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

“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这是1930年腊月(阳历1931年2月),后来的“特级英雄”黄继光出生时,他父亲黄德仲看到儿子时说出的第一句话。

很显然,当时的黄德仲生活非常艰难,以至于世人眼里的“添丁进口”在他眼里竟成了“发愁的事”。

黄德仲此时才30出头,但他的皱纹却早已爬上了额头,他两鬓的头发也过早地白了。黄德仲是四川中江县发财垭的一个贫农,他每日起早贪黑地操劳,可却依旧还不上地主借给他的高利贷。

想到妻子产后又将有一段时间不能纺线织布,黄德仲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对未来除了担忧已经没有其他了,他的大儿子幼时被疯狗咬伤后因无钱医治落下病根,二儿子又天生聋哑,如今三儿子又出生了……

坐在家门口发了一会呆会,黄德仲在小儿子响亮的哭声里回过神来。起身回屋后,他从妻子手中接过了孩子。

“这孩子像你,我一看就知道。”妻子邓芝芳躺在床上道。黄德仲听了后道:“像我就好,好歹是个好劳力。”

说来也怪,刚刚还一直啼哭的婴儿,一到黄德仲手里竟就不哭不闹了。见小婴儿一脸乖巧,黄德仲心里不禁也跟着高兴起来了,先前脸上的愁云也跟着散了。

“就叫他‘火元子’吧!”黄德仲看着婴儿微笑着说。邓芝芳听了心里也高兴极了,她觉得黄家太需要一团火了,有了火,这寒冬腊月也就不冷了,他们黄家也就有了希望了。

从这天起,黄继光就一直被家人和村民唤作“火元子”了。都说人如其名,随着黄继光的慢慢长大,他竟真的变成了一个很“火性”的孩子了。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1)

因为知道自己家境极差,也知道自己是父母唯一能指望的孩子,所以幼年时,黄继光便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庭重担了。

春天,他跟着妈妈在地里拾草,到山坡打柴,到山上采香草;夏天,他跟着妈妈在林中挖草药,有时,他还光着脚、赤着膀子跟在妈妈身后捞鱼;冬天,他屋里屋外地帮着干活儿……

在村民们眼里,这个整天穿着破衣烂衫的孩子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只有黄继光自己知道,自己之所以一刻也不停地跟着忙活,是因为:不这样忙活,他们一家随时都有被饿死的可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近六七岁时,黄继光就觉得:什么活儿都抢着干的自己,就要和爸爸一样成为家里的男子汉了。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大,黄继光也在发财垭也有了自己的小伙伴,这些小伙伴无一例外全是和他一样的穷人的孩子。

经由这些小伙伴,黄继光慢慢对这个世界的人事有了深入的了解。黄继光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叫珍妹子,珍妹子经常和黄继光说道村子里的事。她告诉他,地主李积成之所以故意放高利贷给他们家,是因为想把他们家那仅有的四方田夺走。

珍妹子还讲了很多她知道的当地地主恶霸欺凌老百姓的事,经由她,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慢慢有了改变。

很快,黄继光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村里的地主、恶霸、土匪等像饿狼一样天天想着榨干穷苦老百姓的血肉,每每看到这些,他小小的心里就充满了仇恨。

一次和珍妹子还有伙伴们恨恨地聊到地主时,黄继光突然蹦出一句:“就没有人可以治他们吗?”珍妹子听完看着他涨红的脸道:“有!红军!红军来了就好了,红军就是领着穷人打这些欺压人的土豪的。”

黄继光听到这儿眼睛顿时就亮了,他很有兴趣地问:“红军?红军在哪里?”这个问题,珍妹子也无法回答他,但从这以后,“红军”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他脑子里生根了。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2)

红军

当天晚上,黄继光就一直躺在床上想“红军”。

说来也奇怪,自打黄继光把红军装在心里后,他便发现周围讨论红军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也因为此,他听到的关于红军的种种也越来越多了,自然地,他对红军的希望也越来越大了。对于小小的黄继光而言,红军竟慢慢地成了他的信仰一般的存在。他甚至无数次梦见红军,每次梦见他们,都是看到他们打土豪帮助穷人翻身。

