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下钟山电影纪录片(看经典史诗大片风雨下钟山)

前不久又看了一遍老电影《风雨下钟山》,看完这部电影我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是没想到影片竟然是1982年拍的,比我记忆的要早得多,因为同类题材的《巍巍昆仑》、《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以及《大决战》等都是很晚以后拍的。第二个没想到是三十多年前拍的电影竟然那么好看,基本符合史实,大量篇幅描写国民党高层人物的活动在当时是具有突破性的。片中有些场面气魄很宏大,比如航拍的那些大场面就非常激动人心,十年后的《大决战》也不过如此。用今天的话说这是当年的一部大片。

影片因为拍得早,用的还都是第一代特型演员,演毛周朱蒋的还是张克瑶、王铁成、赵登峰、孙飞虎那几位,后来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已经经历了古月、唐国强、王霙几代了,现在王霙都开始演老年毛泽东了,真是光阴似箭啊。演刘少奇的演员很有意思,非常像文革时期丑化刘少奇的漫画中那个形象,更为形似刘少奇的郭法曾郭连文当时还没有出现。其他几个特型演员还有演陈毅的刘锡田,演张治中的智一桐。胡浩演的陈立夫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陈立夫,后来其他人演的陈立夫都没印象了,可能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吧。路希后来是演任弼时的特型演员,但在本片中他竟然演汤恩伯,这让我又感意外,路希没有汤恩伯那种狠毒的气质,比较憨厚,其实他演任弼时也未必合适,任弼时早年也是个好斗的主儿,只是因为去世早人们对他印象不深,所以就凑合了。杨次禹演的李宗仁过于憨厚,只反映了李宗仁的一个方面,没有表现出李宗仁狠的一面。修宗迪不是特型演员,本剧中演白崇禧,后来也演过傅作义,属于实力派演员。

这部片子最大的败笔是斯琴高娃,她作为一个虚构人物占了很大篇幅,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本来并无不可,但情节要符合常理。她在剧中东跑西窜,哪儿哪儿都有她。先是跟周恩来在重庆中共代表团做随员,国共决裂后撤回延安,后来不知何故又跑到三野当了个野战军基层部队的宣传队长,这太不靠谱了,一个中央外事机关的干部怎么能干这种工作呢?不久,周恩来又莫名其妙地派陈毅调她回中央机关,至于为什么要回去不得而知。毛泽东会见民主人士时她在一旁做记录,又成为中央机关机要人员。渡江战役开始后,她又回到部队参加渡江战役,还第一批进入南京。这都什么玩意儿啊。何况,斯琴高娃也不是演这个角色的合适人选,她太粗犷,咋咋呼呼的,体型也不行,只适合演农村妇女,比如李双双什么的。片中演高娃丈夫的是杜雨露,年轻时的杜雨露不仅沉稳干练,而且很帅气。

里坡在本片中终于升为导演,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刘龙是副导演,而且在片中客串我党打进敌人内部的卧底,他演正面人物有点出乎意料。梁信是编剧之一,傅庚辰是作曲,都是名人。

片中陈毅的戏比较多,但不太符合史实,比如渡江战役时,陈毅跟总前委在一起,没有参与具体渡江指挥。陈毅邓小平的指挥部在合肥市郊外,离长江很远,片中却虚构了陈毅到江边勘察水情的情节。整个渡江战役的前线指挥员只显示陈毅一人,刘邓粟谭都没显示,这完全是当年的局限性所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文艺作品中,陈毅贺龙是元帅中表现最多的,这源于文艺界当时对党史了解不多的缘故,以至于陈毅贺龙都被神化了。

本片结局有些匆促,前面的很多线索后来不了了之,没有再交代,比如那个尤军长,还有杜雨露。

有个小瑕疵:片中人都管黄绍竑叫绍xiong,字念错了不说,还不符合规矩,应该叫他季宽,那时喊名不喊字是不礼貌的。

蒋介石的一句话很经典,我一直印象深刻,就是: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风雨下钟山电影纪录片(看经典史诗大片风雨下钟山)(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