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

1947年6月29日凌晨,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她已经无力起身,神智却是清楚的。朱安对前来探望她的鲁迅的学生宋琳提了最后的要求:“我想念大先生,死后请把我葬在大先生之旁,给我供一点水饭,念一点经。”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

朱安

这最后的要求,最终没有能实现,朱安去世后被葬在西直门外保福寺的一片私地里,连一块墓碑都没有,她的墓在后来的一场变故中被破坏,尸骨早已荡然无存。

这一辈子,她深爱着自己的大先生,却处处遭受冷眼,命运的枷锁早在她20岁那年,就牢牢地套在了她的脖颈上,一生都没有松开过。

1878年6月,朱安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大商人家庭,家境相当优渥,他们家建造的房屋被称为“朱家台门”,这是旧时人们对于专门宅邸的尊称,可见朱家当年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

朱安

朱家是一个封建大家族,家里的女孩从小裹脚、学女红、烧饭做菜、养成温顺大家闺秀的性格,这样的女孩婆家才会喜欢。

朱安不识字,因为家里人认为女孩子读书太多,就会变得不安分,而这也成为了她和鲁迅无法沟通的重要因素。

大约在朱安20岁那年,朱家族中一个与鲁迅母亲鲁瑞交好的婶婶,向鲁瑞提出了想让朱安与鲁迅结亲的想法。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3)

鲁瑞

在绍兴当地,女子20岁已经是大龄了,朱安家世这么好却没人娶她,是为什么呢?

从朱安现存的照片来看,她的个子十分矮小,似乎患有“侏儒症”,她的头发全部向后梳,把一张毫无碎发遮挡的脸露出来。

朱安和鲁迅居住在北平砖塔胡同时,邻居们眼里的朱安是脸型狭长、颧骨突出、脸色微黄、双眼有些无神、带着几分病容的小脚女人,她的穿衣十分保守,平时喜欢穿暗色的衣服,很少与人交流。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4)

北京砖塔胡同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家不愿娶她的原因,在他们看来一个矮小又不漂亮的女人,对夫家是不好的。

需要补充的是,目前能够找到朱安的照片,都是她中老年时期的,朱安年轻时究竟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她大龄未嫁的原因,也只是猜测而已。

鲁瑞在听说这个叫“安姑”的女孩温柔体贴,又烧得一手好菜之后,并没有过多在意她为什么不嫁人,认定了朱安做她的儿媳妇,在没有经过鲁迅同意的情况下,就和朱家把亲事定了下来。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5)

青年鲁迅

鲁迅当时和二弟周作人在日本留学,他不同意这门婚事,然而出于对母亲的敬重,鲁迅并没有说出过激的言辞。但他提出朱安必须放足、去学堂读书,但封建的朱家怎么可能答应呢?

转眼七年过去了,朱安已经快三十岁了还没出嫁,流言蜚语传得到处都是,有多事者说鲁迅早就在日本娶妻生子了,朱家人脸上挂不住,去周家向鲁瑞讨要说法。

1906年,鲁瑞仅用了“母病速归”四个字,就把鲁迅骗回来成了亲。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6)

鲁迅绍兴故居

周家在鲁迅年幼时就败落了,父亲早逝,鲁瑞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大,还把鲁迅和周作人都送到日本留学。

鲁迅事母至孝,他在家时就经常去母亲房间,陪母亲聊天到很晚,回国后也是如此,一直要等到母亲催他去睡觉才肯离开。

在写给母亲的家书中鲁迅更是“啰里啰嗦”,1936年他寄给母亲一封家书,讲述儿子周海婴成长的点点滴滴,那语气就像母亲坐在他对面,他在给母亲讲故事一样,那么细致入微。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7)

鲁迅的百草园

为了母亲,年轻的鲁迅选择了妥协,他答应了与朱安的婚事,只是那时鲁迅还心存侥幸,觉得朱安大概是按照他的要求,放了足进学堂读书了吧,但一盆冷水很快把他浇的身心俱疲。

结亲那天,朱安为了让鲁迅高兴,特意穿上了大几号的鞋子,在鞋子里塞满了棉花,伪装成天足的样子,可她在走出花轿时把鞋子弄掉了,露出一双三寸金莲,鲁迅当时脸色就阴沉下来。

入洞房的时候,鲁迅通过与朱安短暂的交流,得知她没有放足也不认识字,顿觉五雷轰顶,绝望的一夜未眠。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8)

周作人

第二天鲁迅就搬到了书房去睡,次日早上佣人进来给他收拾房间时,发现鲁迅的脸染上了被子上的靛蓝色。原来从来不以软弱示人的鲁迅,在那一晚哭得很伤心,泪水把被子都打湿了。

