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的一粒珠紫砂壶(价值1个亿紫砂光器之祖)

紫砂器型数百种,要说那把紫砂壶能被誉为光器之祖,可能会有点争议,石瓢、仿古、西施、缀只......每一把都可以称之为光器中的经典之作,简约而不简单。

要是直接说是缀只壶,那难免有些不服,但在前面加上“邵大亨”这三个字,那光器之祖的称号就毋庸置疑了。

《宜兴县志》中曾记载:一壶千金,几不可得。说的就是这把大亨缀只壶,现存于四海壶具博物馆收藏近35年,被海内外紫砂界以及紫砂泰斗顾景舟一致推崇经典中的经典,光器之祖,“壶中之王”

最贵的一粒珠紫砂壶(价值1个亿紫砂光器之祖)(1)

关于这把价值千金的大亨缀只壶,咱们从头说起。

邵大亨,清中期制壶名家,道光咸丰年间江苏宜兴蜀山上袁人,年少成名。邵性格孤傲,清介正直,非到其困乏时,虽一壶千金亦不可得。

而这把大亨缀只壶最早的拥有者是丁松林先生。

据其子丁燮清讲述,他父亲的丈人曾在江阴某当铺做“朝奉”(即掌柜),送给其父一把“大亨掇只壶”。

丁燮清小时候就爱用此壶喝茶,当时也并没有意识到这把壶的珍贵,以为是陈寿珍先生的“掇球壶”。

到了抗战时期,这把掇只壶被丁松林先生之妻潘菊华的娘舅周品珍送给了好友潘序伦。

最贵的一粒珠紫砂壶(价值1个亿紫砂光器之祖)(2)

到了80年代初,潘家晚辈为了鉴定真伪,特请当时宜兴紫砂二厂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来家鉴定,并在确定时邵大亨真品时提出愿以一壶换取徐的上品两壶。

后来徐汉棠又将此事告诉师傅顾景舟。顾景舟大师一见此壶,便爱不释手,称赞其乃是一件稀世珍品。之后,此事被潘家晚辈知晓,故不予调换。

1986年潘家晚辈要兴建住宅,经济拮据,不得已出让大亨掇只壶,这把壶就到了许四海手中。

最贵的一粒珠紫砂壶(价值1个亿紫砂光器之祖)(3)

故事到这,还没结束,毕竟千金之壶是一个美誉,价值1亿,这个实实在在的数字又是从何而来,这就又涉及到上文说的许四海了。

许四海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紫砂陶艺大师。

出身贫困,捡过垃圾,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当了排长,拿到过三等功,在公用事业担任过科长。直到八十年代末,开始自学紫砂陶艺。

此后近30多年,许四海一直以书画壶名扬于世,这个始自清代制壶名家陈曼生杨彭年的制壶传统,被许四海继承和发扬光大。

1982年至今,许四海共制作紫砂壶1100余把,享誉海内外,从一壶千金到一壶十数万金,常常因为爱壶人的追逐,不等一批壶出窑,订购者已人满为患。

最贵的一粒珠紫砂壶(价值1个亿紫砂光器之祖)(4)

许四海除了是以制壶名扬于世,还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收藏家,他收藏有中国历代名壶800余件,有壶王这一美誉。

为了能拿下大亨缀只壶,许四海当时不失时机地以3万元的高价买下,几乎用去家里的全部积蓄,但随即就有人出7万美元高价收购,破了半个世纪前英国皇家博物馆以2万美元收购储南强收藏的缺盖明代供春壶之记录。被许先生婉拒。

1992年,一个台湾贩壶的古董商愿出180万收购,被许四海谢绝了。日本商也想收购这把壶,许四海说:“别说180万,就是1800万我也不卖,这不仅是我的东西,也是中华民族的遗产,是中国人共有的宝贝,要是我卖了它,就成了民族的罪人。”

最贵的一粒珠紫砂壶(价值1个亿紫砂光器之祖)(5)

如今这把壶早已行情过亿。许四海却从未想过将其出售。他看重的,是其所具有的无法估算的文化传承价值。

他说“珍品到了收藏家手中,其价格就转换为一种文化价值,出一百万美元也不卖”

许四海为了收藏可谓倾其所有,其一生为紫砂发展与传承不遗余力,可惜,于2020年6月5日,许老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4岁。

现在“大亨掇只壶”珍藏于上海市郊嘉定经济开发区的“四海壶具博物馆”,它的传奇经历终于告一段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