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李秀华简历(青年时调名家刘迎讲述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

原创2016-11-23老魏茶舍

11月22日下午,在河西区文化中心,一场高徒讲述名师的专题讲座正在进行,天津市曲艺团青年时调名家刘迎讲述《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

越调李秀华简历(青年时调名家刘迎讲述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1)

刘迎是王毓宝先生的亲传弟子,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曾获首届法国巴黎曲艺节“卢浮节目奖”。1988年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1992年分配到天津市曲艺团工作至今。她不仅演唱了众多传统曲目,如《放风筝》《七月七》《喜荣归》《踢毽》等,也演唱了很多新创作曲目,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南湖红船》《霸王别姬》等等。这次,她带来《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主题讲座,与众多曲艺迷们一起分享王毓宝与天津时调的那些过往。

越调李秀华简历(青年时调名家刘迎讲述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2)

2016年10月,天津时调大师王毓宝携徒弟刘迎参加大型文化公益活动“师徒情深话传承”艺术画册(曲艺篇)的拍摄

越调李秀华简历(青年时调名家刘迎讲述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3)

刘迎以天津时调发展为主干,从六个方面进行讲述,系统梳理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的关系,令在场观众称赞不已。

天津是著名的曲艺之乡,始终以曲种繁多、盛产名家为傲,但以一位艺术家的艺术影响力挽救一个曲种还是不多见,在观众心目中,王毓宝就是天津时调。2006年天津时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王毓宝是代表性传承人。

越调李秀华简历(青年时调名家刘迎讲述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4)

刘迎从1953年恩师王毓宝与时调改革小组成员改革民歌《摔西瓜》而命名天津时调的历史讲起恩师王毓宝对天津时调的改革三部曲,还有1958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汇演,以《翻江倒海》奠定了王毓宝和天津时调在曲坛的位置,代表作品《军民鱼水情》传唱了几十年,家喻户晓脍炙人口,2016年11月份,91岁高龄的王毓宝大师还带领徒弟刘迎、刘渤扬为观众演唱这段经典之作。代表作之一《梦回神州》是由王毓宝主创唱腔,合理运用朗诵、老鸳鸯调、二六板鸳鸯调来烘托气氛,突出思乡之情,获得观众共鸣和赞许,她的作品多以小故事反映大背景,经典之作颇多。

总结王毓宝天津时调的演唱特色:清新而不失醇厚,规矩而不失巧俏,高亢而不失柔美,乡俗而不失文雅,精准而不失自然,质朴而不失雍容。

越调李秀华简历(青年时调名家刘迎讲述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5)

在讲座中,刘迎是讲到哪示范演唱到哪,观众听得非常清晰明了,时调的曲调有很多种,像老鸳鸯调、靠山调、拉哈调、怯五更调、悲秋调、小五更调、大数子等十几种,比如:靠山调是天津时调的主要曲调,刘迎为大家哼唱《喜荣归》《放风筝》;再比如,鸳鸯调分老鸳鸯调(慢板鸳鸯调)、二六板鸳鸯调、新鸳鸯调,刘迎分别为大家示范演唱了《风吹铁马》《秦香莲》和《小尼僧》等精彩片段,有的是平日在剧场不曾演唱的曲调。还为观众讲述了很多恩师王毓宝对她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小故事。

越调李秀华简历(青年时调名家刘迎讲述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6)

刘迎在谈到和恩师王毓宝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演唱技巧时强调,恩师王毓宝演唱特点:高、亮、圆、甜、冲,讲究板眼、节奏、吐字、气口、疙瘩腔,刘迎为大家仔细讲解演唱中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技巧,还分享了几个王毓宝大师的小绝招,比如:天津时调特有的抖疙瘩腔怎么样表现?要求干净利索还得帅。如何吐字正确、还得有音量、韵味还要浓郁、你还没费劲(忌声嘶力竭)。观众的掌声是此起彼伏、一阵高过一阵。

越调李秀华简历(青年时调名家刘迎讲述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7)

说到天津时调的未来,刘迎讲述了王毓宝大师培养后备人才,致力教学,倾囊相授的故事,她总说:“恨不得你们赶快把我的艺术全学会”,体现了一个老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她对天津时调发展的迫切心情。刘迎说:“恩师给我的毕业赠言就三个字:台上见,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愈发感觉这三个字的份量。”

的确,正像王毓宝大师所说,“台上见”就是人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这是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多么深刻的道理。通过弟子刘迎的深情讲述,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王毓宝大师艺术上艺德上的诸多闪光之处,愈发令人敬佩。

越调李秀华简历(青年时调名家刘迎讲述恩师王毓宝与天津时调)(8)

讲座结束了,刘迎还一直和观众交流互动中……

文 / 图 田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