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回微信的人心理(在微信里内心阴暗的人)

01

打开微信,和喜欢的人聊几句,透过网络,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 一部分。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活成一道阳光,总有一些人,把微信当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那些看似无关痛痒的行为,细细观察,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和修养。”

把我们的日常,进行一番分析,就会发现,内心阴暗的人,有以下几个表现,千万不要深交。

经常回微信的人心理(在微信里内心阴暗的人)(1)

02

群聊时,喜欢“泼脏水”,见不得别人好。

在《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里,有一个叫玉堂春的女人,身在青楼,但是坚守做人的规矩,不愿意成为别人的玩偶。

有一次,她认识了一个叫王景隆的男人,很快就相爱了。可是,她的身份限制了自由,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何去何从。

为了成就姻缘,玉堂春鼓励王景隆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几年后,王景隆中了第四名,并入朝为官。

就是大家为这对落难情侣鼓掌的时候,青楼的老鸨和几个手下,聚集在一起,咬牙切齿地说:“王景隆马上就会来娶玉堂春,如果我们不及时出手,就会落得人财两空;还是降低价钱,把她卖了吧;若是她不肯,我们就骗她出门......”

有句歇后语说得好:“乌鸦落在猪身上,光看见人家黑。”

从故事里可知,青楼老鸨的“工作群”里,都是一群心黑的人,大家聚集在一起,从未看到世界的美好,总是在寻找阴暗面,或者制造阴暗面。

打开我们的手机,你就会发现,有些群里,随时有人说脏话、仇富仇官的话、嫉妒心很强的话、含沙射影的话、打击报复的话......如果你在这样的群里,需要赶紧退出去,否则他们干了坏事,也会连累到你。

俗话说:“羊肉没吃到,惹了一身骚。”

别人在泼脏水的时候,你站在一旁,虽然什么也没有做,但是总有一些水,溅落到了身上。

有些污渍是洗不清的,只能从一开始就躲开。即便是别人的聊天主体,激发了你发言的冲动或者兴趣,也要保持冷静,给自己一瓢冷水,然后选择退群。

经常回微信的人心理(在微信里内心阴暗的人)(2)

03

发朋友圈时,常有偏激的观点,先声夺人。

发不发朋友圈,那是你的事情,发什么消息,也是你的事情,但是你发的内容太丑陋了,别人一准会屏蔽你,你也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任何一块土地,都需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能因为一粒老鼠屎,就毁掉了。

对于发朋友圈的规则,我们都懂得一二,但总有人不当回事。

战国时,齐威王和魏惠王相约去郊外打猎。

魏惠王得意洋洋地说:“我们国家不大,但是有十颗大珍珠,夜里的时候,珍珠闪闪发光,十来辆车的地方,都可以看得见。”

齐威王说:“我们国家没有什么宝物,只是有几位贤明的大臣。比方说,驻守在高唐的盼子,因为带兵有方,不远处的赵国,不敢来侵犯,大臣种首,管理刑罚,盗贼都被他吓破胆了。”

很明显,魏王的朋友圈,是华而不实的,但是他却非常得意;齐王的朋友圈是踏实的,但是显得很卑微。只是他俩都是聪明人,没有把矛盾进一步激化。

以史为鉴,我们不难发现,只有低调的朋友圈,才是贵气的。好的朋友圈,是不需要炫耀,更不需要过激的言语和图片来提高自己的“声音”。

每个人都可以在朋友圈里展示自己,但是不能因此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比方说,有的人想要让自己的观点,得到传播,就拉着所有的朋友,都帮忙转发,如果有朋友不答应,他就会发飙,甚至选择断交。

“千人千面”,每个人都会独立思考,对世界的认知不同,那些激动的人,其实是走了极端,并没有看清事情的本真。

经常回微信的人心理(在微信里内心阴暗的人)(3)

04

交友时,把微信当成谋利的工具,见利忘义。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

内心阴暗的人,不管做任何一件事,其根本目的就是自己获得利益,还不能让别人获利。

比方说,有人转发消息给你,让你打开,然后登记信息,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完成任务。你花很长时间去帮忙,表面上没有损失,但是对方却从中获得了提成,占有了你的时间。

还比方说,当你拒绝帮忙的时候,对方放狠话,要暴露你的隐私。你不得不照办,但是你的心情却因此跌落到谷底。

有人说:“最讨厌帮别人砍价。”

有些不良商家,故意把某件东西的价格提高,然后让大家互相砍价,价格一降再降,但是砍价的人,在一步一步陷入到商家的套路。无奸不商的做法,可见一斑。

微信里,可以获利,但是不能“见利忘义”,根本强制别人做什么,把情感当成感情牌。

经常回微信的人心理(在微信里内心阴暗的人)(4)

05

有这样一种观点:改变自己是神仙,改变别人是神经。

你不能阻止所有的人,都活成一道光,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把内心阴暗的人清理掉,把心中有光的人请进来。

或者你可以选择独来独往,不去主动和谁打招呼,也不发、不看朋友圈。

要相信,真正关心你的人,会给你带来祥和、春风,而不是给你带来烦恼。

人生的下半场,愿你我,表里如一,情感纯粹,生活简单。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