可就在黄继光还在做梦的当口,黄家出事了——

因为黄德仲一直想把欠李积成的高利贷还上,所以他没日没夜地劳作,日久后,他的身体便垮了。一次劳作昏倒后,他便再也不能下地干活了。

地主李积成见黄德仲病倒了便趁机前来逼迫黄家交出四方田了,黄家那四方田是黄家的命根子,他自然不依。见病着的黄德仲如此“不识相”,李积成不仅恶言相向,还动手打了他。如此一来,本就已下不来床的黄德仲的病情便越发严重了。

生病了需要钱治病,可这钱却恰是黄家最欠缺的。没钱就没有药,没有药怎么办呢?眼见李积成来闹过后父亲的病越来越重,黄继光急了。于是,为了给父亲治病,他竟决定去深山给父亲采药。

黄继光并不懂草药,但他听郎中说过,真正救命的药都藏在悬崖峭壁处,于是,他进山后便专门挑危险的地方走。

就这样,深山老林里便出现了一个弓着身子、脸贴着地皮,一寸寸找草药的瘦小身影了。为了找药,他爬上山崖,走到了悬崖边。

黄继光的这种举动凑巧被几个老药农看到了,他们心疼地看着浑身是伤的黄继光问道:“孩子,你这样找法,迟早命都会没了的。”

见到几个老药农后,黄继光像见了救星一样道:“你们是不是有能治我父亲的药,太好了,求你们发发慈悲!”说完后,他扑腾一声就跪在了他们面前。

药农们互相看了几眼后竟道:“我们给你一些中草药,你先回去给他服用看看。记住,可不能再这样寻药了!”黄继光抱着他们给他的草药激动地连连道谢。

抱着草药回家的路上,黄继光摔了几跤,可因为心里高兴,他丝毫不觉得疼。快到家门口时,他忍不住大声喊道:“妈!妈!”他想让她看看他带回来的草药。

可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这次回来,母亲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出来。快走到家门口时,他看到骂骂咧咧从门口走出来的李积成,紧接着,他听到了草房里传出了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哥哥惊恐的叫声。

预感到大事不好的黄继光顾不得草药直接冲进了家门,进门后,他看到母亲在拼命摇晃父亲的胳膊喊:“孩儿他爹,孩儿他爹!”

黄继光跪在父亲床边,他颤抖地用手捧住爸爸的脸时,他的泪水也跟着夺眶而出了。但是他没有哭,因为他一直咬着牙,他的眼里放出一道火光,一道仇恨的火光。

黄德仲的葬礼是在乡亲的帮助下才办好的,父亲下葬后,望着已失去顶梁柱且家徒四壁的家,邓芝芳的眼里便只有黯淡了。

黄德仲死后,家里不仅没有了粮食了,而平日里纺线织布的棉花也跟着断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还碰上了天灾:大旱。

这一年,黄继光年近10岁。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3)

成年后黄继光画像

为了能活下去,邓芝芳只好带着黄继光和孩子们出门乞讨了。这一次乞讨,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了黄继光不忍回望的过去。

去要饭的路上,正在最敏感的青春发育期的黄继光见了很多地主的白眼,他们宁可自己的粮食生虫子,也不肯施舍给他们一丁点。面对这种种,黄继光对地主的仇恨自然越发深重了。

乞讨的路上,邓芝芳和黄继光还有孩子们经常只能裹着衣服睡在路上,那样的日子,真真是难熬。饥寒交迫的乞讨路上,黄继光看到了很多和他们一样的穷苦人,他们有的卖儿卖女,有的早上见了还能说句话,到晚上就已经饿死了……

那段最难熬的大旱年月里,黄继光的好朋友珍妹子也被迫去地主家打短工了。在听说珍妹子每天累死累活地干活还要挨打后,他的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一日,母亲又拿着要饭棍子准备带着他和生病的哥哥、弟弟出门时,他竟对母亲说:“妈,我不想去要饭了,我长大了,可以去做长工!”邓芝芳见他一脸的坚毅,只好含泪点了点头。

于是乎,黄继光年十岁时,便主动找到地主肖伯岳做长工了。黄继光累死累活干了八个月后,肖伯岳对他说:“你人太小,干不了什么事,你明天回家吧!”临走时,黄继光跟地主要工钱,可地主却对他说:“我管你吃,管你住,把本都赔了,乡里乡亲的就不说了,你还好意思要工钱?”

