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没有感情的职位(就算你没什么本事只要你坚持考试)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所以,科举就创建于隋朝,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

相比于唐朝,宋朝的科举迈入了平稳发展阶段,不论从名额还是生源质量上均优于唐朝。饶是如此,毕竟编制不多,难免会出现“狼多肉少”的情况,所以,每年落第的考生不计其数,甚至,有不少过了花甲之年仍奋战于科举的老考生。

古代最没有感情的职位(就算你没什么本事只要你坚持考试)(1)

每年那么多腿脚不便的老者赴省赴京赶考,这场面总有些别扭,所以,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宋朝皇帝在正榜外还特设了一榜功名,旨在“与微官使之沾禄而后归”,也就是赏个小官职让老年考生荣归故里的意思。

通常录取进这个榜单的都是垂暮老者,所以,年轻的考生都管这份榜单叫做“老榜”。虽说“老榜”是朝廷给予老年考生的福利,但是,想要中榜绝非易事。朝廷规定,必须得考中过四次、五次、甚至是六次举人的老考生才有进入“老榜”的资格。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问了,不是说中举就有了当官的机会吗?其实,宋朝举人与我们熟悉的明朝举人大相径庭,只是一种有资格参与省试的临时身份,有点像是通过了初试的公务员。倘若,宋朝举人没考上功名,来年还得从举人考起。

古代最没有感情的职位(就算你没什么本事只要你坚持考试)(2)

其实,宋朝的这种制度比较合理,毕竟,能接二连三获取举人身份的考生还是有些才华的,只是被比他们更优秀的考生赶超了而已。这些人年龄较大,有一定阅历,学识上也不弱于人。

北宋时期,每年“老榜”的名额没有具体数字,可能是几十人,也可能是几百人。而到了宋哲宗时期,朝官谏言要规范“老榜”的录取名额:“进士入四等以上,诸科入三等以上,通在试者计之,毋得取过全额之半,是后著为令”此后“老榜”的录取名额锐减。到了南宋,官场冗闲情况比较严重,为了裁员,不得不继续将“老榜”的录取名额降低三分之二。

高中“老榜”是朝廷的恩赐,所以,老榜进士很不受待见,从声望上与正榜进士根本没法比。当然,老榜考生赴任时的官职也比正榜考生差得多,比如:正榜中的五甲进士通常会被赋予从知县到主簿不等的官职,品阶较低,老榜中的一甲才能获得这种待遇。而老榜中的其他四甲官阶更低,通常只是在州县学中当个闲官,是宋朝最低等的公职。

古代最没有感情的职位(就算你没什么本事只要你坚持考试)(3)

绍兴年间出了两个状元,分别是正榜的年轻状元王十朋和老榜的老年状元李三锡。当年,有个考生高中进士,但是,名次只是正榜的最后一名,该考生因为成绩不理想郁郁不悦,他的朋友便安慰道:“你抬头虽然及不上王十,但是,你只要伸伸脚就能踩到李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由此可见,老榜考生是多么不受待见。

又有张邦基的《墨庄漫录》中说到:徽宗时期有个叫徐适的高中老榜装院,按照祖制徽宗摆下御宴替两榜进士庆祝,在席间赐给进士们一人一朵宫花。御宴结束后,两榜进士们来到风尘场所寻欢作乐,年轻进士们的宫花被妓女们争相抢夺,而徐适却没这个待遇,根本没有妓女愿意抢他的宫花。回到住处时,徐适自嘲地作诗一首:

“白马青衫老得官,琼林宴罢酒肠宽。

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

古代最没有感情的职位(就算你没什么本事只要你坚持考试)(4)

宋朝的老榜进士非但得不到荣誉,还经常受到朝官的议论与诋毁,宋哲宗年间,就有官员上奏:“老榜进士们均已年过花甲,学术落后,精力不足,又因为没人替他们引荐,所以,一丁点上进心都没有。自知仕途无望的老官们经常会贪污腐败,勾结私党办事不力,民间饱受其害。”

当然,贪赃枉法、无所事事的庸官古而有之,并非老榜官独有,不应以偏概全。况且,这些老进士们担任的官职都是贴近基层的小官,日常工作既细碎又繁重,就算让年轻进士来担任这些工作也未必能尽善尽美,何况,这些不能身体力行的老官呢?这些老官不论如何努力进取,他们做出的政绩也很难与京官眼里的“有闻于时”的成绩相比肩。

古代最没有感情的职位(就算你没什么本事只要你坚持考试)(5)

虽说,关于老榜官们的争议始终存在,但是,终宋一朝,始终未废除老榜,这是为何?这是宋朝皇帝的聪明之处,回望前朝,诸如王仙芝、李振之流,全都是因为屡试不第而沦为匪类,他们无不空有一身理想抱负,自觉郁郁不得志。“老榜”的存在,无疑给这批人燃起了希望。

是啊,就算屡试不第,大不了晚年高中老榜,总能吃上一口公粮,何必造反呢?在蔡绦的《铁围山丛谈》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朝科制,恩榜号特奏名,本录潦倒于场屋,以一命之服而收天下士心尔。”

参考资料:

【《墨庄漫录》、《文史知识第9期》、《宋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