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待客(东北乡村有种习惯)

东北农村待客(东北乡村有种习惯)(1)

串门,即到邻居、朋友、亲戚家坐坐,聊聊天,问候问候。

从小长在东北农村,同村人相互串门是一种习惯,跟传统“习俗”的串门不是一回事。习俗是有文化内涵的,有特定的含义。而同村人串门是一种消遣,具有随意行。

为啥乡村人习惯串门?这是有时代背景的。七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部分乡村落后,没有电,当然也没有电视,信息闭塞,几乎没有业务文化生活。串门就成了唯一沟通的方式。

那个年代是生产队的年代,各家各户没有私有农田,也不饲养牲畜。天一黑,人们无所事事。于是,在家呆不住的人,就去串门。

东北农村待客(东北乡村有种习惯)(2)

去谁家串门,也是默许的。有的人家好客,有的人家不好客。当然,大家都喜欢去好客的人家。

记得,村子里,有几家好客的。天一黑,大家就聚集一起。炕上,地下挤满人,就像开会一样。且每天都去报到。

人们聊天也好,打牌也好,都无所顾忌,就跟自己家一样。

尤其,小孩子们,几乎谁家都去,当然小孩子是玩耍,跟串门没啥必然联系。

东北农村待客(东北乡村有种习惯)(3)

大人们通过串门,了解家长里短,相互传递信息。好串门的人,似乎有种强迫症,一天不去串门,就跟丢魂一样,坐卧不宁。

记得,我母亲就是串门成瘾。无论家里有啥事,每天必须去串门。不到半夜,不回家。

我家也常常有人来串门,一聊也是半夜。

东北农村待客(东北乡村有种习惯)(4)

感觉,那个年代,各家各户没有隐私。谁家发生点事,全村马上传开。谁家有啥家产,屋里有啥摆设,哪个人有啥嗜好,大家都一目了然。

一个村子,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各家大门都是敞开的。当然,各家各户都是一样的穷。

男人们串门,多是为了办事,或者打牌。女人们串门多是“嚼舌”。所以,一旦出现流言蜚语,都是女人们传播出来的。不过,女人们串门的好处,可以相互学习活计,比如做针线活,以及家务技巧等。

那个年代的串门,不能称习俗,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

邻里间的串门,是信息沟通的需要,也是心里相互安慰的需要,不具备特殊的含义。

还有种方式的串门,具有特殊意义。比如过年过节亲戚之间要串门,那是习俗文化。串门是有讲究的。一般要带礼品,还要招待吃饭。如今也保留着这种习俗。

东北农村待客(东北乡村有种习惯)(5)

再有一种方式的串门,那就是求人办事,或者是讨好某人了,这是以获取利益关系为目的的串门。

时代在发展,如今的乡村,越来越淡化了邻里之间的串门,没有啥事基本不去做客闲聊了。现在,不仅文化生活丰富,人们也比较务实,几乎没有余闲的时间串门。

乡村的人朴实、真诚、善良,逐渐被利益所替代。为了获得利益,一切传统的道德意识都可以不顾及。串门成为了利益交往含蓄的表现形式。

东北农村待客(东北乡村有种习惯)(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