之后,地主塞给他一只猪娃子便把他打发了。

这以后,黄继光便再次和母亲、哥哥走上了乞讨之路。不久后的一天,他们再次从外面回来时,他竟发现母亲有些不对劲。通过观察,他发现母亲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包耗子药,没错,他母亲想自杀。

黄继光看了老鼠药后一声不响地把纸包里的药倒了,第二天,待哥哥出去后,他便对母亲说:

“这些天,因为饿死的人太多,我看很多人买耗子药自杀,但我也看到很多人在想办法活着。妈,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邓芝芳听到这儿,眼泪早已止不住地流下来了,她哭着说:“不要恨妈妈,妈妈实在养不活你们了啊!我不能眼睁睁看你们饿死啊……”

听到这儿,黄继光才知道:母亲是真的打算效仿别人用耗子药毒死全家。

黄继光听到这儿只能抱着妈妈哭成了一团。哭够了后,他用袖子一边给母亲擦眼泪一边说:“妈妈,我长大了,我可以养活全家,让我再去试试。再说,有红军,红军就快要来了!”

听到“红军”二字后,邓芝芳的眼里亮了一下,她平日里也听到过红军,可当这话从儿子嘴里被说出时,她的感觉竟也完全不同了。以往,她不相信世上有什么可以和地主恶霸斗争的红军,但今天,她却莫名地对红军坚信不疑。

“我一定会找到红军的!”黄继光看着母亲哭肿的双眼坚定地道!

人只要有了希望,就一切都好说。与儿子的那次对话后,邓芝芳也对未来有了希望了。与此同时,为了不让母亲再次想到死,黄继光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弄吃的。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不让母亲和哥哥再次去要饭。对,他要想办法养活全家。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4)

左一为黄继光母亲邓芝芳

全家不出去要饭后,黄继光便开始千方百计给家人找吃的了。有时,是一些可以吃的树皮,有时是一些野菜,有时,是一些地里挖出来的像土豆一样口感的东西,运气好的时候,还有从干河里掏到的螃蟹、虾子。

但是挖着挖着,黄继光也知道:这些东西也迟早有被吃光的那天,于是,他又开始琢磨挣钱的法子,当时,他还费尽心力地从山上采来香草制香,企图靠这个挣些钱。

可遗憾的是,因为他们的制香方法不成熟,他们制的香总是卖不出去。无奈之下,黄继光只得再次去做搬运工换粮食。

去做搬运工这年,黄继光年近12岁。正在长身体的年龄天天搬重物,这是最影响发育的,可黄继光却顾不得这许多。每天,只要有活干,他就会扑上去。

因为大家同情黄继光的身世,所以,人们有活都会喊着他干,可也正因为此,他的个头总是不见长。同龄人个头都窜老高了,可他却怎么也长不上去。

后来,黄继光还得了一份跑腿送信的零活。这一来,他才终于不用只靠搬运等重活挣钱了。

在黄继光的不断努力下, 黄家又有了生气了,每次,黄继光把换来的一袋袋米扛回来,母亲脸上都堆满了笑。黄继光给黄家带来了希望,也给邓芝芳带来了希望。

可就在黄家的日子眼看着开始好过时,李积成又开始打他们的主意了。发现黄继光已经是个好劳力后,他便以“子还父债”为由逼迫黄继光为自己免费打工了。每天,黄继光要给李积成放牛、割草、挑水、搬运,有时,他还要替李家人拿尿盆、刷便桶。

这样一来,黄继光便又没有时间替家里挣米了。

为了得到黄家的四方田,李积成还策划了一个阴谋。他派了一条疯狗去咬黄继光,黄继光失手把疯狗打进河里后,李积成派来的人便把狗砸死了。随后,他们污蔑狗是黄继光打死的。

随后,李积成以“抵狗命”为由,要用黄继光的命抵狗命,他还说了“不抵命就拿四方田来换”。因为不想抵命,也不想把四方田给人,黄继光便连夜逃走了。

这是黄继光第一次逃避,当时的他心里害怕极了,他不想死,如果自己的一条命真的抵了狗命,那他怎么对得起父母。但他知道,自己逃跑后,家人的处境一定非常艰难。

经过一晚上的剧烈斗争后,黄继光勇敢地回到了发财垭,他想好了:大不了,跟他们拼命!

