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

作者 | 卢璐

现在,外国人的中文,真的越说越精了。

之前,我去参加了一个活动,就看到有法国人在现场唱《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抑扬顿挫,那字,吐得比周杰伦还清楚。

稍后的冷餐会,唱歌的人正好站在我身边,我用中文问他:“天青色,究竟是什么颜色啊?”

他用有点京片子的汉语回答我:“就是青花瓷的那色儿啊。”

还没等我开口,思迪和子觅一起喊:“不是的。”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

然后两个丫头片子,跟左右门神一样,一人一句就开始说: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

“天青色是一种淡淡的青蓝色,看起来像下雨过后,天空的那种青色。在北宋的时候,天青釉要加玛瑙末,而且一定要在下雨前开始烧,雨大雨小都不行,一窑烧不出几个……”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

汝窑天青釉里有玛瑙末,根据光线不同,颜色会不同

不仅有雨过的天青,更会有天青雾散后,碧空泛起的金

看着她们两个出口成章的样子,周围几个法国人都懵了,“这孩子,成精了吗?”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4)

大英博物馆第95号馆 北宋汝窑天青釉

我赶快掏出手机:“她们知道,因为她们去看过,宋代汝窑的天青色,每件也就几个亿……”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5)

这是201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笔洗,

2.943亿港币,创造瓷器世界拍卖记录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6)

我们今年夏天,在伦敦,参观了大英博物馆。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7)

众所周知,大英博物馆,有很多稀世珍宝,件件都价值连城。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8)

大英博物馆,是以地域来组建分馆的,有古埃及馆,希腊罗马馆,亚洲馆,中东馆等……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9)

这位妥妥的是大英博物馆,TOP1的镇馆之宝:Pierre de rosette罗塞塔石碑,用三种语言刻着同一个内容,是今天能解读出古埃及象形文的关键。

这碑,卢浮宫也有,不过是个复制品。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0)

不仅在埃及馆,包括在希腊罗马馆,不仅神庙上的浮雕,甚至神庙本身,都被漂洋过海地搬了过来。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1)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2)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亚洲馆里,中国馆的部分。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3)

这个菩萨真雕是悲天悯人,宝相庄严

相对于人流轰轰的埃及馆,中国馆的人相对比较少,而且大多是亚洲人。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4)

这位是一个长着蓝眼睛的中国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次来,我其实没有太搞明白,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究竟是按照什么逻辑,陈列展品的?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5)

刻在骨头片上的甲骨文

不是按照时间朝代,不是按北方南方的地域,也不完全是按照品类。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6)

民国时期的战事画报,好精良

感觉就是,大概地把藏品分了分,然后根据个头大小,小的摆橱子里,大的摆桌子上的意思。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7)

有好多这种多宝格的柜子,有的是木质,有的是玻璃的,摆了好多东西,可展品之间,没有啥直接的亲属关系。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8)

比如说这个,上下左右都是青花瓷,唯有右上的青花大盆,是日本仿造的中国青花。

这个我看到了,因为多少学过一点画,我知道,中国的鱼,咱们过去老祖宗们,不是这么画滴。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19)

总之,这一路看下来,对我来说,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里,最精美,最吸引我,我觉得最值得的,是第95号馆。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0)

95号馆不算大,顶多两百平方,里面全是瓷器。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1)

根据标签,这是元代的,忘记哪个窑烧出来的

隔着玻璃,看着都觉得手感一定润滑,晶莹如玉

文章一开始,我说到的宋代天青釉的汝瓷,就在这里看到的。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2)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大英博物馆第95号展厅,还有另一个名字,是大维德基金会中国瓷器展,是一个私人基金会的专题展,就是说,95号展厅里,所有展品,都不属于大英博物馆,只是“借用”了场地。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3)

明永乐年间的青花龙瓶

大维德(Percival David)是生于印度孟买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印度银行的创建人,妥妥的富二代。他回到英国,在剑桥读书,在朋友家里的壁炉上看到了一个中国瓷瓶,一见倾心,一眼千年。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4)

大维德爵士与夫人

一开始,大维德是通过在伦敦的古董商来收藏中国瓷器,他不仅学了中文,还学了古文。

1924年第一次到访中国,正赶上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成立故宫博物院。大维德参与了故宫文物的整理,并且说服清室善后委员举办清宫珠宝展。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5)

根据故宫博物院的档案记载,大维德一直出钱又出力,不仅多次捐款整修景阳宫,改建瓷器陈列室,而且参与瓷器珍品录入,甄选工作。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6)