鲁迅在成亲的第三天就返回了日本,一直到三年后才回来,这三年他几乎没给朱安写过什么信,只称呼朱安为“妇”,在他心里朱安是母亲硬塞给他的,更像是母亲娶了朱安,与自己没什么相干。

1909年8月鲁迅回国,那时他的名气已经不小,很多学校抢着要他,鲁迅先是在绍兴省立第五中学任教务长和学监,后来又担任绍兴师范学院校长,工资还算可观,整个人却无精打采,极其郁闷。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9)

青年鲁迅

鲁瑞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知道儿子的心结,就在于自己骗他娶回来的朱安,这个比鲁迅大三岁的女人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这也正是鲁迅最厌恶的,他看见她就好比看到了“阿Q、祥林嫂”,对她又讨厌又同情,巨大的矛盾让他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

鲁瑞隐约觉得这段婚姻是个错误,可是她又不能让两个人离婚,在绍兴离了婚的女人会遭人唾弃,像朱安这样被封建思想荼毒已深的人,回了娘家肯定会自尽。

她不是一个恶婆婆,她心里是感激着朱安多年来对她的照顾的,不忍心看着她被封建礼教吞噬,可她也劝说不了自己的儿子,她想如果两人有个孩子,也许关系就缓和了。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0)

周作人

面对婆婆的劝说,朱安显得很难为情:“大先生都不与我亲近,我怎么能和他有孩子呢?”鲁瑞无奈:“他不亲近你,你就去亲近他。”

朱安面对鲁迅,平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婆婆让她亲近鲁迅,她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在她看来大概就是,鲁迅说什么便是什么,只要自己什么都附和他,他应该就会喜欢自己。

有一次鲁迅和朱安一起吃饭,鲁迅谈到一种菜十分好吃,他特别想念那种味道,朱安看鲁迅饶有兴致,赶紧附和他:“是的,这种菜我也吃过,的确很好吃。”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1)

羽太信子和周作人等人合影

其实鲁迅说的这种菜是日本菜,整个中国都没有,朱安怎么可能吃过呢?鲁迅听了朱安的话立刻变得很无奈,他与母亲聊天时抱怨说:“我和她实在谈不来,太没趣味了。”

鲁迅待朱安还是那么冷淡,朱安知道他嫌弃自己什么都不懂,所以不再刻意接近鲁迅,一直在婆婆鲁瑞身边伺候,鲁瑞看朱安实在可怜,也不再逼她接近鲁迅。

真正让朱安感到不高兴的,是周作人带着她的妻子羽太信子回来。

羽太信子是个又矮又胖的日本女人,长得也没有朱安好看,性格也不如她温顺,可为什么她就能得到周作人的宠爱呢?朱安实在想不通。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2)

羽太信子年轻时的照片

她当然不会明白,周作人和羽太信子是自由恋爱,而她和鲁迅是包办婚姻,鲁迅不仅不喜欢她这个人,对她身上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也深恶痛绝,她就算是美若天仙,鲁迅也不可能爱上她。

此时朱安非常委屈,她无法忍受一个还不如她的女人,享受到她不曾享受过的爱情。

1912年鲁迅回家探亲时,朱安当着鲁迅和鲁瑞的面发作,数落鲁迅对她的种种冷漠,鲁迅对此一言不发,鲁瑞知道朱安心中委屈,什么也没说,之后鲁迅离家去北平工作,夫妻俩七年没怎么见过面。

1919年,鲁迅已经在北平站稳脚跟,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让他成为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们心中反封建的勇士,在北平没有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鲁迅。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3)

鲁迅在北京种植的白丁香

此时鲁迅离家多年,也惦记远在绍兴的母亲,想把她接到北平居住。

鲁迅和两个弟弟共花了3500块钱,向朋友借了一些钱,又卖掉了绍兴老宅,终于凑够钱在北平八道湾买下了一个房子,在花了一笔钱将房子装修好之后,就把母亲和二弟周作人一家、三弟周建人一家都接到北京居住。

对于朱安,鲁迅给了她两个选择,一是跟着他一起去北平,作为朱安的丈夫,鲁迅对她有一份责任感,不会抛弃她的。

如果朱安不愿意去北平,鲁迅提出她可以回娘家,自己每月给她寄生活费。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4)

朱安(右1)与娘家人合影

“出嫁从夫”的道理在朱安看来不可违背,所以她选择了跟随鲁迅去北平,临行前朱安回娘家与家人照了一张照片,从此再也没回过绍兴。

八道湾的宅子很宽敞,是一个三进院,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

只有朱安孤单瘦小的身影,在周家人开怀大笑的时候,显得那么局促不安.这么多人一起过日子,让她有些不知所措,而且她的大先生也不大理她,或许是因为她在七年前的那次发作。

