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听信庞统(庞统的连环计)

庞统的“连环计”,只存在于《三国演义》中,实际上在赤壁之战中,不存在庞统献计。所以,在此只从《三国演义》来分析。

赤壁之战中充满了各种智慧,一系列的计谋展示最终将曹操打败,其中庞统所献的“连环计”被认为是所有计策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曹操为什么听信庞统(庞统的连环计)(1)

庞统的“连环计”,为何曹操的谋士们没有识破呢?

赤壁之战虽然十分有名,但是本人一直认为被严重夸大了。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统一北方,于是把目光投向了长江以南。但是,曹操此行,到底是要“问鼎江南”还是“叩门一问”,才是赤壁之战的关键。

《三国演义》说:曹操率80万众,直下江南,给东吴孙权修书一封,欲与孙权会猎于江东。然而,曹操这80万众,实在是多有水份,大部分是江荆之降兵,多数是投机钻营的鼠辈。曹操真正嫡系部队,最多在十四五万兵左右。东吴孙权在周瑜的率领下精兵3万左右,刘备参与作战,兵力在2万左右,孙刘联军共计在5万上下。这是双方兵力比较。

但是,曹操带出来的兵士15万众,是不是曹操整个北方的兵力总和呢?应该只是主力的一部分,因为在北方,有西凉马超韩遂虎视眈眈,甚至,连辽东的公孙康都对曹操北方背脊形成牵制。

曹操为什么听信庞统(庞统的连环计)(2)

庞统的“连环计”,为何曹操的谋士们没有识破呢?

我们通过地图再来看看当时江东的情况:汉中张鲁、西南部刘璋、南部刘备,东南部孙权,还有江夏等地的刘琦,虽然各部分裂之势严重,但是在诸葛亮的促动下,孙刘形成联盟,这样,整个江南地区形成一个整块,对抗曹操就显得团结一致了。

曹操就是再厉害,腹背受敌的局面也是兵家大忌,何况曹操这等军事家政治家,他不会不防。故,本人一直认为,曹操发动赤壁之战,不过是轻叩江南之门,试试江东等地的水深而已。

既然如此,我们再来细看这场战役,为何庞统的连环计会如此轻易得逞。

曹操为什么听信庞统(庞统的连环计)(3)

庞统的“连环计”,为何曹操的谋士们没有识破呢?

一、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纯粹属于试探性战役。追击刘备,不要说张飞喝守当阳桥,稍有头脑的将军都会长驱直入,横扫刘备,为何被张飞一喝戛然而止,难不成张飞真的成神了?非也,因为曹操的战略意图不在侵占剿灭,而在试探江东实力,不追不剿不杀也是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庞统献计“连环”,并非没有他的合理性,要是没有诸葛亮借东风,火攻又能怎么样呢?既然在战略上属于“试探”,那么曹操又何必在乎他什么计策呢?相反,他还能探知其中的真假狡黠。

曹操为什么听信庞统(庞统的连环计)(4)

庞统的“连环计”,为何曹操的谋士们没有识破呢?

二、战船来源?这貌似一个小问题,但实则是个大问题。北方以战马骑兵为战,到了江南就不同了,战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水上作战乃是南方基础,船只则如同北方的战马,没有船只,无异于不战。曹操一路南下,收缴了蔡瑁张允的水军部队,还获得了大批作战船只,这些战略物资在曹操眼里,是拿来“以夷制夷”的武器,而不是他自己习惯的北方战马。所以,曹操并不珍惜,就算是被火攻打掉,只要不损失自家的老本战略物资基础,又有何妨?当然,能够叩开江南的大门,就再好不过了。所以,船只连不连,怎么连,曹操并不重视。

曹操为什么听信庞统(庞统的连环计)(5)

庞统的“连环计”,为何曹操的谋士们没有识破呢?

三、经验主义害死人。曹操算得上是南征北战的老将了,对于战争的谋划绝不亚于任何一位军事家。《三国演义》中,“连环计”的后面是“借东风”,单纯的“连环计”只对曹操有利,但是有了“东风”,便会形成不利。曹操之所以不顾及连环计被火攻,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兵法,相反,就是因为太懂兵法,认为冬季长江难见东南风(的确也是如此),故“连环计”绝对利于曹军。这是典型的经验主义,不说诸葛亮借东风是假,万事总有个“万一”的概念,只需要那么一会儿刮了东南风,曹操必定中火攻之计。

况且,在《三国演义》中,庞统献计之后,徐庶看破,但是他不发言,因为他发过誓,不为曹操献一策。

曹操为什么听信庞统(庞统的连环计)(6)

庞统的“连环计”,为何曹操的谋士们没有识破呢?

谋士程昱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且荀攸赞同程昱的意见。

如此来看,不仅仅曹操,徐庶、程昱和荀攸都看破了“连环计”的要害,并不是题者所说曹操的谋士们没有识破。

曹操为什么听信庞统(庞统的连环计)(7)

庞统的“连环计”,为何曹操的谋士们没有识破呢?

然而,曹操因为这是“试探性战略”从而忽视了大局,因为不重视对吴作战的“战略性物资”从而忽视了作战基础,因为“经验主义”从而忽视了战争气象变化,最终忽视了“连环计”的要害,吃了一次败仗,逃回北方。

因为这次试探,曹操意识到统一南方并非一日之功,故直到死也没再踏入南方一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