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念佛的真实故事(陕西和尚念佛待死)

他一开口,字字真言,寥寥念佛教诲,竟令芸芸众生一朝领悟,可谓闻者悦服。一生“念佛待死”之信念,千般清苦之行坐住卧,万般利生之壮举更令众生百姓顶礼赞叹:名副其实人间真佛,近代大师典范,他一念经,我们悟了。

晚年念佛的真实故事(陕西和尚念佛待死)(1)

话不多说,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这位大师的一生修行之法中,了悟这一位以自身念佛之感悟,言传身教之法引度众生的传奇禅僧。

或许,听他一席真言,你我即会在这喃喃佛号之中悟得一丝真性。

他即是当代清苦中走来的传奇高僧,印光大师。

1862年,一男儿出生于陕西合阳县路井镇赤东村,取名赵绍伊。幼年之时,这孩童可谓万般聪慧,随着长兄熟读儒书,字字之言,却能倒背如流,更能精通朱程韩欧之书。为心中种下一丝佛缘,以此熏陶,渐渐成长。

然而,匆匆十几载后的人生就这么毫不留情急转几下,犹如世间劫难考验,不期而遇。这一命途却令他过得异常痛苦,生不如死。

15岁之后,一场眼疾,如晴天霹雳,困扰数载,久久不愈,几乎失明。

此刻开始,在年少的男儿心里,充斥着皆是无尽的恐惧与困惑。无常之难与不知何时陷入无尽黑暗的无助就这么侵蚀着他往后的漫长岁月。

男儿一边痛苦,一边扪心自问:“我到底该怎么办,还有没有出路?。”

或许是极致苦难之下的柳暗花明,又或是老天于心不忍,因缘具足。无法忍受的男儿一番决定油然于心。

他不想再这样在无尽恐惧中了度往后余生。儿时熟读各家之言好似成了莲花之种更在此时绽然开放。

他随即转而读诵佛经,望大人口中,各家也赞礼的殊胜佛法能成为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这一刻,好似定下了男儿冥冥中早已注定的命途。

他就这样,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1881年,21岁之时,男儿只身一人前往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依止道纯和尚出家。

自此,诵经念佛,青灯古佛常伴,在道纯大师教诲之下,开始了这一生的修行之道。

喃喃佛音,寥寥师父真言教诲之下,少年专注修行。

“我要以极致的修行,走出苦痛。”这倒也成了男儿当时坚如磐石的信念。这一切,也好似触动了他的内心,几年之来的病痛之念,无常阴影也在慢慢消逝。这眼疾之痛恍如正以自性疗愈。

晚年念佛的真实故事(陕西和尚念佛待死)(2)

然而,一场境遇,一本佛经残本,犹如佛祖有意安排,又如人生宝典妙法,如期而至。

这一天,少年被师父派往湖北省竹溪县莲花寺精进修行。少年正于寺中晒经。

谁也没想到,下一刻,妙法示现眼前。一本《龙舒净土文》跃然于前。

少年捡起翻阅,怎想知,一番了悟瞬然乍现。他惊奇地发现,经中字字真言竟能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即使有些妙言,不知其意,残缺少文,却仍能发挥效应,心生欢喜愉悦。

这感觉犹如经文被自性覆盖,更如佛菩萨正通过残本经文向人诉说真性。

“念佛经竟能有如此妙用,实在妙哉,妙哉。”这少年好似发现了黑暗中的灯塔一般,万分地开心。

这一境遇像极了武侠小说中一介凡人,突然得到秘籍,从此一路开挂,可谓打开了新的人生高度。往后余生必是一心修行,达至臻境。

这少年自然也不例外,这样的殊胜不仅奠定了他成佛之路的一心坚定,更开启了属于他自身的修行法门之路,即念经修行之法。

随即,少年于第二年,告别为师,达至陕西兴安县双溪寺受具足戒。取法号印光。

自此一心念佛,一心向净土,目疾奇迹般自行疗愈。殊不知,往后余生,印光一番修行,声声佛号竟引得芸芸众生由心顶礼:他一开口,众生皆悟,他一念经,心生莲花。

如果说,世间万千众生,各有各自,甘愿以一生专精自身之业,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那么,印光法师即是那以一生专精念经为本业的大匠了。寥寥念佛修持之大道,弘扬于后世。

匆匆修行之路,稳固向前。1893年,应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请示,护送经文南下,便常住于法雨寺。

