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2)

陈维《一居室》,摄影,64×80cm,2015年 ©陈维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3)

4月28日,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的大奖评选结果于成都当代影像馆揭晓。艺术家陈维从四位“杰出摄影艺术家”中脱颖而出,摘获大奖。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专访奖项创始人钟维兴与艺术家陈维,从不同视角出发,就当下中国摄影生态及其未来发展境遇展开对话。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摄影奖

在艺术领域,各类奖项是创意产业毋庸置疑的风向标与推动力。2019年,“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在蜀都大地应运而生——既沿袭了蓉城的烟火气,为本土优质作品提供了输出渠道;亦与现代化都市的灯火相映,照耀现当代中国摄影生态的发展之路。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5)

近年来,国内的摄影奖项各有风貌。如钟维兴在采访时所言,摄影奖的定位决定了其评委构成与评选逻辑。与关注经典纪实摄影或强调阶段性新锐作品的奖项不同,金熊猫摄影艺术奖致力于表彰30至60岁的中青年摄影艺术家——他们已在国际舞台中崭露锋芒,更是中国当代摄影的中坚力量。

同时,钟维兴亦强调,“不以个人意志决定”是金熊猫摄影艺术奖一以贯之的特色:主办方坚持不干预评选、不发表任何引导性意见,以求真求实为己任。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6)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评选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有别于第一届想要顾及各个方面,并最终产生十位“杰出摄影艺术家”的评选方式,本届摄影奖有意缩减人数,且更为旗帜鲜明地倡导现当代摄影。

大奖评委鲍昆、凯瑟琳·巴特尔斯(Kathleen S. Bartels)、栗宪庭、冯博一、片冈真实(Mami Kataoka)皆是现当代艺术研究领域的领航者,他们的参与无疑能够为奖项的专业性增色。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7)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杰出摄影艺术家”奖项颁发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此外,“新”也是本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的关键词。评委会主席栗宪庭在颁奖现场发言时表示,位“杰出摄影艺术家”既有各自的鲜明特点,亦有共通的面向——皆开辟了新的工作方法。

例如,陈维采用预先布景的形式;杨福东融合摄影与绘画的叙事方法;蔡东东创造出独特的摄影装置,赋予老照片以现代态度;陶辉将短视频与影像结合,使作品达成“陌生化”的效果。这些有别于传统摄影的新兴创作理念,也再次刷新了本土观众对于现当代摄影的认知与期待。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8)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9)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展览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当谈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的发展之路,钟维兴坦言:当下中国摄影的困境往往来自两方面:一是本土观众对摄影了解甚少,二是缺乏国际话语权。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将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从而在未来帮助更多优秀摄影艺术家“出圈”,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中国力量。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0)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1)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展览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摄影家

1826年,法国发明家约瑟夫·尼埃普斯(Joseph Niépce)将新型感光材料放进暗盒。经过八小时的曝光,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诞生,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从那时起,谈及摄影,人们总在抨击与倒戈之间徘徊。

有人说主观视角会毁灭摄影,有人说数码相机会毁灭摄影,有人说摆拍与PS会毁灭摄影,有人说“全民摄影”会毁灭摄影……“摄影已死”的消极论调屡屡有之,但事实的结果总是与之背道而驰。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2)

陈维《新楼》,摄影,64×80cm,2016年 ©陈维

或许,能够毁灭摄影的不是更迭的技术,而是固化与排他的态度。拥抱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几乎是每位当代摄影艺术家的必备特质。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大奖得主陈维将摄影比作一种“大众语言”——语言永远不会消失,只是人们的交流方式在不断改变。

钟维兴也抛出观点:“当下,摄影师不仅是摄影师,更是艺术家。没人规定摄影师只能使用相机进行创作,现在的许多摄影作品不用相机也能完成。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3)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展览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而对1980年出生于浙江的陈维而言,艺术的探索始于表演与声音作品,而后才转向影像和装置实践。他对复制客观世界兴趣寥寥,也避开了纪实摄影先驱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决定性瞬间”的经典摄影理论,而是采用预先置景(Tableau)的形式,在创作时重新“排演”灵感,并通过“舞台调度”凸显主题。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4)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展览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如今,不同的视觉艺术并生共荣,按下快门的瞬间已不再是摄影艺术的全部。陈维亦重视展览的呈现方式,对他而言,影像仍是核心,但有时可能需要声音与装置作为辅助,让作品更为立体,并与观者拉近距离。在此次金熊猫摄影艺术奖作品展览现场,观众亦可欣赏其将摄影与装置结合的特定场域装置作品。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5)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6)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展览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但必须强调,技术的外衣之下,内容才是重点。摄影艺术家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震撼效果,而忽视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参选者对于哲学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分析与表述,也是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大奖评委的重要参考部分。

此次展览中,陈维带来了其最具代表性的“新城”系列。他表示:“‘新’是一种愿望,一种想象,是彼岸。在追逐它的过程中,人们会忽略很多方面,比如是什么样的东西来支撑这种‘新’?许多灰色地带是不被人们所见的,但它依旧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作品中,建筑残骸被镀上霓虹灯影,渲染迷幻氛围之余,艺术家也借此展开了对虚实界限的探索,对各地大肆开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反思,让每位观者有所共鸣。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7)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8)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展览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谁在操纵摄影的未来

在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揭晓前不久,“AI作图斩获世界级摄影奖”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引发诸多激辩。如此戏剧性的一幕意味着人工智能对摄影艺术的一次正式“入侵”。当曾经的科幻畅想逐步逼近现实,摄影界也迫切地需要新规则与新范式。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19)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展览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AI时代来临,已有许多艺术家与人工智能携手创作。但与此同时,争议与担忧也纷至沓来——使用AI,摄影师还是艺术的作者吗?由AI完成的图像,其所有权到底属于谁?

当谈及未来是否会在创作时接纳AI、考虑使用新技术时,陈维不假思索地反问:既然好用,为什么不试试呢?他表示,其实自己已经开始使用AI,只是并非用于影像创作,而是做整理资料的工作。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20)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展览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而钟维兴也坦言,金熊猫摄影艺术奖会针对诸如此类的技术现象进行预判,以乐观的态度拥抱摄影的未来。他表示:“自‘索尼事件’出现后,大家产生了恐惧——‘狼真的来了’。虽然摄影奖的评价体系受到冲击,但还是应以平常心面对。AI恰恰使摄影多了一样手段,运用得当,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毕竟,当艺术不再自我禁锢之时,才会有新的生命力。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21)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22)

第二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展览现场 ©成都当代影像馆

可见,无论对于摄影艺术家,还是艺术机构和摄影奖项而言,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机遇更胜于挑战。毕竟,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深刻的观点与丰沛的情绪,而目前看来,AI只是一种摄影“手段”,摄影艺术的所有权仍属于人类。

图像生产方式的推陈出新是摄影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面对包括“AI时代”在内的诸多变迁,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始终持有开放的态度、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将以从容之姿在未来收获答案。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23)

编辑、文何羽青

采访 张剑蕾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i智慧摄影时代(摄影奖的意义何在)(2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