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是陪郭襄出家吗(张三丰活过百岁)

《神雕侠侣》末尾,第三次华山论剑虽是决出了新一代的五绝,但不难看出,这也是五绝最后一次汇聚在武林之中,黄药师、一灯大师、老顽童都已老,怕是不久于人世,而郭靖后来是战死在襄阳,杨过则与小龙女一同退隐,不再过问江湖之事,不过金庸还是为后世武林种下了两颗火种,笔者所指即是郭襄和张三丰。

郭襄和张三丰在《神雕侠侣》书末就已展现了过人的习武天赋,郭襄得到金轮法王的赏识,虽然立场不同,但法王却愿收她为徒,足见是个习武的奇才,张三丰则更不用说,先学九阳神功,又得杨过传功。

张三丰是陪郭襄出家吗(张三丰活过百岁)(1)

(张三丰剧照)

到了《倚天屠龙记》开篇,郭襄和张三丰又于觉远临终之时习得一部分九阳神功,后来各自开宗立派,证明他们都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可问题来了,为何同样身为武学奇才,张三丰能活过百岁,而郭襄却早早死去呢?

一、金庸武侠体系设定

现实世界中,习武能够强身健体,还能让人在遇到危险时有自保的能力,而在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中,功力达到一定的境界时,武功甚至能保人性命,极难死去。

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无崖子就是凭借深厚的内力续命,直至传功给虚竹才死去,那天山童姥听闻无崖子的死讯之后就证实了这一说法。

张三丰是陪郭襄出家吗(张三丰活过百岁)(2)

(郭襄剧照)

她怒斥虚竹:“臭和尚,无崖子一身武功,他不散功,怎么死得了?一个人要死,便这么容易?

除了天山童姥之外,那《倚天屠龙记》中光明顶大战中,崆峒派宗维侠和张无忌的对话也能证明这种说法。

原著道:“宗维侠强道:‘七伤拳是我崆峒绝技,怎能说有害无益?当年我师祖木灵子以七伤拳威震天下,名扬四海,寿至九十一岁,怎说会伤害自身?你这不是胡说八道么?’张无忌道:‘木灵子前辈想必内功深湛,自然能练。’”

种种迹象都表明,金庸武侠世界中,那些内力极深的绝顶高手往往都能很长寿。

二、早早死去的郭襄

郭襄这个角色自打《倚天屠龙记》开篇第二回与张三丰分别之后,就再未在正篇故事中登场,她的事迹也仅仅只是由书中其他角色提及。

根据俞莲舟的说法,郭襄是在苦寻杨过二十四年无果之后,于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继而开宗立派。

那她是什么时候死的?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但绝不会超过六七十,怕是在开宗立派不久之后的几年内就死了,因为在数十年间,峨眉派又传承了风陵师太、灭绝师太两代人。

张三丰是陪郭襄出家吗(张三丰活过百岁)(3)

(灭绝师太剧照)

无论如何,郭襄都没能和张三丰一样高寿,难道是她的武功不强?显然也不是,郭襄在闯少林的时候就展现过十余门武功,她的确是个武学奇才,后来能自创峨眉九阳功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郭襄之死,或许能从数百年前的一位老前辈口中找答案,笔者所指正是那登场于《天龙八部》中的少林扫地僧。

三、扫地僧的解释

扫地僧自然不认得数百年后才活跃于武林中的郭襄 和张三丰,但他在藏经阁大战时对天龙四绝说过的话却足以解释金庸武侠体系中的规律。

萧远山、慕容博都因为常年偷学少林武功而落得一身病痛,那鸠摩智也因为强练《易筋经》落下病根,而这一切早已被扫地僧洞悉,金庸是借他之口提到了“武学障”之说。

张三丰是陪郭襄出家吗(张三丰活过百岁)(4)

(慕容博、鸠摩智剧照)

原著道:“一个人武功越练越高之后,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方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诸般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也就是说一个习武之人的思想境界若匹配不上武学修为的话,就难免进入所谓的“武学障”,继而伤及自身。

可张三丰习武百年,已足见他对习武也是十分痴迷的,怎没进入武学障?很简单,他心无旁骛,并没有过多的杂念。

张三丰是陪郭襄出家吗(张三丰活过百岁)(5)

而郭襄则不同,她心中除了对杨过的思念之外,还有另一件事,那就是追回屠龙刀。

周芷若提及灭绝师太的临终遗言时就提到过这一点:“郭公破虏青年殉国,没有传人,是以刀剑中的秘密,只本派郭祖师传了下来。她老人家生前曾竭尽心力,寻访屠龙宝刀,始终没成功,逝世之时,将这秘密传给了我恩师风陵师太。

她心中有太多的杂念,为了追寻屠龙刀,只怕她没少与武林高手发生冲突,自然戾气极深,也就难免进入武学障,继而身亡,或许这便是郭襄寿命不及张三丰的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