让黄继光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回来的那天,发财垭出了大事了:一个从镇上回来的乡亲告诉大家,红军已经挥师入川了。谁都知道,这就意味着:穷人的好日子就快来了。

与此同时,地主们开始着急了,他们虽然没有见过红军,但他们早已经知道红军是专门帮穷人的。所以,那天开始,地主们便谁也没时间寻思怎么敲诈农民了,他们胆战心惊地开始转移家产。自然,李积成也没时间管黄继光的事了。

1949年深秋,黄继光年已19岁了。他长成了大小伙,唯一的缺憾是:因为幼年就做搬运工养活家里,他的个头看起来比同龄人瘦小,他的身高只有1.6米左右。

黄继光一直记得,那年的秋天枫叶似乎比晚年要红。随着红军挥师入川,四川各地被解放,发财垭也被解放了。

从发财垭被解放那天起,地主和农民的身份竟就像对调了一样。当地的地主一个个吓得如过街老鼠一样四散逃跑,而村里的百姓却像过年一样高兴。

此时的黄继光才知道:红军,就是解放军。

亲眼见到红军的那天,黄继光像看见了亲人一样地拉着红军组长的手不放,他的泪水一直流个不停。村民们也和黄继光一样激动,他们纷纷拿出自家的馍馍和小烧往红军手里塞。

红军组长看着黄继光和乡亲们说:“谢谢大家,知道你们受苦了,乡亲们放心,只要有红军在,咱们穷人就不怕了,以后地自己耕,粮食自己吃,以后发财垭就是咱们穷人的天下了。”

红军组长还告诉乡亲们,推翻封建地主制度要一点点地来做,需要所有穷人团结起来,甚至需要大家组成民兵团去保障后续。黄继光听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他当即就举手表示要报名当民兵。

当上民兵后,黄继光就开始跟着红军一起对付土豪劣绅了。他还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他还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并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

可以说,在这一系列战斗中,黄继光第一次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也慢慢成了民兵的模范了。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5)

民兵图

也是在这以后,得了表扬的黄继光有了一个天大的理想:他想成为红军!对啊,有哪一个人不想成为和自己心中的偶像一样的人呢!

当黄继光把自己想成为红军的理想告诉珍妹子时,珍妹子睁着大眼满脸崇拜地说:“火元子,我就知道你是最厉害的人,你一定可以的!”

听了这话后,黄继光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红军的理想。

黄继光做民兵不久后的一日,黄继光从工作组组长那里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帝国主义者又要对中国不利了。通过工作组组长,黄继光知道:美帝国主义以前支持国民党,而村子里的恶霸地主就是国民党庇护的人,国民党溃败后,不甘心的美国便把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又入侵朝鲜,目的是继续侵略我们的国家。

了解到这一层后,黄继光心里急了:“你们要调走?”组长听了说:“命令还没下,大家都在着手准备”。

这次谈话不久后的1950年9月15日,美军大举侵略朝鲜,他们在朝鲜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大罪。而朝鲜人民则已奋起反抗,如今的朝鲜战斗已空前激烈。

工作组长告诉黄继光,如今整个部队都在上书请战,要求支援朝鲜人民与美军作战。他还告诉黄继光: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因为只有把他们侵略军阻挡在三八线以外,中国才能有和平和发展。

听到这儿,黄继光便立即立正道:“组长,民兵黄继光请战!”工作组组长看了看一脸坚定地黄继光道:“请战哪是我们一句话就决定的事,这是要选拔的。”

工作组组长之所以特地和黄继光提到选拔,是因为作为军人,他非常清楚部队对军人的要求,身高很矮的黄继光并不符合上战场军人的条件。

果然,第一个报名参军的黄继光因为个头矮小被刷下来了。

1951年3月,征兵又开始了。这次征兵开始后,黄继光暗暗发誓说什么也要参军。回到家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母亲邓芝芳说了。邓芝芳本不知道儿子参军的意图,可当他听儿子说“美帝国主义就是支持国民党的,而国民党就是村子恶霸地主的庇护者”时,她想都没想便道:

“你爸就是死于国民党庇护的地主恶霸之手,你去了就是替你爸报仇了,你去吧!”

