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结婚同居会发生什么事(婚前同居的试婚风俗始于唐代)

中国古代性文化考究之第五章 封建社会“性宽松”的性文化

第五节 从敦煌资料看唐人的性爱风俗

古代男女结婚同居会发生什么事(婚前同居的试婚风俗始于唐代)(1)

六、婚前同居的试婚风俗始于唐代

从敦煌遗留的文献看来,至少是敦煌地区的唐人有试婚的风俗。斯六九六五卷子,《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标为“断片”,“断片”原文被忽略而未录出,其实在那断片上通过微缩胶卷还能看见这卷残文的标题:《优先婚前同居书》。

《优先婚前同居书》实际上是一种契约,是男女双方在正式婚配前实行试婚而同居时的一种文字协议。试婚风俗从一首《下女夫词》中也可得到证明,一个少女在考问意中人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就表示:

立客难发遣,展褥铺锦床。

请君下马来,模模便相量。

所谓“立客难发遣”,说明女方对男方中意了。“展褥铺锦床”是当时的一种婚俗,男女将要成婚时,女家要为新房起床、设帐,以便夫妻共同生活,这里也是指准备同居了。还要请男方下马来“相量”,相量什么呢?就是双方拟定《优先婚前同居书》了。

试婚的风俗在世界上不少民族中都存在过,在目前西方社会也颇为流行,对此,目前在理论上是有分歧的。赞成者认为,正式结为夫妻必须慎重,男女之间有许多情况在恋爱阶段是发现不了的,必须通过试婚,即暂时同居的形式来检验是否可以成为终生伴侣,否则,贸然结合是不严肃的、不负责任的。如果实行试婚,男女结合的顺序是“恋爱——同居——结婚”。但是,反对试婚者认为,还没有结为夫妻,就同居而行“周公之礼”是太不严肃了,男女结合的正常程序应该是“恋爱——结婚——同居”,试婚实质上是西方社会“性自由”的一种表现,今天跟这个异性试试,明天再跟那个异性试试,这简直是朝秦暮楚,杯水主义。以上两种观点的分歧在于对贞操问题的重视与否,以及男女的性交是否一定只能在婚后发生。

对于试婚的理论评价固然可以另作分析研究,但是应该认为,敦煌唐人的试婚风俗与现代西方社会所奉行的“性自由”是有原则区别的,他们并不是随便同居,随便发生性交关系,而是要订《优先婚前同居书》这一特殊形式的婚约,它对婚前同居的双方最终的结合,起着制约和保障作用。这种做法,也是在敦煌这一异族奴隶主入侵频繁的特殊地区,在正常的婚姻活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简便结合的特殊形态。

据分析,敦煌唐人试婚的风俗同西域在中古时代流传的试婚风俗是有联系的。例如《晋书·大宛传》云:大宛“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又以三婢试之,不男者绝婚。”意思是说先订下婚约,再以三个女奴来试婚,如果发现男方性功能不健全就绝婚。大宛是古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北通康居,西南邻大月氏,盛产名马,而大月氏这一城国则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看来,这些地区性文化的交流是有脉络可寻的。

古代男女结婚同居会发生什么事(婚前同居的试婚风俗始于唐代)(2)

七、敦煌唐人十分重视夫妻性生活

敦煌唐人十分重视夫妻性生活,其看法和做法可以从伯二五三九《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中得到证明。如前节所述,《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为白行简所作,白行简并非敦煌人,该赋流传甚广,反映的是一般唐人的性观念和性生活状况,而此赋传入了敦煌,显然对敦煌唐人的性风俗也产生很大影响。从该赋看来,唐人对夫妻之间的性爱极为重视,认为性爱是夫妻之间感情的重要基础,夫妻之乐是人生根本的快乐,在新婚之夜,夫妻双方应亲密配合进行性交,这些阐述将在本章第七节详细阐述。这里重点指出,该赋反映出当时夫妻过性生活的一些具体的风俗:

例如,“于是青春之夜,红帏之下,冠缨之际,花须将卸,思心净默,有殊鹦鹉之言,柔情含通,是念凤凰之卦。”看来,男女在新婚之夜第一次性交前,有一种念凤凰之卦的习俗,可能是祝福永远幸福吉祥,因为凤凰是光明的象征,“凤凰于飞”象征夫妻生活和谐美好。

