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歌词水平(言必称唱功的言论)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实力派歌手的歌迷都是很有底气的。

比如经常见到的一句话是,「除了张学友,其他三个天王谈什么唱功。」

这是一个肯定句。

诸如此类的言论很多,也包括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王杰、吕方及李克勤等诸多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实力派的歌手,他们的粉丝一般出场都极为霸气。

港乐歌词水平(言必称唱功的言论)(1)

此前也有过一次有趣的对话经历。

谈过一首歌曲《无言感激》,原唱谭咏麟,收录于1986年所出专辑《第一滴泪》。

17年后郭富城在一张致敬CD中领衔群星,翻唱了这首歌曲,从技巧、声线和情感都尤其出色。

故将原唱和翻唱做了一个简评,结论是交相辉映。

然后引来谭校长粉丝说,他先说郭富城唱歌一般,听了翻唱之后说录音室效果不错,但又说实力歌手看现场,如果郭富城和谭咏麟比现场,会输得一败涂地。

这人已经属于理智派,至少会先去听歌再参与讨论。

而输赢和喜好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何谓唱功?

港乐歌词水平(言必称唱功的言论)(2)

从专业定义来讲,唱功包括很多东西。

比如音准、咬字、换气、气息、颤音、假声和真假声转换等诸多技巧类的项目。

至于什么怒音之类的,理解为个人风格和偏好可能更恰当。

但从现实生活中的沟通,很多人理解的唱功其实是音高、音色和肺活量。

到底应该以哪种认知为准?

不妨将上述列名的歌手作品拿来对应。

比如谭咏麟,就可以拿这首《无言感激》来鉴赏,张国荣拿《风继续吹》,陈百强《一生何求》,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吕方《朋友别哭》,李克勤《月半小夜曲》,又比如张学友《吻别》,刘德华选《一起走过的日子》,郭富城挑《听风的歌》,黎明就《哪有一天不想你》。

以上这十首歌,如果全部都听过,不论现场还是CD效果,唱功高低如何排序?

只能说一句,他们各具风格。

而如果真的论及演唱技巧,一个张学友,另一个郭富城,他们有很多歌曲是刻意挑战演唱难度的,尤其是颤音、假声和真假声转换用得很频繁,但好听与否因人而异。

既然如此,为什么言之凿凿说别人没有唱功?

港乐歌词水平(言必称唱功的言论)(3)

以谭咏麟的《无言感激》为例,其演唱大开大合、激昂励志。

但有没有缺点?如果要挑刺,比如他的咬字是否够精细,风格是不是相对随意?但其实这也正好是他的风格特点,其歌迷就偏好这种感觉。

又比如张国荣的《风继续吹》很经典,吕方的《朋友别哭》也真的很动听,其他的歌手也各有特色,曲风各异,拥趸各有所喜。

以上列举的歌曲,其实都并没有牵涉太多技巧上的严格定义。

但这些歌曲都是他们的经典其一。

所以其实对于知名成熟歌手而言,是否可以这样定义:「在声音的稳定性、共鸣、音准、气息和情感融入皆佳的情况下,其实就无所谓唱功高低?」

而关于音色、音域的比较,很大程度来自嗓音天赋条件。

剩下的就是各取所需的问题。

当然如果大家发现,有歌手演唱时连气息都不稳,甚至有跑调的情况。

那必然可以叫做唱功不好。

但香港乐坛有个很特别的地方,每年都有几大颁奖礼让歌手演唱获奖歌曲,并不容许假唱。

这也是歌手较技的舞台,若称天王红星,现场压不住,那必然会被媒体连篇累牍轰炸,但事实上并未出现过这样的局面。

港乐歌词水平(言必称唱功的言论)(4)

所以关于流行乐的唱功话题或可重新审视。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用自己的喜好去替代了真正的专业标准。

转而又用歌手天赋条件去盖章唱功。

那真是既不专业也不公平。

而关于一些实力派歌手的现场翻车事故,其实屡见不鲜。

所以摒弃意气之争。

多做一些乐评、欣赏或者专业的普及。

才是应有之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