在这个大院子里,只有朱安裹着一双小脚,婆婆鲁瑞早在年轻的时候就放了足,弟媳是日本人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缠足,人们看到大先生的妻子居然裹着小脚,不免感到不可思议。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5)

鲁迅在北京种植的白丁香

可她能怎么办呢?从小家里人就是这么教她的,“三寸金莲”、“三从四德”、“温顺恭敬”这些女人该具备的,她都具备了,可大先生不喜欢,她也就毫无办法。

朱安在这一大家子人里实在不突出,鲁迅除了必要时和她交流,平时是不太与她讲话的,朱安做梦也想不到,大先生有一天会和她过起“二人世界”。

鲁迅与周作人在1923年决裂,至今人们对于他们兄弟失和的具体原因都莫衷一是,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火上浇油,还诬陷鲁迅偷看她洗澡,导致周作人一怒之下与兄长决裂,但这也仅是后人的说法。

兄弟俩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鲁迅在1923年7月4日的日记里提到,那时他已经不与周作人一家一起吃饭,自己单独在房间吃。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6)

朱安在北京的居所

到了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写了一封决裂信,鲁迅看过信后兄弟俩彻底反目,他搬出八道湾,在砖塔胡同租了一间房子,准备在这里先住一段时间,再另寻一处好房子。

砖塔胡同不比八道湾的大房子,只能住几个人,鲁迅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不方便与自己挤在一起,就让她先住在八道湾,况且周作人对母亲也是孝顺的。

这一天,鲁迅主动找到朱安,还是像当初去北平居住时那样,给她两个选择:住在八道湾或是回绍兴老家。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7)

鲁瑞在北京的卧室

这一次朱安没有做出选择,她用近乎恳求的语气对鲁迅说:

“我不能住在八道湾,母亲迟早要跟你过去住的,那时我自己留在这和叔婶侄儿侄女过,算怎么回事呢?绍兴朱宅我是绝不会回去的,你搬到砖塔胡同,总要有人给你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的,这些我都能做,我能不能和你一起搬出去呢?”

朱安说的句句在理,鲁迅无可辩驳,点点头默许了朱安的请求,他在1923年8月2日的日记里写道:“下午携妇迁居砖塔胡同61号。”

此时鲁迅对朱安仍然只有一份责任感,再无其他,可朱安却认为,鲁迅把她带出来,是想和她过自己的小日子,想到这里她不禁十分感动,开始竭尽全力的对鲁迅好。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8)

砖塔胡同

刚搬到砖塔胡同的时候,鲁迅肺病发作大病一场,不能吃硬的只能喝粥,朱安每次熬粥之前,都要特意把米捣碎,熬成容易消化的糊糊给鲁迅喝,又托人去稻香村给鲁迅买肉、糟鸡、火腿和他爱吃的点心,每天变着花样的给鲁迅做饭,在她的照顾下鲁迅身体很快康复。

朱安在这个小小的砖塔胡同,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是从前在八道湾时所没有的感觉,这里只有她和鲁迅两个人,她就是这个家的女主人。

朱安觉得无比幸福,她开始以女主人的姿态招待客人,有人来串门她会和人家聊天,说话大方得体,言谈中让人觉得她虽然平时少言寡语,但说起话来,确是极有教养的大家闺秀。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19)

中年鲁迅

鲁迅平时在房间里写东西,外面过于吵闹他写不出来,朱安就会对邻居说:“请你们小声一点,大先生回来了,不要吵他。”

朱安想着,现在他们是“二人世界”,只要自己对大先生一心一意,多上点心照顾他,她的大先生肯定会喜欢她的。

可事实证明,不爱就是不爱,再一厢情愿也没有用。

家里平时来的都是女客人,朱安能够大方得体的应对,可一旦遇到鲁迅的学生,没文化的朱安就不知道如何招待了。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0)

鲁迅和许广平等人合影

一次鲁迅的学生常维钧前来拜访,炎炎夏日他走得满头大汗,到了鲁迅家本想凉快一下,却见朱安先是端来两杯热茶,又送上了两碗热气腾腾的藕粉。常维钧左右为难,鲁迅苦笑着劝他:“既然来了就拿着吃吧,无非是再出一身汗而已。”