再如,“所谓合乎阴阳,从兹一度,永无閇固,或高楼月夜,或闲窗早春,读《素女》之经,看隐侧之铺,立障圆(围)施,倚枕横布。”这说明当时民间性知识书籍颇为流行,夫妻过性生活前有阅读这些书籍、参照以行事的习惯。另从“看隐侧之铺,立障圆(围)施”来看,当时人们对床如何安放也颇为讲究,放置地点要隐蔽些,并在性交时立障子、加布围,这是符合人类性生活的私密性与隐蔽性的要求的。

又如,夫妻过了性生活后,“侍女乃进罗帛,具香汤,洗拭阴畔,整顿褌裆,开花箱而换服,揽宝镜而重妆。”看来,在唐代,夫妻过性生活被人们视为自然、正常的事情,虽有一定的私密性与隐蔽性,但并不避侍女,夫妻性交后,还要侍女侍候,进行清洗与换衣,讲求性卫生,这似乎比不少现代人还要文明。

还有“回精禁液,吸气咽津,是学道之全性,图保寿以延伸。”这说明唐人在夫妻性生活习俗中也明显地受了道家的影响,道家房中术理论的关键是认为男精女血是极为宝贵的,过于频繁的性生活有损身体健康,所以只有“回精禁液,吸气咽津”才能“图保寿以延伸”。

古代男女结婚同居会发生什么事(婚前同居的试婚风俗始于唐代)(3)

八、敦煌壁画揭示唐人裸俗的性风俗

敦煌唐人的性风俗还可以从一些壁画中得到证明。公元1世纪前后,随着佛教的传入,犍陀罗艺术和希腊佛教艺术也传入了我国西北地区。伴随着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裸体或半裸体的风俗就在整个西域,包括敦煌和土鲁番地区发展起来。这种裸体风俗自然是和性爱结合在一起的,不仅通过当时的一些文字记载反映出来,而且从一些壁画中反映出来。

目前发现的在这方面反映较充分的是龟兹壁画。龟兹壁画中的新婚性爱图至今保存在新疆拜城的克孜尔、温巴什、台台尔、库车的库木吐拉、克孜尔朵哈、森姆散姆、玛扎伯赫等地的大约500多个洞窟中。当时的新婚性爱、舞蹈、音乐以及其它方面的生活风俗以绘画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后人对当时的文化状况有了更生动、形象的理解。

这些壁画,还可以和当时的一些文字资料相对照。如西域新婚性爱习俗中有少女向新郎奉乳之举,这在敦煌曲子词中有确凿的记载,例如:

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云谣集·风归云》)

素胸莲脸柳眉低,一笑千花羞不坼。(《云谣集·浣溪沙》)

雪散胸前,嫩脸红唇。(《云谣集·内家娇》)

胸上雪,从君咬。(《云谣集·渔歌子》)

以上所谓“素胸”,即裸乳;所谓“胸上雪,从君咬”即表明了一种奉乳房给丈夫吸吮的性生活方式,这在不少文化艺术中都表现出来了。

西域唐人中也盛行看少女跳裸体舞的风俗。半裸体装扮是头上梳高髻或双环髻,露乳与脐,下部着纱裙,遮绣花,披云纱在敦煌石室中也发现一些男女性爱图,如伯二七○二写卷背面就有四幅。这四幅图画得十分粗俗:第一幅是卧交,第二幅是坐交,第三幅是站立着性交,第四幅则是女子跪着,男子从背后性交,旁边并有另一个男子竖起阴茎在观看。

这种图画和《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都被藏入敦煌石室之中,说明了当时人们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性爱是作为一种习俗呈现的。至于为什么在庄严肃穆的佛教窟中发现了男女交合图,结合伯二六一○《攮女子婚人述秘法》及其它敦煌佛教巫术资料来看,可能和当时佛教施行的巫术有关。正是由于佛教施行巫术的需要,所以将男女性爱图与《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等色情内容十分明显的性资料都藏入寺庙之中了。

古代男女结婚同居会发生什么事(婚前同居的试婚风俗始于唐代)(4)

链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