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保发现问题(电梯安全隐患多)

电梯维保发现问题(电梯安全隐患多)(1)

近日,市质监局组织开展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演练。吴文康 摄

湛江日报近段时间有关电梯安全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民反映关于电梯频繁出故障、维保不到位等状况的热线电话也多了起来。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许多电梯维保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许多电梯只修不保

“现在的电梯维保市场混乱。正常情况下,一台电梯的市场维保价格,10层以下每月是350元,10层以上(20层以内)的每月是480元。相关规定每位维保人员维保的电梯数量是30台。但现实情况,即使是30到40层的高楼,电梯每月的维保费用一般只有250元,行业间还互相压价。许多维保公司难以支撑各项费用的开支,导致原本一人负责30台的维保量,增加到每人负责50台甚至更多。工作量增大,待遇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技术人员纷纷流失,维保公司不得不到社会上临时请新人代替。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很多小区的电梯省略了平时的保养流程,只修不保。”近日,富士达电梯粤西厂家负责人曹伟林向记者坦诚。

电梯维保成难点

“电梯没有出现故障导致停运,一般情况下不会找维保公司过来。即使过来保养,多数也只是填一张表格签个名就完事。据我了解,很多小区电梯保养连签名的程序都省略掉了。”赤坎一小区的物业公司负责人黄先生对记者说。记者在走访市区部分单位、小区了解到,由于缺少保养,不少电梯存在着维保不规范和“带病工作”的情况。

电梯维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曹伟林表示,目前电梯维保队伍较为混乱,只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具有正规电梯维保资质,也存在一两个人挂靠一个维保公司,然后就开始接活,人手不够就临时找人帮忙。一部运行良好的电梯,维保一次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但是现在很多人是一天维保十几部电梯,仅从时间上算,他们的维保也不会很仔细,甚至有些人只是去现场填一张维修单。

“还有就是人们安全意识不到位,维保一味地寻找要价低的单位,这样难以保障电梯维保质量。”曹伟林说,“就像修车,在4S店可以修,在私人修理厂也可以,价格还便宜,但是在服务、配件等方面肯定是不同的。”

人为破坏不可忽视

电梯频出问题,其中人为破坏占相当大的比例。

“与单位电梯相比,小区电梯更容易出现问题。”曹伟林表示,搬运家具、把电动车推进电梯等都会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在赤坎区吉祥路一小区,共有两部电梯,其中一部电梯门已经被人踢得坑洼不平。说起这种情况,电梯工作人员也很无奈。“电梯出现问题暂停使用,业主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拿电梯出气就不应该了。”该工作人员说,有的业主发现电梯暂停使用,就会踢上几脚,或者使劲摁按钮,甚至电梯正常运行时也会故意破坏电梯的天花板。

居民使用电梯时,哪些行为会给电梯带来安全隐患?曹伟林分析说,踢门、垃圾散落到门缝和用电梯运送电动车是造成电梯人为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

多措并举监管电梯维保

市质监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电梯维保单位一共有37家,但存在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现象。有些单位管理规范,维保质量体系完善、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齐全、人员技术水平高,能保证电梯的维保质量。但有些不规范的小公司,挂靠到一个比较大的维保单位下取得了资质,但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技术水平低、没有建立维保质量保证体系。而且这些单位为了迎合物管低价的要求,往往先报出低廉的维修价格,再在维保中偷工减料或采购质量不过关的零配件,难以保障电梯维保质量。

为了更好地监管维保公司,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制定出相关的监管措施。

一是加强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督检查。每年均针对电梯维保单位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要求进行维保。强化对电梯维保单位资质核查确认备案,加强对电梯安装、维保过程的管理。对电梯维保单位资质进行核查确认备案,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单位不能开展电梯维保业务,退出电梯维保市场。对电梯安装维修保养单位实行质量评定考核管理,并按照质量评定结果设定市场退出机制。

二是以抽查方式对维保单位进行年度考核。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的规定, 每年均以抽查的方式对维保公司进行考核,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条件是否持续符合许可规则要求,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电梯维修保养自检工作、维修保养工作的一机一档、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是否规范等。

三是推行电梯维保监控系统。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建立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目前市质监局已对电梯应急救援平台进行了市场调研,但由于资金等问题暂时还难以开展建设,为了保障市民乘梯安全,市质监局先行委托电信公司开发了电梯维保监控系统,希望实现电梯维保信息的全网管理、电梯维保过程的全程监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