得到母亲的全力支持后,黄继光便兴高采烈地去找民兵连长了。他想好了,不就是自己个头矮吗?可打仗并不全靠个头!只要让民兵连长知道自己是可以上战场的,他就有机会。

于是,当天,黄继光便抓着连长好说歹说地说了一堆。连长早就看出黄继光是好苗子,于是便让他排队去体检了。

体检时,黄继光碰到了17岁的好友吴三羊,一见他,吴三羊便说:“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过关,上次我也被刷下来了。”

这次体检,黄继光和同样个头不高的吴三羊都被刷下来了,只有同村个头高大的肖登良被选上了。这次被刷后,黄继光气得直跺脚。因为不服气,他还带着吴三羊专程跑到了负责征兵的营长那儿。

见到营长后,委屈的黄继光劈头盖脸地对营长说:“不就是嫌我个子矮吗?”说到这时,因为自揭了伤疤,黄继光的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随即,他道:“长得矮就打不过鬼子啦,秤砣小,能压千斤!”

说完,黄继光还撸起袖子把手伸到营长面前。营长一看,黄继光厚实的双手上全是老茧,而他手臂上,则全是数不清的伤疤。那一下,营长也惊呆了。在知道眼前的小个子就是之前在斗地主、擒恶霸时立了功的“火元子”时,他心里更加吃惊了。

这时,民兵连长也跟着进来了,他看了看黄继光又拍了拍吴三羊对营长说:

“黄继光是个好小伙,能干着呢!还有他,他是吴三羊,年龄小了点,但是身体结实,至于个头嘛!以后还会长的!”

这次“哭着当兵”后,黄继光如愿穿上了军装,同他一同穿上军装的还有同乡的吴三羊、肖登良。他们三人成为志愿军的这天,是1951年3月12日。这年,黄继光年21岁!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6)

黄继光发现,穿上军装以后,乡亲们尤其珍妹子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过去,他一直是被欺压,如今他却成了所有人眼里最值得钦佩的人,这种种怎不让他感慨万千呢!

乡亲们送别已当上志愿军的黄继光一行那日,黄继光和吴三羊都哭了。看着再次哭脸的两人,肖登良打趣说:“你们又哭又闹地跑来当兵,这会真当上了,又哭。到时候上了前线,可别哭着喊回家!”

黄继光听到这儿立马拿袖子使劲蹭了蹭脸道:“我黄继光保证,以后再也不哭了,还有,不把美国鬼子杀光,我绝不回来!”

上军列的那天,黄继光一直在人群里寻找珍妹子的身影,他最终没能看到她,但他知道她一定对他有万般不舍。

新兵训练时,肖登良被任命为了代理新兵班长,而他和吴三羊则被编到了他的班里。新兵训练紧张又充实,关键还很有趣。

在部队里,黄继光还有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期间,他进入了部队的扫盲班,在教导员的帮助下,他开始从横竖撇捺开始学习写字。教导员告诉他,学好写字可以和家人写信报平安后,他便更加认真地学习文化知识了。

经过三个月战前集训后的当年6月22日,黄继光和战友们全副武装地参加了誓师大会。那天,黄继光发现自己竟然能认全横幅上的12个大字了,他不自主地在心里念着: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誓师大会!

那天,黄继光庄严而自豪地跟着首长还有战友们在战旗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写好后,他盯着“黄继光”三个字看得出神,他多想这一刻珍妹子也能看到全副武装准备出征的自己啊!

