由“六个一”组成:穿一套八路军军装,走一段革命路;忆一段红色历史,受一次红色教育;唱一首红歌,感受一段情怀;组织一场比赛,体验一段激情;送一次军粮,支援前线;看一场实景演出,圆一个表演梦。充分体现了“五性”——思想性、知识型、趣味性、科技性、多重性特点。

2018年7月,第三届中国研学旅行大会暨武乡红色研学旅行论坛上,进行了全国“优秀研学旅行课程”评选,由沂蒙红色影视基地选送的《中国梦,红嫂情》研学旅行课程,荣获了特等奖。基地研发的《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以全省第三名成绩,成功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

在具体研学过程中,根据研学目的、要求,由教官和老师引导学员进入相关的角色并亲身体验、实践、感悟,开启自己的“红色之旅”“自然之旅”“文化之旅”“技能之旅”“艺术之旅”,实现了研中学,学中游,游中悟、悟中升。

近几年,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万人,到这里进行研学旅行,接受了红色教育。2018年11月,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一景带四员”,打造乡村振兴“红嫂家乡”样板

沂南县充分发挥旅游辐射带动功能,打造“红色影视文化基地 乡村旅游 特色产业 就业扶贫”的脱贫攻坚“沂蒙革命老区模式”,为全国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出了新路径。

首先,政府搭建平台促发展。建起景区后,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修建全长17公里的沂蒙生态大道,投资8000万元修建25公里的红色旅游专线,重修336省道,开设旅游专线公交,便捷的交通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与周边景区连点成线,激发了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活力。

山东红色旅游教育材料(山东省沂南县打造红色旅游)(4)

游客在景区游览

其次,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的产业优势,和景区周边5个村(其中3个省定贫困村,2个插花村)结成帮扶对子。

最后,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了沂蒙红嫂家乡文化产业园区党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党委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目标任务,进行“四有”——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有措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帮扶下,景区周围村庄村民通过“土地入园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摇身一变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不仅解决了工作问题,而且有了稳定收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景区所在的常山庄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0户,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19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到1.5万元。

景区大力实施智力扶贫,成立了山东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中心”“三基地”——影视基地微电影摄制中心;影视演员培训基地、沂蒙红色创客制作基地、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对贫困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一中心”“三基地”像一台大功率孵化器,成功孵化手工加工、草编等就业加工点十多个,吸纳数百名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人每月收入近千元。

在文化和旅游部编写的旅游扶贫培训教材《新时代旅游扶贫面对面典型案例篇》中,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以“红色影视城,富民乐业村”为题入选,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旅游景区。

宽敞的旅游路、整齐的新社区、红火的影视城、富民的新产业,沂蒙老区群众安居乐业,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一幅颇具沂蒙风情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专家评语

做活红色旅游,弘扬沂蒙精神,成立研学游推进机构,采取“红色教育 生活体验”的情景式、体验教学模式,融入场景式体验教学。创新红色旅游,带动脱贫致富,在贫困山村走出“强企带村、产业引领、金融助推、共建共享”的红色旅游精准扶贫路子。实现文化、旅游、影视、产业、城镇化建设五位一体的融合发展, 打造集“红色旅游 影视旅游 乡村旅游 文创产业”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南开大学教授、博导石培华)

相关链接

1.天津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①
2.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以文带旅,旅游扶贫,全方位升级红色旅游区 | 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②
3.山西右玉:挖掘时代精神,立足资源优势,探索“旅游 ”模式 | 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③
4.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打响红色旅游品牌,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 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④
5.辽宁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聚力融合 创新发展 共建沈阳抗战联线 | 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⑤
6.吉林省汪清县红日村:讲好红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造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 | 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⑥
7.黑龙江省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深挖铁人精神内核,创设教育新载体,创新红色游体验 | 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⑦

8.上海市宋庆龄陵园:愿小树苗健康成长 | 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⑧

9.浙江省嘉兴南湖:红船精神领航,基础建设护航,优化产品助远航 | 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⑨
10.安徽省金寨县:坚持保护利用并重 助力老区脱贫攻坚丨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⑩
11.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打造党性教育教学基地,探索创新共建共享模式, 培育特色产业丨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⑪
12.江西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以人为本,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 研学教育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⑫

图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编辑:徐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