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

1945年8月至10月,毛主席率中国共产党和谈代表与中国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和平谈判。在谈判期间,毛主席写了一首诗,叫作《七律·重庆谈判》:

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墨吏,延安无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关于这首诗有许多版本。根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吴正裕先生对这首诗的考证,确定了这首诗的定本,就是上面我们抄录的。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1)

吴正裕先生从版本和见证、对勘和校正、解读3个大的方面,从《大公报》本、《立报》本、刘济昆本、王奇本4个版本的不同;从标题、正文、写作时间进行了考证;从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内涵以及这首诗所具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香港学者刘济昆在1992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集评注·新版前言》中辑录了这首诗,题为《七律·重庆谈判》: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墨吏,延安无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我们重点说一说这句:“延安无屎不黄金”里的“屎”。吴正裕先生认为:这句诗用“土”比用“屎”好,理由是: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土”作黄色,比喻为黄金,是恰当的;“屎”只有人的作黄色,动物的则不然,比喻为黄金,就欠当了。

这首诗是政治家诗人毛主席创作的第一首政论诗,它别具一格、不同凡响。

“有田有地”,喻指保存解放区;“吾”指代解放区人民。“有田有地吾为主”意为保存解放区,解放区的人民就能当家做主。

“无法无天”,喻指保存人民的武装;“民”指代人民的基本利益。“无法无天是为民”意为保存人民武装,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2)

1945年8月13日,毛主席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指出:“今年三月一日蒋介石说过:共产党交出军队,才有合法地位。……我们没有交出军队,所以没有合法地位,我们是‘无法无天’。”

在重庆谈判中,斗争的主要焦点之一,蒋介石要我们交出解放区;之二是蒋介石要我们交出军队。为此,主席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说:“人民的武装,一枝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

“重庆有官皆墨吏”是说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国统区政治黑暗,官吏贪腐,搜刮民财,民不聊生。

“延安无土不黄金”是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政治修明,干部廉洁,人民当家作主,万众一心,就连黄土也会变成金。

颔联将重庆和延安做了尖锐和鲜明的对比,歌颂了解放区,抨击了国统区。从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对比中,阐明了保存解放区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炸桥挖路为团结”,是说解放区军队开展交通破击战,是为了达到制止内战、国内团结、实现和平的目的。因为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还任命四个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胡宗南、孙连仲、李品仙等,分别率领所部沿铁路线向解放区进犯。

“夺地争城是斗争”,指解放区军队同国民党军队争夺抗战胜利果实是一个尖锐的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是指在国统区以及原沦陷区到处都是流离失所、贫困交加的灾民,并且国民党当局正在大举进攻解放区的城镇,进行大肆烧杀,造成大量军民流血伤亡。

“无非一念救苍生”,是说作者来到重庆参加国共谈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以求拯救全国人民。

说说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反对外国侵略完全彻底的胜利。正当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发动全面内战。

但是,蒋介石又想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所以,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装模作样地向延安连发3封电报,“恳切”地邀请毛主席来重庆“共商国是”。

蒋介石是这么想的:如果你毛泽东不来,我就把内战的责任推给你;如果你来了,我再说,反正国民党是执政党,我是国民党的老大。

让蒋介石大跌眼镜的是:毛主席居然来了!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3)

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双方在一些方面达成了共识,10月10日,国共签订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既通常所称的“双十协定”。

在这期间,针对蒋介石要求我们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毛主席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境界高远、政见鲜明,针锋相对,入木三分。

首联对蒋介石要求中共交出解放区和军队的无理主张,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和反击;颔联勾勒了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重天地,一褒一贬,对比鲜明;颈联揭示了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面临的两场严酷的斗争;尾联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当局在国统区和解放区造成的灾难,表达了反对内战以求拯救全国人民的赤子之心。

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涵韵深长。用“土”比作黄金,“哀鸿”喻指灾民,“苍生”借指百姓;用“有天有地”“无法无天”“炸桥挖路”“夺地争城”来暗喻这些词背后的深意,涵韵深长。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多用群众口语,通俗浅显。诗中“有天有地”“无法无天”“无土不黄金”等俗语、成语的运用,自然灵动,生机勃勃,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首《七律·重庆谈判》为毛主席写政论诗开了先河,该诗直抒胸臆,一吐心中之块垒,表达了革命领袖一切为人民的高大形象和崇高品质。毛主席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写的四首《读报》诗,开拓了他自己诗作的题材,是以杂文文笔写作的政治讽刺诗。

这首诗言简意赅、亦庄亦谐、鲜明风趣的写作手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资料:吴正裕主编、李捷 陈晋任副主编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人民文学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