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级市代号(浙江省存在感最低的地级市)

文章原题:《只知「丽江」,不知「丽水」》

文字作者/苏见羽 制图作者/公子羽

文首发于“大地理馆” geo-museum,此版为今日头条专稿


浙江省的「丽水」,到底该读二声(离水)还是四声(立水)?

浙江西南部的丽水,作为行政地名诞生于唐代。「在浙江省南部、瓯江中游。隋置括苍县,唐改丽水县。」(据《辞海》“丽水”词条)关于其地名来源,唐代《元和郡县志》则这样记述:

「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浙江地级市代号(浙江省存在感最低的地级市)(1)

浙江丽水:流经缙云县的好溪河

古代长江以南,许多河流因洪水多发而被取名「恶溪」,最著名的一条是今流经今丽水市大溪(瓯江中游河段)的支流,今名好溪。不过,关于丽水是哪条河,还是有争议。比如,丽水市当地就有学者认为,恶溪从未改名丽水,而是改名了好溪。丽水,实际上是当地另一条溪流。

东晋、南朝宋之际,恶溪就已名声赫赫,当时就有人说「出恶江(即恶溪)至大溪,水清如镜。恶溪出缙云县东北大盘山,西南二百一十里,至栝州城(今丽水市)下。」李白的堂叔、曾在丽水地区当官的李阳冰专门写了篇《恶溪铭》,描写两岸地势险恶,说其道路不亚于蜀道。

「恶溪」之名为何变「好溪」或「丽水」,一般说法来自《旧唐书·地理志》载:

「丽水县东有恶溪,多水怪。宣宗时,刺史段成式有善政,水怪潜去,民谓之好溪。」

段成式是晚唐著名诗人,也是一位官员,他曾在括州(今丽水)担任刺史(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长),期间对当地河流进行了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按照段老师自己在《好道庙记》中的说法,好溪早在南朝就有了名,「缙云郡之东南十五里,抵古词曰‘好道’……好溪本自恶溪……遂名溪曰好溪,路曰好道,里人因以置庙焉。」

但是晚唐之前河流仍多泛滥成灾——把险道取名「好道」,恶水称为「好溪」很可能不是现状,而是表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名虽改了,但河流当时并没变好。直到段成式主政兴修了分洪工程,好溪才变得名副其实。

浙江地级市代号(浙江省存在感最低的地级市)(2)

|瓯江支流好溪畔的明代古桥| 摄影-陈俊杰

丽水学院学者赵治中先生考证认为:丽水市的丽水并非来自恶溪,而是一条叫丽阳坑的溪流(坑,即我国东南地区对小溪的称呼)。这个溪水之名,源于一座山。如明代《栝苍汇纪》说:「县北七里有丽阳山,下环清溪,县名丽水以此。」

浙江地级市代号(浙江省存在感最低的地级市)(3)

|明代处州府图| 中间府治所驻地为丽水县 绘图-刘震宇/大地理馆

那么,丽阳山的「丽」是怎么来的,目前不得而知,是从其他词谐音而来?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这里的山叫「丽阳」,是不是因为位于河流「丽水」以北呢?到底先有河,还是先有山?这又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底洞。

再说说「丽」的读音。

如果「丽水」的丽,是相对于「恶」而言的形容词,那应该是美丽、美好的意思,应该读「立(四声)」音。但是,无论是词典还是教科书,都规定:浙江丽水中的「丽」,读「离(二声)」音。从辞源上说,二声的「丽」,表示不幸、遭遇,意思同「罹」。

从人民的美好愿望上看,「丽」读二声的可能性不大。现在,丽水市的旅游主题词主打「秀山丽水」,如果按照美好的字面意思理解,这里的「丽」当然也是四声的。

浙江地级市代号(浙江省存在感最低的地级市)(4)

|唐江南东道括州:丽水县位置| 标注-公子羽/大地理馆 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浙江地级市代号(浙江省存在感最低的地级市)(5)

|宋两浙路处州:丽水县位置| 标注-公子羽/大地理馆 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浙江地级市代号(浙江省存在感最低的地级市)(6)

|元江浙行省处州路:丽水县位置| 标注-公子羽/大地理馆 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浙江地级市代号(浙江省存在感最低的地级市)(7)

|浙江省丽水市行政区域范围| 标注-公子羽/大地理馆 底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也可能是巧合——今丽水市西部的遂昌一带,古代就有了金矿开采,所以一度有当地文化研究者将「金生丽水」起源,与丽水市联系在一起。早期河流中的金矿,应为沙金,而遂昌金矿为岩金矿。所以,这种联系可能性并不大。


编辑:潇潇雨/大地理馆 geo-museu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