鲁迅对于朱安不恰当的招待方式,感到又嫌弃又无奈,不怎么愿意与她说话。

他们每天大概只说三句话,早上朱安喊鲁迅起床,鲁迅“哼”一声、吃早饭时哼一声、晚上睡觉朱安问“关不关门”,鲁迅会说“关”或“不关”,两人平时说的话每天不超过五十个字,在朱安问鲁迅要钱买必需品,或就一些家事询问鲁迅意见时,两人才会多说一些话。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1)

丈夫如此冷漠,朱安却还不死心,她看到有些女学生来家里拜访时,鲁迅会教她们做体操,鲁迅年轻的时候上过江南水师学堂,体操教的很不错,女学生年轻漂亮,做出来的动作也好看。

朱安想让大先生高兴,也在旁边跟着学,鲁迅看见了非但不高兴,还很嫌弃。

朱安见鲁迅还是不太理她,就觉得肯定是大先生性格冷峻,属于慢热型的男人,她想到在饮食上打开大先生的胃口,也许是个好办法。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2)

朱安(左)

从小学做饭烧菜的朱安,厨艺是相当高明的,鲁瑞特别喜欢吃她做的绍兴菜,时不时地还从八道湾去砖塔胡同吃饭,就为了一饱口福。

各种各样的绍兴美食摆在鲁迅的餐桌上,鲁迅吃完了就走也不评价,朱安只好看他今天把哪些菜都吃光了,说明他爱吃这道菜,自己明天多做一点。

其实鲁迅这么聪明,他怎么会不明白朱安对他的好,他也在心里感谢着朱安对他和母亲的照顾,可面对朱安时,他还是无法接受她:不爱就是不爱,没有办法。

而且朱安的这些行为他实在无法容忍。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3)

比如有一次他刚刚醒来,朱安就问他要不要做“七月拜”,这是绍兴当地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动,旧式人家每年都会去做。

然而朱安还是太不了解鲁迅了,这是一个站在前沿的反封建斗士,他写了那么多文章,就是希望中国人能摆脱封建愚昧,想要唤醒国人的思想,他这一辈子都在和封建思想斗争,偏偏他娶了一个这样封建的妻子,让鲁迅情何以堪?

1924年5月,鲁迅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买下了一栋房子,把母亲和朱安都接过来住,他再也无法忍受那个让他窒息的“二人世界”了。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4)

鲁瑞来了以后,鲁迅的话才开始变得多了起来,他在吃饭时会和母亲有说有笑,比他与朱安单独相处时轻松得多。

母亲总是多心疼自己的儿子一些,她看到鲁迅冬天时穿着单裤,有时不停地咳嗽,就忍不住责备朱安:“你也别怪他不喜欢你,你怎么这样不上心,让他冬天连一条棉裤都穿不上。”

朱安受到责备,也觉得是自己不好,于是就做好了一条棉裤,怕当面给鲁迅不会要,就把棉裤放在了鲁迅床前,希望他能穿上。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5)

鲁迅先生塑像

结果第二天朱安绝望地看见,大先生把她做的棉裤扔了出来,他需要一条棉裤,但就是不需要朱安做的棉裤。

一个女人被丈夫常年冷落,对她处处都不喜欢,甚至亲手把她做的棉裤扔出来,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呢?朱安的满心期盼被现实一次次粉碎,她就像一个身处荒漠的人,每一次都好像看到了绿洲近在眼前,走近一看却发现是海市蜃楼。

更让她痛苦的事情还在后面,鲁迅爱上了比自己小17岁的学生许广平。

许广平思想十分先进,她当年是天津爱国刊物《醒世周刊》的主编,也参加过过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1923年许广平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6)

鲁迅和许广平、周海婴

在不断的接触中,许广平和鲁迅产生了爱情,这倒不是因为许广平长得有多漂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鲁迅喜欢这样思想开明的女性,他与许广平志同道合,他们心有灵犀,可他与朱安之间,却隔着永远无法跨越的大裂谷。

鲁迅称呼许广平为“亲爱的小白象”,与她有着频繁的书信往来,到最后彼此相互依赖,无法分离。

“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我看这样就可以过冬,无需棉袍了。”

这是许广平送给鲁迅的背心,鲁迅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收下了,全然忘了当初他不近人情的,把朱安给他做的棉裤扔出去时的嫌弃。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7)

鲁迅抱着周海婴

也许是与朱安有名无实的婚姻,多年来让鲁迅深感疲惫,所以他在与许广平恋爱后,选择了离开北平西三条胡同去往广州,在那个陌生的地方,鲁迅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担任他的广州话翻译,和他在白云路租房同居,但两人事先说好,只同居不结婚。

朱安虽然思想封建,但她并不傻,她知道鲁迅爱上了许广平,随时可能向她提出离婚。

思想守旧的朱安,不可能像张幼仪那样敢和徐志摩离婚,去追寻自己的生活的,她就是一个完完全全依靠丈夫生存的小女人。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8)

