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第一园最值得一去 秋霞圃与安澜园

江南一带是明清私家园林最集中的地方。自明嘉靖以后,士大夫阶级生活日趋豪华,往往自建园林,寄情享乐,嘉定秋霞圃即建于此时。

金陵第一园最值得一去 秋霞圃与安澜园(1)

秋霞圃

秋霞圃在上海市嘉定城内城隍庙,创建于嘉靖年间,到万历、天启时,又加以扩充修建。据同治《嘉定县志》卷三十所载,系当时尚书龚宏的住宅,因又称“龚氏园”。园中有数雨斋、三隐堂、松风岭、寒香室、百五台、岁寒径、洒雪廊等。

到明末龚姓衰败了,由龚宏的曾孙龚敏行出售给安徽盐商汪姓,后又一度归还龚姓。清雍正四年(公元一七二六年)又辗转由汪姓售与邑庙,后改称“城隍庙后园”,作了官僚地主酬神宴客及清谈娱乐的所在。从清初到中叶,中国园林已发达到了高峰,正如《扬州画舫录》所载的扬州地方,除奢侈华丽的盐商别墅外,连寺庙、书院、餐馆、歌楼、浴室等,都开池筑山,栽植花木,如青浦邑庙曲水园,上海邑庙豫园、内园,常熟城隍庙后园等。秋霞圃也就是在这时变为城隍庙后园的,可见当时的风尚了。

金陵第一园最值得一去 秋霞圃与安澜园(2)

秋霞圃自作城隍庙后园后,住宅部分就改建为城隍庙。据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所说,“其后人(指汪姓)贫乃拆此宅”可知。这园的总平面为长方形,中间为一狭长水池。因园外无景可借,故南北皆叠山,上植落叶乔木,疏密有致,身临其境,顿觉园林幽邃,不知尽端所在。

这园从整个来说,池面北部为四面厅及扑水亭等建筑衬托在北山之下,似以建筑为主,而南部则以大假山为主,以旱船为辅。用华丽与天然相对比,对比中又有变化。池水因园小,故用聚的方法,位于园西部中央,看上去仿佛是一园的中心,但复用曲岸石矶等形成聚中有分。为了不使水面分隔过小,桥皆设于池的四周;用环形交通线,系与园林用曲廊与曲径环绕同一办法。

金陵第一园最值得一去 秋霞圃与安澜园(3)

根据地形与水面的距离等情况,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使两侧的风景面,在顾盼时略作转动变化。南北两岸是以山石和建筑物互为对景。从山石看来,以南面前后二座为主,而山坳中高林下的曲径,却是一个大手笔,这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还不多见。北部则以建筑物为主,却用较小的黄石假山为辅。以建筑而论,应以北岸为主,以其体积及数量皆过于南部。池东西两侧,用小型建筑物互为呼应,而东部花墙外的凝霞阁又与西部互为借景。

就苏南诸园而论,其设计手法仍属上选。

安澜园

安澜园为明清两代江南名园之一。清弘历(乾隆)南巡六次,除第一次(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第二次(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年)两次未到海宁外,曾四次“驻跸”此园(乾隆二十七年—公元一七六二年,乾隆三十年—公元一七六五年,乾隆四十五年—公元一七八〇年,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

金陵第一园最值得一去 秋霞圃与安澜园(4)

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后,并将安澜园景物仿造到北京圆明园中的“四宜书屋”前后,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一七六四年)建成,亦名其景为安澜园。如今二园俱废。

《安澜园图》今传世的有乾隆三十六年(公元一七七一年)所刊《南巡盛典》中的“安澜园图”。陈氏后裔陈赓虞先生所藏《陈园图》及钱镜塘先生藏《海宁陈园图》,据朱启钤师及单士元先生说,闻故宫尚有藏本。清末海宁朱克勤先生曾有另一《安澜园图》,不知是否即钱镜塘先生的一本(一说为直幅)?钱本今藏浙江博物馆,与《陈园图》相似。

金陵第一园最值得一去 秋霞圃与安澜园(5)

如今根据遗址并陈元龙《遂初园诗序》、陈璂卿《安澜园记》,与两图相勘校,皆能符合。《南巡盛典》所载《安澜园图》与陈元龙《遂初园诗序》中所记吻合,则是该园早期景状,还存遂初园时期的样子。其后经过乾隆三次“驻跸”其间,陈氏屡承“宠锡”,于是园林更修筑得讲究与豪华了。

尤其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弘历第六次南巡(第四次到安澜园),还带了他的十五子颙琰(嘉庆)、十一子永瑆及十七子永璘同到海宁,在《陈园图》中可以看到有太子宫的一组建筑,大约为当时皇子居住之处,其他更有“军机处”的一组行政性建筑,都是这图中特出的地方。

金陵第一园最值得一去 秋霞圃与安澜园(6)

再从绘画笔调与原装用绫来看,亦属嘉庆间物,图中景物又复与陈璂卿所记相符,则《陈园图》之作是安澜园全盛时期后的写本,为今日研究安澜园的最具体与完整的资料了。至于乾隆的四次到安澜园,每次皆有叠韵的即事诗六首,遍刻于“御碑”四面,亦涉及一些园中景物。

此园借景其南的安国寺,寺旧有罗汉堂,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海宁人张行极建,造像亦精,弘历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年)曾仿造于承德外八庙。

金陵第一园最值得一去 秋霞圃与安澜园(7)

陈氏在海宁城内的建筑,除安澜园与瓦石堰下老宅(陈元龙爱曰堂)外,尚有其侄陈邦彦的春辉堂新宅等十处。今仅爱曰堂尚存门厅一,及东路双清草堂与其后小厅三处。双清草堂为花厅,面阔三间,用四个大翻轩构成,在江浙是第一次见到;为当年陈元龙退居之处,额出陈奕禧手。厅后以廊与小厅三间相贯,今筠香馆额所在处,其间置湖石一区,颇楚楚有致。

双清草堂西,今尚有罗汉松一株,大可合抱,似为明以前物。此宅临河,大门北向,居住部分皆倒置易为南向。门前尚留巨大旗杆,则为隔河康熙时杨雍建宅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