誓师大会三天后,黄继光他们的部队便离开训练驻扎的邢台,经天津、沈阳,开赴鸭绿江边的安东市(今丹东市)了。

在军列上,黄继光发现自己能简单看懂志愿军报了,在战友们的互相“凑合”认字后,他看懂了:这是一篇志愿军三战三捷的文章。读完文章后,他和战友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战斗来了。

军列上,黄继光听到一位老兵的发言,他的话黄继光听得热血沸腾,其中一句是:“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他默默在心里记下了这句话。

那个时刻终于来了:他们到达安东了。那一刻,黄继光和战友们都激动极了,须知,他们马上就要跨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战场了。

当“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的歌声从远处传来时,走在鸭绿江大桥的黄继光忍不住再次流下了热泪。“再见了,祖国!”他在心里默默说着。与此同时,一种似乎要与祖国永别的悲凉也涌上了他的心头。

路上,黄继光不由自主地一次次回头,回望那个被他唤做“祖国”的地方。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7)

踏上朝鲜后,黄继光才知道:这里和祖国的和平真是天壤之别。一路上,他们看到、听到很多朝鲜民众被屠杀、房屋被烧毁的事迹,他还亲眼看到了被杀死的小娃娃,一股怒火慢慢在黄继光心头燃起。经由这些受苦受难的民众,黄继光想到了自己和父母、哥哥受欺压的生活。

经过十多天的艰苦行军后,黄继光到达了上级指定的集合地。此时,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已经胜利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阻在三八线以南。此时,志愿军由运动战展开了积极防御作战。

黄继光当时是被分配到了第十五军四十师一三五团二营六连,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曾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作战的。在如今的朝鲜战场上,这支部队也非常英勇顽强。

出入战场能被分在这样一个英雄部队,黄继光是无比自豪的。可让他不高兴的是:他被委任为了通信员。这就意味着,他的主要任务不是上阵杀敌,而是做通讯联络。

得知消息那天,黄继光就又气又恼地说:“通信员不是送信的吗?”他的组长张组长听了笑笑说:“送信的?送信也很重要啊!”

可听了这话黄继光还是噘着嘴,他太想上阵杀敌了,尤其这一路眼见了敌人的暴行后,他更加想替那些被残害的人报仇了。可就在他摩拳擦掌想要去为他们报仇时,他却被告知:他只能做送信的,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好在,关键时刻,指导员上场了。他听完黄继光的絮叨后大声道:

“你以为战场送信是小事吗,它比什么都重要,它也比其他岗位要难得多,打枪放炮、摸爬滚打都得会,还得跟着指挥员学战术,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必须顶上去。”

说完后,指导员还讲了一个通讯员接替牺牲指挥员指挥战斗的事,他说:“解放战争时,这个通信员可是立了大功,他后来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听到这儿后,黄继光心里才高兴起来了。他心想:能学这么多本事,以后什么都会了,还怕没机会冲锋陷阵么!

黄继光猜对了,战场上,他能学的本事真的太多了。

实战中,每次有送信任务,黄继光都能快速地完成。每次下战场,他就拼命学习本事,果然,指导员说得摸爬滚打、打枪放炮他都学会了,关键,他还学会了洞察战场形势。每次,一有动静,他一定是第一个察觉的。

久了后,部队的战士都把他称作“灵敏的小黄”。因为在战斗中表现出众,黄继光还被调到了营部。

到营部后,黄继光总是随时留意敌机敌炮的袭击时间,并及时通知大家转移到防空洞。有时,电话线被敌人的炮火炸断了,电话员忙不过来,他就冒着炮火去连线。

当时,每到晚上时,定是黄继光最忙碌的时候,他要忙着转运弹药、食物,接送伤员、烈士,供应来往人员饮水,指挥疏散人群防空防炮……

为了能更好地战斗,凡是能找到的关于战斗的书,他都会去学习。有不认得的字,他猜不出来就去问其他人。

如此主动学习的黄继光,自然不会错过每次部队组织的学习,平日里,只要得空,他还会主动和营长秦常贵学习交流。

一次,又和营长讨论战斗时,营长突然问他:“你看过《普通一兵》那个电影吗?”黄继光听完立马答道:“在机枪连的大坑道里看过。”

营长当时说的《普通一兵》正是苏联战士马特洛索夫的故事,他在保家卫国中光荣牺牲了,他牺牲的方式是用身体扑向敌人的机枪口挡住敌人的炮火。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8)

