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1)

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

萧太后,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

与《杨家将》等戏剧、小说中杀伐决断、率领虎狼之师与宋军大战于燕云一带的“母夜叉”形象大为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萧燕燕实际上是个美女政治家,高瞻远瞩,治国有方。

到景宗之时,阿保机创立的契丹王朝已经立国六十多年。

其间,内忧外患,血雨腥风,战争一直伴随着这个多元文化的草原帝国。

在契丹男人的手里,这个王朝没能成为太平盛世。于是,历史把这个重任赋予了契丹的女人。赋予了年仅20多岁的萧燕燕。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2)

公元979年,统一了南方的宋太宗赵光义发动了征伐北汉的太原之战。

萧燕燕清楚,宋太宗征伐北汉,最终目的是夺取燕云十六州。

萧燕燕不希望失去北汉这个辽宋之间的缓冲地带,于是,派人到北宋交涉,希望北宋不要征伐北汉。

但是,赵光义自恃兵强马壮,对萧燕燕的警告置若罔闻,拍着胸脯说了一句宋朝自太宗以后近三百年间再也听不到的豪言壮语:“河东(北汉)逆命,正应兴师问罪!如北朝(契丹)不援,和约如故;否则,只有兵戎相见!”

于是,在消灭北汉之后,宋太宗不顾胜利后不得奖赏、心有怨恨的将士们的反对,强令疲惫不堪之师,徒步600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强大的辽国。

战争开始时,宋军兵不血刃,连克军事要地,并对辽朝的“南京”幽州城(今北京)形成了合围之势。

一时之间,赵光义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却全然不知自己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已正中了萧燕燕“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计谋。

在接下来的高粱河会战中,宋军三面受敌。

原本疲惫、厌战的将士在酣战之时突然叛变,顷刻间,宋军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

宋太宗本人也身中流矢,腿部受伤,乘驴车狼狈狂逃。

辽军追至涿州,缴获宋军兵器、粮秣无数。

宋太宗腿上的两处入骨箭伤,竟成了他日后病死的主因。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3)

为了教训赵光义的无端挑衅,次年10月29日,萧燕燕与丈夫亲率大军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

赵光义命宋军严密设防,阻截辽军南下,并亲率大军驰援瓦桥关。

但辽军进展迅速,宋朝援军尚未赶到,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锋军将瓦桥关包围。

萧燕燕抓住战机,命令耶律休哥出击。

辽军兵锋锐猛,奋力冲杀,宋军不敌,退至莫州(河北任丘北州镇),被辽军追及,展开决战。

宋军损失很大,几员战将被俘。心有余悸的赵光义,怕重演高粱河之战的悲剧,不敢再进,只好草草收兵。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4)

公元982年9月,在瓦桥关决战之后两年,35岁的辽景宗到达云州(山西大同)境内,游猎于祥古山时得了重病,最后在赶往云州的途中死在了焦山行宫。

当时,萧燕燕刚刚30岁,太子耶律隆绪12岁。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局势马上变得险恶起来。

韩德让建议萧燕燕下诏让各诸侯王回到自己的领地,相互之间不得互通消息和见面。

在解除了宫廷政变的危险之后,萧燕燕宣布景宗遗诏,立太子耶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

萧燕燕则被尊为“承天皇太后”。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5)

韩德让是汉族人,祖父韩知古原本是述律氏的家奴,述律平嫁给阿保机时,韩知古作为陪嫁的滕臣到了耶律家。

因此,韩德让有着“宫分人”的不光彩出身。

韩德让在景宗大量提拔运用汉官时崭露头角。为景宗朝的政权巩固,百姓安居乐业出了很多好主意。

因此他屡屡升官,先是代父韩匡嗣为上京留守,后又代父为南京留守,管理偌大的燕地。

在公元979年的“高粱河之役”中,韩德让坚守南京(今北京)十五个昼夜。在援军到达时,韩利用原来的地下坑道,出奇兵抄宋军背后,配合耶律休哥大败宋军。

这次战斗,不但保住了幽州燕地,而且使宋军元气大伤。

韩德让以守御之功誉满朝野,景宗授之为辽兴军节度使。

此次,韩德让又因拥立有功,官升一级。萧燕燕命其统掌御府禁卫军,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

于是,韩德让一面主持朝廷政务,安抚臣民,一方面兼起保卫皇太后和小皇帝的责任。

他对上京临潢府实行戒严,使得以萧燕燕为首的领导核心,很快稳住了局势,渡过了危机。

由此,萧燕燕对韩德让也愈加宠信,并迁升他和耶律斜轸分掌南、北枢密院。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6)

为了笼络群臣,萧燕燕作了许多平反工作,下令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台上诉,并多次亲自审决滞狱。

还把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的旧俗,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及时调整了两族关系。

由于萧燕燕临危决断,处变不惊,赏罚分明,治国有方,一时间,契丹内外和睦,兵强马壮。

契丹帝国平静地完成了权力交接,内部稳定了,外部的流言蜚语却弥漫开来。

边关将领关于“契丹‘主幼国疑’,此时北上必定胜利”的汇报,惹动了宋太宗的北伐之心。

于是,他决定乘契丹孤儿寡母风雨飘摇之际,一举占领燕云十六州。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遣东、西、中三路大军,由曹彬、潘美、田重进挂帅领军,挥师北上,向辽发起攻击。

因为这一年是北宋雍熙三年,这次战役被史学家称之为“雍熙之役”。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7)

面对分路来犯的几十万敌人,萧燕燕依然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有条不紊地展开反击。

萧燕燕偕同圣宗亲临幽州,戎装上阵,指挥作战。

在岐沟关打败了东路曹彬的主力,然后汇集优势兵力,围剿中、西两路宋军。

当时,赫赫有名的杨老令公杨业是这次战役中的唯一胜利者。

由他充当前锋的西路军连克寰、朔、应、云诸州,气势如虹。

但是,他优异的作战表现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引起了同僚们的嫉妒,招致了杀身之祸.

至此,宋辽之间这场空前未有的大战,经历了半年多的较量,最终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

北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再也不敢奢谈收复燕云十六州之事,举国上下患了一种“恐辽症”。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杨家将里的萧太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8)

经过多年与北宋的交战,萧燕燕早已彻底摸清了北宋政府的实力和君臣怯战的心理。

但即便如此,辽宋之间的战争——对燕云十六州的领土争端,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萧燕燕以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敏锐地意识到:与其这样无休止地相互征伐下去,不如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但双方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怎么个“和”法,还需要讲求策略。

萧燕燕深谙“进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采取了以战止战,以攻求和的策略。

公元1004年,萧燕燕发动了一场长驱直入北宋腹地两千多公里的南征——澶州战役。

这是一次为后世政治家、军事家提供种种重要启示的伟大战例。

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

此战双方参战军队多达数十万,结果以订立"澶渊之盟"而结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