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诗背后的故事(七步成诗的故事)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曹植七步诗背后的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曹植七步诗背后的故事(七步成诗的故事)

曹植七步诗背后的故事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到底是不是曹植所作?

《世说新语》记载,魏文帝登位之前,曹操曾几次打算立他同母弟弟曹植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这是因为曹植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着非凡的文学才华。

《世说新语》中还有这样一则记载。曹丕称帝以后,立马以曹植在父丧期间的礼仪不当为借口,想要拿其问罪,并在审讯期间指责他恃才傲物、怠慢礼法,甚至怀疑曹植平日里的诗文是由他人代笔的。为了让曹植彻底屈服,曹丕命其以兄弟为题、限于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如若不然则治其死罪。

曹植缓缓踏步,一步一吟:“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诗以豆为引,在没有明面表述兄弟二字的前提下将同室操戈的悲囧之情表露无遗,更暗藏着“相煎何太急”的规劝之意。末了,曹丕听罢,羞愧难当,旋即免除了曹植的死罪,并贬斥其为安享侯。这则故事伴随着《世说新语》而传播开来,书中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也因此为他赢得了“七步之才”的美誉

  •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可谓确评。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等都是仿《世说新语》之作,称之“世说体”。一说晏殊删并《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成书以后,敬胤、刘孝标等人皆为之作注,今仅存刘孝标的注本。
  • 《世说新语》压根就不是史书,其所记载的故事也大多类似于寓言故事,书中甚至出现过“曹彪因吃了曹丕酒席上的枣子而暴毙”的野史段子。

曹丕和曹植关系其实很不错,曹植很爱他的哥哥,有传说洛神赋写的就是曹丕。并且七步成诗的故事也与曹丕、曹植兄弟二人的处事风格迥然不同,曹植既能写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风范、也能描绘出“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如流风之回雪”柔美情怀,气魄非凡。

作为建安七子的曹丕,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弟弟的文学造诣呢?

虽说曹昂战死之后,曹丕和曹植的确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争权,甚至杨修就曾因跟曹植交往过密而遭劫难。在雄踞西川、汉中的季汉集团和坐守江东的孙吴集团双重压力之下,才情了得的曹丕自然不会重蹈当年袁氏兄弟的覆辙。更何况,以曹丕登位称帝之后的魏国朝局来看,曹植的威胁实在是太过微弱了。

最后你们认为呢,欢迎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