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险的三个坑(意外险21个坑不得不知)

由于我们评估保单是全市场调研,并把各保险公司官网公开披露信息都扒一遍的节奏,从而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保险,以下意外险的坑不得不提。

1、被阉割的意外伤残

当你拿到一份意外险的保单,你需要注意,意外伤残责任保额是否被阉割,或者根本没有意外伤残责任,为什么要重视意外伤残责任?举个例子,一场事故,经过治疗,人没身故反而残疾,这一部分风险若不能转嫁,后期康复护理医疗开销,或者因残疾找不到工作,家庭收入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大幅减少。

阉割的:

意外险的三个坑(意外险21个坑不得不知)(1)

2、发生意外后,有生存期限制的意外险

发生意外后,有生存期限制的意外险,对于被保险人来说无异于是头上悬的一把刀,意味着过了合同约定的生存期才能得到保额赔付,过不了,就不能赔付,人性面前,一些高额医疗费困扰多数人,家人放弃治疗怎么办?那可是一条生命。

意外险的三个坑(意外险21个坑不得不知)(2)

3、意外卡单是否激活,若未激活保障不会生效

很多人并不知道,意外卡单形式购买后并非马上生效,需要在官网激活,才能发挥保障作用。若没有激活,保障就不能生效。买了也等于白买。

4、意外医疗免赔额过高

常见于费用补偿型意外医疗险,市面常见免赔额有50元、100元、200元甚至1万,什么意思呢?若单次免赔额1万元,意味着这次意外报销部分仅仅是超过1万以上的部分,若是小意外,医疗消费不到1万,保险公司也不会赔的,所交保费无异于打水漂,给保险公司送钱也不是这么送的吧。免赔额越高,越不值得买。最好选择无免赔额,报销比例100%的意外险。

意外险的三个坑(意外险21个坑不得不知)(3)

5、注意保障责任,不坐的交通工具,买了也是浪费。

保险多一份保障,保险公司多一份成本,你们多花一份钱,高频出行或者低频出行,分别对待,诸如火车、游轮这种,你们平日上下班也用不到,这种综合意外险买了也是浪费。若你做出租车上下班,若公共交通意外险保险责任中并不保障出租车出行,也不能起到转嫁风险的目的。

意外险的三个坑(意外险21个坑不得不知)(4)

你没看过有人坐游轮上下班或者火车上下班的吧,那买保障期一年的不是浪费保费是什么?

6、同类保障,不同保险公司,费率也有高有低

你们大概不知道,即便是消费型保险,同类保障,保费也有高有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同类保障,同样保额,你们可能多花了钱。而不如我们大数据筛选,同类保障下,记住选最便宜的。

7、是否能自动续保

有的意外险续保条款中规定无法自动续保,但风险在于,万一该产品来年停售,就买不到了。年轻人无所谓,不能自动续保可以换其他同类的,但产品在年轻时购买,若在老年时停售,可能因投保年龄限制,市面产品选择有限。

8、高风险活动,需看清免责条款。

诸如潜水、跳伞、攀岩、蹦极、赛车爱好者选择意外险要格外注意保单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市面上常见的意外险对于此类高风险活动发生意外都是免责的。

9、医院的具体解释一定要看清

看清合同中对医院的具体解释,一般意外险常见对医院的解释会限制在境内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不包括港澳台医院、不包括私立医院、甚至有些意外险不包括指定城市几个城区所有医院、并只限社保定点医院。

10、猝死,意外险是不保的,除非捆绑猝死责任

上班压力大,猝死怎么办?实际上,猝死是定期寿险责任,意外险是不保障的,如今,一些保险公司把猝死责任捆绑销售意外责任,随之变化的是费率会随年龄的递增而递增。

意外险的三个坑(意外险21个坑不得不知)(5)

11、买返本意外险太亏

通常是两全险,保障期满若生存返还所交保费 所交保费*x%,但通过计算,此类险种年化收益率显著低于同期银行一年期定期利率。由于要返还保费,本身基本保额也不会太高或阉割了意外伤残责任,无法起到意外风险转嫁目的。无论从收益和意外风险转嫁来看,都非常亏。