让大维德变成世界最顶级的收藏家,是1927年,大维德听到盐业银行要卖掉溥仪抵押后无力赎回的一批故宫珍宝,立即出动,经过多次谈判,购买了其中27件瓷器,大部分都是宋代名窑,也有一些明清的官窑,然后分批运回英国。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7)

这对元青花被命名为:大维德花瓶,

瓶口有题字,画满了各种图样,是元青花纹样大全

大维德从1924年第一次到中国后,多次往返,二战开始之后,他反对纳粹,1941年,从上海去印度,因为珍珠港事件,他和夫人被日军扣押了9个月,患上了脊髓硬化症,肌肉硬化,严重影响健康。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8)

1935年九月,大维德和中国代表一起为伦敦中国艺术展开箱

大维德回到英国,把毕生藏品,都捐赠给了伦敦大学,成立了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一直在基金会内做研究工作,到1964年去世。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29)

乾隆的粉彩花瓶

因为成本过重,大维德基金会在2007年,把所有的展品都委托给了大英博物馆,专门整理了95号展厅,从2009年开始,对公众开放。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0)

其实,欧洲对于中国瓷器的收藏,已经很久,路易十四的财产名录里,就常常出现“façon de la Chine”(中国式)或者“à la chinoise”(中国品),所以欧洲的中国瓷器收藏家,并不罕见的,而且藏品非常丰厚,惊人。

然而,大维德爵士的收藏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瓷器收藏领域里,变成顶级的顶级,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

第一,大维德的收藏品味,最接近皇家帝王审美,以官窑为主,他的很多藏品,都会有乾隆题字。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1)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2)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是西方唯一一家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与价值观而陈列展品的私人展览。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3)

这也是,为什么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其他展馆,作为中国人的我,看着是蛮好,展品是蛮多,可就是总觉得缺点什么,无所适从。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4)

可是进了95号大维德基金会这个展馆之后,立刻就觉得不同,不仅宋元明清,连柴汝官哥定,都分得清清楚楚,讲得明明白白。

说来说去,就一个字:“懂”!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5)

在去大维德展厅之前,说到中国瓷器,我的印象是,青花、天青、素白或者朱红,然而古代的黄瓷,因为都是帝王特制,所以并不多见。

而这次,看到了很多成化黄瓷。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6)

成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朱见深没啥特别亮眼的政绩,最深刻的,就是和万贵妃的关系。

万贵妃比朱见深大17岁,从小就是他的保姆,不知道啥时候,变成了至爱,绝绝子。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7)

明宪宗一生,有两个皇后和几个妃子,但除了万贵妃,其他都是老爸英宗赐的,他自己没封过妃子。为了万贵妃,他不仅把皇后废掉,还把别的妃子生的皇子藏起来,不要万贵妃生气!

万贵妃57岁,责骂奴婢过分用力,被痰噎死了,明宪宗说:“万妃已去,我也不久矣”,数月后,他真的就死了,享年41岁。

万妃死后,宪宗辍朝七日,按皇后规模办葬礼,据野史记载,在下葬前一天,在群臣的注视下,居然爬进棺材,和万妃接触最后一次。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8)

而至于成化黄瓷,据说是万贵妃很喜欢,所以就产了很多,而且是这种相对浅淡的黄,并不是传统的帝皇明黄色。

白居易写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可明宪宗对万贵妃,比唐明皇好多了!

而关于万贵妃,后来的史书,记载的有很大不同,有的写她非常美,“丰艳有肌”;可有的却写她“貌雄声巨,类男子”。

其实,只有俗人才会去追想万贵妃的样子,对明宪宗而言,只要是她,无论美丑,都足矣!

无论年代,无论文化,马克龙一样,爱妈的男子,总是偶然会如流星一样,出现一下子。

晚清一个尼姑的婚姻(爱上大17岁的保姆)(39)

其实关于成化皇帝和万贵妃的故事,我在很早之前,曾在书上读过一句,但记得并不深切。

而这一次,我看着这一柜子的成化黄瓷,我想着,也许其中某一件,当年万贵妃用过的吧?盛着佳肴御宴,把酒言欢?

而今,又有谁知?

我觉得,我大约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大维德爵士在很早的时候,就把自己毕生的藏品都捐给了伦敦大学,并开始公开展览,而不是如其他收藏家一样,等到临终前。

无论是明宪宗对万贵妃,还是大维德对中国瓷,大约都是爱极的样子。

时光穿梭,岁月流转,人那几十年,在一个经过一千度以上被锤炼过的瓷器面前,只不过是瞬间的过客,何足以谈?

摆出来,让每个人都可以来看,于是,在不可倒流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拥有那个跨越时空的瞬间。

大英博物馆的95号展厅,一定要来看。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新书《三十几 来得及》,《有实力才有底气》正在热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