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子夜深度解析(茅盾的子夜赏析)

茅盾用“分析社会现实,确定主题思想,然后把握典型环境,创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思路创作了《子夜》,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的现象叶圣陶说《子夜》,是兼具文艺家写作品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的,在《子夜》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真实,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茅盾的子夜深度解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茅盾的子夜深度解析(茅盾的子夜赏析)

茅盾的子夜深度解析

茅盾用“分析社会现实,确定主题思想,然后把握典型环境,创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思路创作了《子夜》,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的现象。叶圣陶说《子夜》,是兼具文艺家写作品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的,在《子夜》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真实。

社会现实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是最重要的社会现实。当时的社会矛盾有:

1.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在小说中体现为国外工业与民族工业的矛盾

2.民族内部矛盾:

(1)封建势力、国民党与共产党领导的农民的矛盾

(2)汪精卫等人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内部党派斗争

(3)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

主题思想

1.通过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揭示“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这一社会现实

2.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有关,通过民族资产阶级吴荪莆的命运证实了中国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典型环境

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当时的上海就像书名《子夜》,正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洋货倾销国内市场,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共产党领导下农民起义爆发;汪蒋内乱,民不聊生,工商业发展受阻;民族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工潮此起彼伏。

典型人物:

《子夜》中的人物都代表了某种社会角色:吴荪甫、赵伯韬是不同类型的资本家;吴老太爷、曾沧海是不同特点的地主;李玉亭、范博文等、是不同模式的知识分子。他们个人的命运、事实上反映了某一社会群类的基本状况。

1. 吴荪莆:紫酱方脸,浓眉圆眼,魁梧坚毅。故事开始,他是资本雄厚的工业巨子,在商场杀伐果断,在工厂剥削工人,在家颐指气使。他一心要振兴中国工业:兼并小厂,办银行,办联合公司。然而在买办资产阶级、罢工潮、工农革命等多重夹击下,他渐渐不再有从前的决断,甚至买办化,也玩起了一向痛恨的金融把戏。在故事最后他终于破产:工厂、银行、公馆都成了往日云烟。胆识、资本、谋略,吴荪莆样样都有,然而他却生不逢时,因而必然失败。他不是败给赵伯韬、不是败给工人们,不是败给工农革命,而是败给了命运。而他的命运,即是民族工业的命运,也是中国社会的命运。

2. 赵伯韬:骄横奸诈、凶狠残酷、荒淫腐朽的买办资本家,他凭借美国金融资本和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力量,操纵了交易市场,是“公债场上的魔王”

读完《子夜》,十分佩服茅盾先生塑造人物的和描绘复杂社会图景的功力,全书的文字凝练优雅,值得再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