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手握人生方向盘(愿你身边多知音)

“我把心都掏给他了,但他就是不领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愿你手握人生方向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愿你手握人生方向盘(愿你身边多知音)

愿你手握人生方向盘

“我把心都掏给他了,但他就是不领情”。

“你对他再好,也不管用”。

“明明是为他好,他偏不理解”。

生活中,工作上,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议论。

这些议论,有的发生在同事与同事之间,有的发生在朋友与朋友之间,有的发生在家人与家人之间。

这些议论,有的发生在矛盾纠纷之后,有的发生在人事变动之后,有的发生在工作调整之后。当然,更多的是发生在茶余饭后。

这些议论,有的只是表面的牢骚几句,有的演变成难以调和的矛盾,有的酿成家庭婚姻破裂等严重的不良恶果。

这些议论,有的可能有点蛛丝马迹,有的纯属无端猜忌,有的属于搬弄是非。

这些议论,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够信任,是对他人得到和自己失去的不够理解,是心理上觉得被议论的对象不够真诚、不够知心,有负自己的好心与苦心,自己的辛劳未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收获,未得到对方的高度认同。

家庭生活里,工作事业上,有真心、知心的朋友、同事、领导、爱人、子女,是人生最最快活的事情,渴望、盼望真心朋友、知己伴侣,是每一个正常人的追求和权利。古话说“朋友满天下,相识能几人”“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既道破了知音难觅这个真谛,也昭示我们寻找知音的脚步永远不能歇息。

出生至今,特别是从偏僻乡村进入大城市,从普通农民变成合格军人、从一名军人成为地方公务人员,走的单位多了,换的岗位多了,认识的人了,听到的感慨多了,便有了一些体会。

知音不能强求。强扭的瓜不甜。知音首先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总体一致上,需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追求,是在长期的共事,长期的合作、长期的交流中形成的。如果三观不一致,任何一方希望与对方成为知音,都不会长久,迟早会分道扬镳。

知音不分领域。生活与工作中,并不是只有同一个单位、同一项工作才能产生知音。无论是七十二行,还是三百六十行,无论是传统的产业还是新兴的业态,只要有相同的价值追求,都可能产生知音。比如横刀立马的军人与能歌善舞的艺术家,可以成为知音,买卖钢材的商人与刻苦攻读的学生,照样可以成为知音……

知音没有长幼。我在军队工作当战士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多次遇到比我年长的长者提携点拨,用其中一位早已退休的领导的话就是“我们是忘年交”。他们有的是领导干部,有的是编辑记者,有的是专家学者,有的教我写新闻、写论文,有的引导我干工作一定要争创一流,有的教育我做真实的人、做对国家和军队建设有贡献的人。

知音并非一定要常见面常交流。能够有真正的知音陪伴在身边,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由于工作、生活、地域等多种原因,知音不一定能够时常陪伴在左右。尤其是现在通信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一个电话交流,一条短信问候,一则微信见解,知音的价值就能体现出来。

要拥有知音,必先作知音。在希望他人成为自己知音的时候,首先得想想自己是否是他人的知音,得反思自己有没有当好知音。对方遇到困难,自己有没有伸手相助,对方遇到疑惑,自己有没有帮助排解,当双方对某一问题看法不同时,自己有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有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自己是否作出一分的付出就需要十分的回报。当然,既然是知音,既然成为知音,就不能只要对方一味的付出。

知音是客观存在的,努力完善自己,多为社会、家庭付出一点,就多一个知音。(王开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