如此一来,一代念经活佛在此安心立命。

印光随即于法雨寺中念佛不懈,声声阿弥陀佛,不绝于耳,一番精进修持受僧众顶礼,更令百姓求其讲法开示。

怎料知,印光却谢绝一切赞礼众缘,于珠宝殿一侧掩观修行,又是一句句“南无阿弥陀佛”响彻殿中。

这一念,持续整整6年。

晚年念佛的真实故事(陕西和尚念佛待死)(3)

换句世间的话来说:“这和尚只知念佛,实为执拗。”

殊不知,这一切,却成了印光大师一心所向。仅仅一念,更是跃于纸上,道尽风骨。

印光大师于闭关房中,自书4个大字:念佛待死。以此为信。随即用功不止,一心念佛,全身心投入。

由此看来,这印光是势必要在声声佛号之中,悟得如来本性了。

6年之时,出关之日,他本可受万众顶礼供养,安养余生。

不乏有居士百般之请,邀他到家应供,更备足丰盛素斋待他前来。法师即使万般婉拒,也无济于事,只得前往。

然而,法师一番声明,竟让居士及众生万般惊奇而又奈。

“只需备馒头及炒豆腐渣即可,其他不食。”法师只求充饥,不求适口,以极致清苦为念。

如此一来,居士只得备好这两样人们视之为糟糠之食。

更不乏居士甘愿供养精美衣物,生活用品。只因法师一身破烂僧衣,实为简陋。

然而,法师竟万般婉拒,道尽心念:

“衣服能御寒就行,不求华丽。”怎料知,居士定要相送。法师不得已,只得收下。

没有想到,一回到寺中,即刻就将衣服赠予他僧,更将生活之品交由库房,由大众共享。

“真是薄以待己,不敢置信。”这是百姓对其的万般不解。

然而,法师以极致清薄对待自己,却能以厚德待众生。

晚年念佛的真实故事(陕西和尚念佛待死)(4)

芸芸众生供养之香火,他皆都拿来印制佛书,免费赠予众生,为人添福报。

这一生,身旁从未有过私囊或生活之外的钱财。

随即,不再与人接触结交,他的念佛修行又要开始了。住于寺外茅棚中,再一次精进念佛,往后如是,终得念佛三昧。

这一念,竟持续匆匆20年。

或许,这佛号真言早已融于法师行坐住卧间,以此感染世间。

半生精进念佛,心中佛之真义要点,终向众生示现。成了属于印光的真切法语,成了众生念佛的武林秘籍。

晚年念佛的真实故事(陕西和尚念佛待死)(5)

念佛之人不可掐珠,不可卧倒姿势出声念佛。否则,心神不定,无有效用。更不应声嘶力竭,大声诵佛,应默念念,以佛性默默融于自心。

念佛之声,高低缓急应适中,不可急切大声猛烈念诵,否则,至心火上炎,伤及自身。

念佛无有杂念,只专注念佛,甚至连求得悟性之念皆应舍弃,无有妄念升起,才能成就清净无为之心。

念佛之人切忌信奉迷信之道,心念神通之力。佛法本是度自心,度众生,以此心生清净。不可着迷惑乱之法,即为执念。

念佛之时,仅一句6字“南无阿弥陀佛”足以定自心,往后熟练,皆仅念4字“阿弥陀佛”即能成就清净。

人生再世,无常之苦,皆为人之常情,自然之道,当遇人生不可承受之痛时,唯有放下万般尘念,声声佛号,仅一句句“阿弥陀佛”,无一念所得,心中清净空空空。方能安然度过苦痛。

这即是印光大师一生之念佛三昧,世人常记,度自心。

印光一生专注念佛,直至1940年,仍以端坐念佛之姿,安然示寂,享年80岁。

法师通过念佛修行,透过经文表向之意,与自性相融,透过声声低沉佛号,引众生心生共鸣。以此普度众生。

如果说,他的一生仅是度了自心,那么,他的心系世间,道尽了这声声佛号之外的弘法利生。

民国二十四年,陕西大旱,法师当下将自身存折及寥寥生活费用,全数捐赠。他认为国之大难,自身之事皆可延缓。

这即是印光法师的铮铮风骨,以此顶礼。

对于印光法师之风骨,寥寥文字,显然无法一一道明。但,他一生之精进,却令万千大德顶礼参拜。不乏弘一,虚云,及日本的铃木大拙更以此为信奉之道。

晚年念佛的真实故事(陕西和尚念佛待死)(6)

不仅念佛,赈灾护法,普度众生,慈悲捐赠印经。

或许,这即是真正的人间活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