12、责任期限太短要警惕

责任期限多长要知晓,比如说

被保险人遭遇意外伤害事故,并自该事故发生之日起180天内,导致身故。

这个180天就是责任期限,若一个人超过合同约定所约定180天身故,保险公司不会赔。

13、离职,团体保单可能面临退保

若单位给你交的是团体保险,需注意意外险是否有减少被保险人条款,一旦员工离职,单位向保险公司申请减员,意味着该保单遭遇退保处理。

意外险的三个坑(意外险21个坑不得不知)(6)

14、佣金

一般来说意外险的佣金,以两全险最高,以消费型最低,也有0佣金的意外保险,市场不对称情况下,作为普通消费者很难找到性价比很高的意外险。毕竟向你兜售保险的,万一是一个只想赚高佣金的保险经纪人和保险代理人,你花的保费就更多了,我们这种只收咨询费,全市场筛选产品但不卖产品的良心公司,真的不多见。

意外险的三个坑(意外险21个坑不得不知)(7)

15、注意续保年龄/最高投保年龄

注意合同所约定的最高续保年龄/最高投保年龄,一般来说,意外险的续保年龄范围很宽,但对于最高只能续保到65周岁的意外险,购买之前一定给多条备选之路,万一续保到65周岁之后,因为年龄限制,市面选择有限怎么办?如果同类意外险最高投保年龄在50岁,那么在49岁之前就该选择是否要替换意外险。老年人意外发生率高,裸奔很危险

16、附加意外险需看清合同中续保条款

非常特殊的是,一些附加险续保条款明确规定当主险缴费期满,就不能续保该附加险,这意外着你主险缴费期满后,就没有意外险保障了。大坑!你说一个30岁人,交了20年保费,结果到50岁时面对市场上众多意外险产品,却因投保年龄限制,产品选择受限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17、捆绑销售的意外险要谨慎

一些保险公司会把终身寿险、终身重疾、意外险打包捆绑销售,这么做,消费者占不到便宜,可能附加的意外险比市面同类保障的消费型产品贵3倍,导致整体保费过高,可能当主险减保后,附加险保额也面临一同减保。最安全的做法是,意外险买消费型、而且是主险

18、私家车意外伤害要看清

是仅保障驾驶私家车,还是乘坐私家车和驾驶私家车都能保障?

19、注意意外医疗险的免赔天数

如果是定额给付的意外医疗险,住几天院,赔几天的,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免赔天数,比如说免赔天数3天,意味着,因意外住4天院,只能按合同约定赔1天,临床上,发生较大意外,比如临床大面积三度烧伤,前三天是危险期,前三天住院的费用没有补偿,感觉亏了好几个亿。

20、同一险种也需注意购买渠道

即便是同一保险公司出的同一险种,在不同渠道间,设置的购买门槛也不一样,尤其是那些自选保险责任的,有些必须要搭配几个保险责任,并设定最低投保保额(可能是你不需要保险责任),有的则未做强制性规定,而根据自身情况来说,当然越自主越个性化越少浪费钱。

21、费用补偿型医疗险,不要多买

每次你们买保险,都附加了好几个费用补偿型医疗险,但你们不知道,费用补偿型医疗险,保额足够情况下,不要多买。实际上是根据合同约定看多少报多少,买再多也不会对已报销赔偿的部分进行二次报销。

我们不卖产品,作为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咨询公司,我们在评估保险时,总会发现很多人买错了保险,多花了冤枉钱,这种既占用了你的支出,却得不到应有保障,需要大家注意,从投保顺序来看,你可能预料晚年会因疾病而死,但无法预料明天会不会因意外而亡,若你没有保险,消费型意外险,是你第一需要考虑的。当然,在设置受益人上,也非常有讲究,如何设置更科学,可以点击文末了解更多向我们咨询,如果这篇受欢迎,我有时间再讲讲我们团队调研全市场发现的重疾险有哪些坑。本文为7分钟理财原创,若发现本文在其他地方出现,署名并非是7分钟理财,慎防上当受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