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结局解析(反乌托邦系列1984击倒自己的往往是虚幻的美好)

政治向来被人讽刺,黑暗、不择手段、杀人不见血,光听起来就让人冒冷汗,但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就像世界有光明,就有黑暗;有生就有死一样,都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完美世界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只存在于虚幻之中,在《1984》这本书中就构建了一个程序化、透明化的世界,但在这种程序化背后又讽刺意味十足。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推荐本书的理由。

反乌托邦结局解析(反乌托邦系列1984击倒自己的往往是虚幻的美好)(1)

第一、结构清晰,角色鲜明。

本书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相互照应的,从一开始的“打到”到后面的“热爱”,都是一步步、一点点推进,营造出一种程序化的氛围,同时也对应着故事中时刻被监视的内容,让人窒息。而且由于呼应的方式具有极大的反差性,又给你强烈的冲击力,在相对的感性中抽出绝对的理性——对未来、现在、过去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从绝对掌控的角度来塑造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在角色塑造方面,虽然任务数量少,但是构造的质量高,特别是一些细节性的描写,可以让人看到角色的血肉感。

反乌托邦结局解析(反乌托邦系列1984击倒自己的往往是虚幻的美好)(2)

第二、出彩环境,斟字酌句。

首先感谢翻译老师,将本书的翻译的精彩绝伦。在本书中,有很多的细节性描写,特别是对环境的刻画,让人很有代入感,在阅读过程中,就无时不刻的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追问——如果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该如何解决,是否也会和主人公做出同样的选择?而在用词方面,也是经过考量的,浅显的话语里又带着一丝嘲讽,透露出对完美世界的质疑。

反乌托邦结局解析(反乌托邦系列1984击倒自己的往往是虚幻的美好)(3)

第三、蕴意丰富,排除错误。

除了在结构、用词以及角色塑造方面,本书的内容更引人深思,因为它帮助我们排除了一个错误答——即绝对完美、程序化的乌托邦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依靠着人的绝望和痛苦而建立的。内容上紧跟主人公的步伐,带着我们看到一个被监控、被篡改、人性泯灭、情感缺失、没有任何生机但又充满狂热信仰的世界。而这样的世界仿佛表面上散发着光芒,充斥着爱与和平,但在世界内部却有着“一0一房间”这样的地狱,栖息着疯狂的恶魔,蚕食人的灵魂,直到用人最恐惧的东西击垮胸中最后一点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