见黄继光答了“看过”,营长便问:“你有什么感想?”黄继光听完认真地答道:“如果换了我,我也会和他一样。不信,你弄挺机枪在那里试试!”营长听了不禁笑了起来,但他很快便恢复了严肃道:

“小黄,敢拼敢冲是对的,但是不到紧急关头,千万不可贸然行事。既保全了自己,又消灭了敌人,这才是最好的方式,你明白吗?”黄继光听了点了点头。

当时,营长绝对想不到有一天,黄继光真的会如此。

朝鲜战场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美方计划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

这个五圣山,曾被彭德怀称作是朝鲜中线的门户,这就意味着,这个地方是一个极其关键的位置。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定生死。

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山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就是上甘岭。而黄继光他们所在的部队正是坚守在上甘岭两个阵地的部队。

1952年10月14日,美军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驻扎在上甘岭的黄继光部进行猛攻。当时,志在必得的美军火力有多猛呢?他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当时的火力密度高达每秒钟落弹六发。

美军如此作战法,自然是想一举歼灭驻扎在此的志愿军,从而夺得上甘岭高地。实际上,敌人有这个实力,因为当时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是:敌方有七万余兵力及火炮、飞机,而志愿军只有一万人……

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黄继光他们所在志愿军部像大海里颠簸的小船。敌人以为,在这样的炮火下,志愿军不可能还能有活物存在。

可让他们意外的是,即便在如此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志愿军也依旧在顽强地阻击着。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当时是预备队,战士们在坑道内备战时,黄继光不时跑到坑道口察看敌情。

对于当时身为通信员的他而言,前沿阵地上每一声爆炸,每一片火光,都紧紧牵动着他的心。

志愿军坚持四天后,伤亡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阵地全部失守。美军在夺来的高地上修了地堡。那些天,是黄继光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因为他每天都能看到无数战友死在炮火里。

战斗打响的第五天,负责这次战斗关键一环的黄继光被叫到了团部,在这里,他对整个战争形势有了深入了解,他在听团长张信元分析战情时知道了一个关键点:甘岭阵地寸土必争,决不能丢!

黄继光基本听明白了,这次拿下上甘岭阵地的关键是:“先夺取六号阵地,再夺五号、四号,最后把零号阵地拿下来!”

分析完后,黄继光听到了那句最关键的话:拿下零号阵地,是最关键的一环,但它也是最难的,因为这里火力点非常猛。

当天,在听完分析后,各班明确了任务,黄继光代表三个通信员走出来站在沙盘前说:

“我代表我们3个通信员保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按时传达上级的命令,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为了胜利,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把红旗插到我们的阵地上! ”

说完这句后,黄继光坚定地把沙盘上代表敌人占领区的小白旗拔掉,把手里的小红旗插了上去。

所有将士都看到了黄继光的动作,他们也看到了黄继光拔下白旗、插上红旗的决绝。那一刻,将士们都只觉热血沸腾,却并未留意:当时的黄继光已经抱定了以命相搏的决心。

对于黄继光而言,夺取零号阵地无疑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最重要的事,于他而言,这次战斗的重要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自己和战士们的生命。

10月19日下午5点30分,当落日与晚霞即将从山巅消失时,随着3枚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黄继光他们出击的时刻到了。

随着连长的一声令下,六连战士从坑道口跃出坑道向六号阵地扑去。

这次战斗是经过周密部署的,可即便如此,因为敌人炮火实在太猛,夺取零号阵地时,被派去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为了这个阵地,黄继光的班长死在了他的眼前,他平日里经常絮叨心事的战友也没能活着回来。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9)

黄继光太想夺取零号阵地了,这不仅因为他答应过死去的班长一定会夺下它,还因为,他比谁都知道:如果拿不下,还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

当晚,阵地久攻不下之际,黄继光站了出来,他以通信员的身份请缨执行爆破任务。随即,他和吴三羊、肖登良组成了爆破小组,黄继光当即被任命为了第六班代理班长。

零号阵地最后的一个爆破点就在黄继光他们眼前,只有打掉这个火力点,全体部队才可以利用时机全力冲锋。

为了这个爆破点,在黄继光他们之前,已经有无数人倒下了。

黄继光接下任务时,距离天亮只剩下40分钟了,一旦天亮,埋伏的部队不仅无法冲锋还将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内,到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拿下任务时,黄继光便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他已经想好怎么做了,否则,他也不会主动跳出来。

