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遗传大题附带解析(高考生物系列生物总结八)

第七天 高考生物系列 生物总结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八天 遗传的基本规律

知识框架图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附带解析(高考生物系列生物总结八)(1)

关键点填空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10.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是基因型。

11.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恰当;(2)研究方法由简到繁;(3)运用统计学;(4)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13.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4.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演绎推理内容有:(1)F1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隐性类型只产生一种配子;(2)当F1与隐性类型杂交时,其子代应产生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且比例相等。

1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研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1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18.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占F2的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占9/16;双隐性个体占1/16;重组类型占3/8。

基础知识考查点

1.假说—演绎法的概念及具体应用。

2.孟德尔实验的成功之处。

3.基因类、交配类、性状类的概念及应用。

4.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常考的几种类型及比较、判定。

5.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种特殊类型,如显性相对性、孤雌生殖、致死基因、致死基因型、雄性不育、表型模拟、环境因素影响。

6.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相关的概率计算;自交、测交、随机交配的比较。

7.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型、基因频率的联系。

8.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比较。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组合数、配子类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与亲本基因型或表现型不同的概率计算。

10.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与育种的关系、特例。

11.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即9:3:3:1的变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