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上善若水第八章(鱼说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治水,水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㴋;正善治,予善信;事善能,蹱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恶:不好的,坏的。这里指,众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㴋:sù,水深而清。这里比喻心,平静而沉稳。

正:对的,有道理的,恰巧。这里通“政”。

蹱:通“踵”,脚后跟、跟随、追逐。这里是指,人的行动。

尤:怨恨。

先说前一句:上善治水,水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通行本这里是:上善若水。而出土的帛书甲本上记载的是“上善治水”。

水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个好的喻象。远古时就有“大禹治水”。而之后,黄河水时常泛滥,给古代人民带来无穷灾祸。只要翻开历史书就能看到,几乎每翻几页,就有水灾记录。

而且,古代一直都有专门的水官,治理水患。《国语·鲁语》中有说:“冥某为夏朝水官,为防汛治水而殉职。”每个朝代,在治水方面,都付出了很多艰辛。

水有患,亦有利。所以我们需要治理,不仅仅是完全的否定。正像我们人的性情一样,有时会使我们冲动犯错,有时又能使我们积极自信。所以要注意管理自己的性情,就要学会治理。

这里,我更倾向于“上善治水”。

“上善”就是很高的品德。我猜测这里是专门指大禹的。因为大禹治水,在古代就是床前故事,人人皆知。而且隋炀帝杨广的偶像就是大禹,正因如此才有了大运河的伟大功绩。

大禹故事里讲。大禹的父亲鲧由于治水不利,被尧下令赐死于羽山。所以当时治理水患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后来大禹接受了这个任务。最后历经磨难,圆满完成。在尧舜之后,大禹也被推举成为一国之主,史称夏禹。

了解了这些,那么这句话就好理解了。

正是由于大禹治理好了水患,水就会滋养万物而不会泛滥。大禹做了众人都不愿做的事情,所以大禹的行为非常接近于道啊。

(通行本的理解,因为是“上善若水”,所以,第二句“居众人……道矣。”的主语成了水。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水近道。然而在古代水患多于水利,正是被治理后,才能有利而无害。当然这是我的理解,大家见仁见智吧。)

中间一句:居善地,心善㴋;正善治,予善信;事善能,蹱善时。(这句话我改动了一下)

这一句翻译,有一个问题。

很多翻译,把这六小句,分开翻译。其实单拿出,“居善地”、“正善治”、“事善能”;能看出这三句,只是结论,而没有原因。

怎么样“居善地”呢?怎么样“正善治”呢?怎么样“事善能”呢?如果不说原因,只说要善于择地而居、善于为政治国、善于办事有力,那么就变成了空话。

所以要分成三句来翻译:善于选择所处之境,正是因为善于平静沉稳。善于为政治国,正是因为善于言而有信。善于事倍功半,正是因为善于选择时机。

这里注意一下。“心善㴋;予善信;蹱善时”,这三句都是为了不争。平静沉稳,不争。言出必行,不争。伺机而动,不争。不争,即不与人争。

也正好引出了最后一句话: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是:正是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才不会有所怨恨。

不争是《道德经》中的主题思想之一。“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些都是在表达不争的道理。

其实,我们细想。我们都在争些什么?争名夺利,争高低对错,争虚荣心。

争名。名是能争来的么?名是百姓给的。你只有真心为人民好,为人民带来福祉利益,人民才会给你名。争,只能争来臭名。名是他人决定的,自己是不可能争来的。

争利。利也是争不来的。人都知道“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争只会伤和气,带来不了任何实际利益,甚至是对自己的利益有害。想要获得利益,就要付出成果,毕竟利益是从别人那里赚取来的。如果你没有成果,别人不会因为你“争”而白白就给你钱财。正如《道德经》第六章解析中说的,想要获得什么,就需要为它创造一个属于它的环境,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带来利益。就像那句话:追马不如种草,草青万马来朝。

争高低对错,争虚荣心。这更是无法争来的,而且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如果一个人为了高低对错、虚荣心,和别人争夺,那只会浪费自己的光阴。而且你也会发现,就算你争赢了,你的心仍旧无法平静,乱象丛生,怨恨不止。做这种事的人,都是和自己过不去的人。

既然实事如此,那人为什么总是争来争去呢?

因为人无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总以为,表象就是真相,无法寻到根源。就像手中的流沙,越握流逝的越快,最后什么也不剩下。

我们想要得到什么,就要知道它的根源在哪。否则,终将劳碌一生,而无所得。

佛家最为本质的思想是:诸行无常。意思是,这世间一切都在变化,永不停息。连一粒沙也不曾例外。

所以有什么可争呢?你争得了,它变了,又不是你原先想要的那个它了。或者,你争得了,你变了,你不再想要它了。从古至今,至未来,沧海桑田,皆是如此。

只有不争,才能让自己从容的面对一切变幻。这也就是“夫唯不争,故无尤”吧。

道德经的上善若水第八章(鱼说道德经第八章)(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