冲锋时,黄继光采取了利用敌人尸体掩护前进的法子,他们三人还互相配合一边扔手榴弹一边前进。可因为敌人炮火太猛,吴三羊还未到达最佳爆破点便也牺牲了,而肖登良则也负伤了。

到此时,爆破小组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人。而此时,这最后被剩下的黄继光也已负伤,但他顾不得疼痛,他的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信念:摧毁眼前的火力点,替班长、吴三羊和战士们报仇。

因为有指导员和战友帮助黄继光分散敌人火力,加上黄继光极其善于掩护前进,他最终冲锋到了离中心火力点只有10米的位置。

10米,胜利就在眼前了。此时,部队的所有将士也跟着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距离爆破点越近越容易成功,可它也意味着参与爆破的战士将越危险。

继续前进了一点点后,估算到自己离敌人机枪射击死角只有几步之遥时,黄继光扔了一个手榴弹。很遗憾,这个手榴弹没有能炸掉中心火力点,那个火力点还在拼命往外射子弹。而此时,因为距离爆炸太近的缘故,黄继光倒下了。

所有埋伏的志愿军将士都屏住了呼吸,他们不确定倒下的黄继光是否还活着。很快,黄继光动了。他艰难地回头看了后面的将士们一眼,嘴里好像说了一句什么话,但很遗憾没人听到他说的什么。

所有人还没来得及反应时,黄继光竟在负伤的情况下突然用尽所有力气站起来扑向了敌人的中心火力点。那一刻,所有将士们的热血都沸腾起来了。他们亲眼看到黄继光和马特洛索夫一样:用身体挡住了枪眼。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10)

黄继光图

随即,中心火力点正在喷射的火舌骤然熄灭机枪哑然失声。

满脸泪水的指导员冯玉庆看到这一幕猛地跳起喊道:“同志们,冲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参谋长和连长也同时举起了手枪。

所有待命的战士都目睹了这惊天一幕,他们箭一般地跃出战壕,嘶吼着向零点阵地冲去……

因为黄继光用身体挡住了那个中心火力点,部队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冲锋时间。那场战役中,我军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四天后,黄继光的遗体被从阵地运下来。史料是这样描述当时被运下来的黄继光遗体的:

“黄继光的遗体已经僵硬,看上去像一尊大理石雕像:他双目圆睁,双臂高举,还保持着趴在地堡上的姿势。他的左肩挎着黄挎包,右肩挎着弹孔斑斑的水壶和手电筒,胸腔已被子弹打烂,密密麻麻的弹洞就像蜂窝一样。”

战士们给黄继光遗体穿新装时,他高举的双臂怎么也放不下来,即便已经牺牲了,他也依旧保持着抓住沙包堵死枪眼的姿势。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11)

黄继光牺牲后影像

最终,卫生员和战士只能用烫热的毛巾为黄继光敷了3天,直到整个遗体都软和了,四肢也能扭动了,将士们才终于为他穿上了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后来为黄继光整理遗体的女战士曾在提到当时的情景时哽咽着说:

“他的血流干了,衣服也是要用温水才能揭下来!”

黄继光:曾随母乞讨(黄继光:曾随母乞讨)(12)

卫生员在整理黄继光遗体

黄继光牺牲后,他被授予了“特级英雄”称号。可叹,他还没读到来自家乡亲人的信,他的噩耗和战功却传回了家乡。

1953年2月22日,黄继光牺牲近4个月后,遵照相关指示,他和邱少云等烈士的遗体要被运送回国了。当时,黄继光的遗体被装在一口红漆大棺材里,简短而庄重的仪式后,护灵车缓缓启动,战士们含泪鸣枪为烈士们开道……

黄继光就这样静静地躺在红漆大棺材里:跨过鸭绿江返回中国!来时,他耳边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回程时,他们周围是战士们为他们鸣枪开道的枪声……

来时,他心里默念着“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回时,他已是英雄,也已是烈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