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左右下势应注意什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图文/积善成德

太极拳左右下势应注意什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1)

归元

以杨氏85式传统太极拳为例,接“十字手”定势动作:掌心朝里,右手在外,左手在里,两腕相交,劲点在臂腕、掌缘和五指间,腰膝微松下沉。然后做”收势”。收势的动作,表面上看起来,十字分掌下落,非常简单,仔细揣摩,其实不简单。从形式上,动作要求:两掌、两臂同时内旋,前伸,左掌在上抹过下面的右掌背分开(向两侧掤),两手同肩宽,掌心朝下;然后沉肩坠肘,肩带着手,手带着肘,渐渐下落至腕肘平行时,两掌沉腕下采之两胯侧前方,掌臂外旋,两腋虚空,两掌自然下垂于两腿侧。从内涵上,编筐窝篓,全在收口。收势是整个套路的收场,又称“合太极”,由动变静,心、意、气收敛,回归无极状态。如果把起势比作“日出东山”,那么,收势就如“日落西山”,一切归于寂静。“收势”要做到“道法自然”,精神内敛,无形无象。此时仍然保持虚领顶劲、松肩沉胯的状态,手臂切忌软塌松懈。当两掌到位的时候,掌缘(沿)略低于两个拇指。十字分手时,两臂分开下落,身体由实变虚;两臂下采至两胯旁前,身体则由虚变实。这些要领必须牢记在心。

太极拳左右下势应注意什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2)

气定神闲

收势动作结束后,不要马上离开或做激烈活动,也不能躺下休息,更不能吃东西或过量喝水。各派各式太极拳收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的收功做法是,借用气功“引气归元”:两手侧举向上划弧,劳宫穴与百会穴相应,五指相对,然后体前下落,配合呼吸,起吸落呼;再次掌心向上,举过头顶,掌心向下,沿体前自然下落(上掤下按),重复做第三次。意念随两手而行,上举时如气至头顶上方,下落时,外导内引,身体放松,意念下行,两手虎口在腹前交叉,男左女右(手)划弧,虎口合拢,沿腹部顺时针划(按摩)三圈,逆时针划三圈,调匀呼吸,意守丹田,(和气血、通经脉、理脏腑),待呼吸均匀,意念归于丹田,两眼慢慢睁开,合掌搓手,至手心发热,然后干洗脸,收功完毕。

太极拳左右下势应注意什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3)

气功

关于太极拳“收势”,还有许多可讲的。比如当行拳走架“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气血兴奋之余,动作结束,内气收回,归于虚无,“开三关,通三田”,即打通任督二脉,达到健身的最佳境界等等,笔者只是蜻蜓点水而已。正如《杨氏太极拳真传》诀曰:“太极无始亦无终,阴阳相济奇妙生。走即粘来粘即走,攻变守来守变攻。知己知彼无不胜,熟招熟劲见神明。任他鼎力来势猛,引进落空智胜勇。”扎西大师亦云:“神意内敛松静站,颗粒还仓归自然。”

太极拳左右下势应注意什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4)

颗粒归仓

能准确地掌握“收势”的内涵,你才能真正理解“收势”由太极而归于无极的这些诀窍。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太极拳“收势”,有必要这么“深研细扣”、“小题大做”吗?愚以为“醉翁之意不在酒”,“收势”动作要领谁都会,没必要在这里“班门弄斧”。我想跟同道们探讨的是,习练太极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理念非常重要。杨澄甫先师有云:太极拳术是“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无论老幼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太极拳不神秘,习练者不分年龄、不论性别,只要你下决心、方法正确,下苦功夫,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对每一个初学者来说,我建议大家,从大处着眼:学习太极拳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故弄玄虚;从小处着手:实事求是,即使像“起势”这样简单的动作,也要一丝不苟、悟懂弄通,不能一知半解。

太极拳左右下势应注意什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5)

日暮

牢记太极宗师的教导,认真按拳理打拳,悉心摹练,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你就不会走弯路,更不会知难而退,望而却步,而是“守诚、处和、持恒、求精”,踏上热爱太极拳之路,老有所乐,把它作为终身“伴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