鲁迅先生故居

为了不离婚,朱安在鲁瑞的寿宴上,当着在场所有宾客的面向婆婆下跪,声泪俱下的说:

“我来周家许多年,大先生不很理我,但我活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后半生我就是侍奉我的婆母了。”

此话一出,大家自然把同情的目光都洒在了朱安身上,鲁迅面对这么一个可怜的、孝顺的、丝毫没有对不起他们周家的女人,如果再提出离婚,好像就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29)

许广平和周海婴

许广平说过,朱安是旧社会给鲁迅的遗产,他无法摆脱只能死守,鲁迅也说过,朱安更像是母亲自己娶的媳妇,不像是他的妻子。

不管是她是“遗产”还是“母亲的媳妇儿”,鲁迅都不能抛弃她,所以他与许广平说好,他们只同居不结婚,他要保留朱安的名分,许广平也答应了。

鲁迅保留了朱安的名分,朱安却彻彻底底地失去了大先生,当她得知鲁迅和许广平同居之后,她沉默了好多天,这种痛苦她能向谁去说呢?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30)

周海婴

婆婆鲁瑞再护着她,也还是向着儿子的,她还等着抱孙子嘞。

朱安孤单瘦弱的身影,在家中的某个角落里缩成一团,在萧瑟的北风中瑟瑟发抖,秋风卷起的落叶,尚能随风四处飘荡,她为什么要被禁锢在这个家里,被嫌弃,又被遗忘?

被封建思想豢养的怪物,对自由的世界早就充满畏惧,至死也不敢向自由走近一步。

在落寞中度过了两年多,1929年鲁瑞高兴的告诉朱安:“周家有后了,许广平怀孕了。”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31)

晚年朱安

对朱安来说,这算是什么好消息呢?连婆婆都不顾及她的感受了,就这样明目张胆的炫耀鲁迅和别的女人的孩子。

她说自己就好比一只蜗牛,一直努力的向上爬,却永远爬不到头,精疲力尽。

可事已至此,她也没有别的办法,朱安大度的接受了许广平的孩子,不管怎么说这是大先生的孩子,也就是她的孩子,她想着自己好好对待这个孩子,这孩子将来会为她养老送终,烧纸供饭。

朱安常常给周海婴寄衣服、杏仁粉、花纸,与许广平姐妹相称,她甚至还提出要抚养周海婴,但是被拒绝了。

周海婴没有见过朱安,只知道朱安很惦记他,总是给他寄吃的用的,朱安常念叨:“大先生就剩这一块骨肉了,怎么不带他来见见我呢?”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32)

鲁瑞和朱安

朱安最终什么也没等到,1936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去世,临终前鲁迅对家里大小事宜都做了安排,唯独对朱安没有提半个字。

上海的追悼会规模很大,朱安在家中也披麻戴孝,设了灵堂,在灵堂正中挂上了鲁迅的木炭画像,画像前摆着清茶、文具和烟卷,香案上摆着用白薯切片,裹上鸡蛋和面粉,加油炸熟的饼,这是鲁迅最爱的绍兴小吃。

这也是她与大先生的告别仪式,这一辈子,她一直深爱着他,而他,从来没爱过她。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33)

鲁迅先生葬礼

朱安在凄苦中孤独的度过了11年,她送走了婆婆鲁瑞。

朱安因为鲁迅与周作人的矛盾,一直不肯用周作人的钱,鲁瑞就把周作人给自己的那份钱攒下来,在临终的时候都给了朱安,朱安推辞,鲁瑞告诉她:“拿着吧,这些钱是你应得的。”

这时的鲁瑞不像是朱安的婆婆,更像是她的母亲,她在临终时终于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三十多年前她不该草率的定下一纸婚约,毁了朱安一辈子。

她把剩下的钱都给朱安,也算是向她道歉,为她这几十年遭受的痛苦折磨,做最后一点小小的补偿。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34)

鲁迅先生雕塑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在孤独中走完了不幸的一生,她去世后许广平拒绝了她想要与鲁迅合葬的请求,原因很复杂,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大先生生前人人敬仰,且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如果把他和朱安合葬,恐怕大先生会魂魄不宁,在死后惹人非议。

鲁迅的原配朱安为什么一直等他(鲁迅原配朱安41载无爱无性)(35)

当时报纸对朱安的报道

朱安当做自己孩子疼爱的周海婴,也没有如她所愿,在她死后为她披麻戴孝,供饭供水。

在很多人看来,朱安,一生不安,死后亦不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