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改善腹部肥胖(脖子变粗小心腹型肥胖)

快速改善腹部肥胖(脖子变粗小心腹型肥胖)(1)

脖子变粗,小心腹型肥胖

本报记者 燕声

快速改善腹部肥胖(脖子变粗小心腹型肥胖)(2)

你以为脖子变粗只是稍微有点胖吗?

不止如此,此前有研究显示,脖子粗增房颤风险、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等。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又显示,颈围的变化与内脏脂肪面积相关,颈围每增粗5%,腹型肥胖风险增加36%。

1 颈围增粗与腹型肥胖相关

该研究纳入1000余名24~80岁的上海居民,平均年龄57.8岁,其中男士占40.7%。男士和女士的平均颈围分别为38.2厘米和33.7厘米,平均内脏脂肪面积为82.43平方厘米;平均随访2.1年后,男士和女士的平均颈围分别为38.1厘米和33.8厘米,平均内脏脂肪面积为84.55平方厘米。

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多个混杂因素后,分析显示,平均随访2.1年期间,颈围增粗5%以上的人内脏脂肪组织较颈围变化不大(±2.5%)者多26%。

在无腹型肥胖的人中,颈围的变化与腹型肥胖(脂肪组织面积≥80平方厘米)呈正相关。颈围每增粗5%,腹型肥胖风险增加36%。在不同性别、体重指数、腰围、年龄分组中,颈围的变化均与随访期间的腹型肥胖风险呈正相关。

内脏脂肪面积是诊断腹型肥胖的金标准,可准确、直观地反映内脏脂肪聚积,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腹部CT和MRI检查。但由于其检查费用昂贵又费时,且有射线辐射风险,不适合在临床实践中常规应用。研究者表示,测量颈围可辅助评估腹型肥胖。

2 腹型肥胖与多种疾病相关

众所周知,腹型肥胖有很高的健康风险。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吕筠、田园等通过对41万余成人进行分析后发现,腰变粗(中心性肥胖)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腰越粗,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越高。《英国癌症杂志》一项研究称,腰围每增加11厘米,肥胖相关癌症风险增加13%。腰围每增加8厘米,肠癌风险则增加15%。北京同仁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还提示,中心性肥胖者痴呆风险高。

其实,颈部脂肪组织的堆积,如双下巴乃至颈部更深部位脂肪堆积,与内脏脂肪堆积一样危险。此前,《国际肥胖杂志》上发布的一项研究就警告说,脖子粗、双下巴预示着全身性肥胖、心脏代谢风险高和机体炎症。

颈围超标,意味着颈部皮下脂肪增多,会有很多疾病风险。弗明汉心脏研究最新分析提示,脖子粗,房颤风险高。

3 坚持每周150分钟体力活动

能减掉大肚子

肥胖可导致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风险。那么,肚子大该如何减?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的肥胖与心血管病科学声明指出,运动可减少内脏脂肪,即使体重无变化。

体力活动或结合饮食的体力活动干预,已被证明可减少内脏、心包脂肪和心外膜脂肪。每周3~5次,持续12~52周的锻炼可以减少内脏脂肪。即使没有体重减轻,运动也可以降低内脏脂肪,在没有体重减轻的情况下,内脏脂肪减少,可能与肌肉等增加有关。

声明指出,减少热量,也可减少腹部脂肪。但与饮食干预相比,大多数研究显示运动对降低内脏脂肪更有益。减少腹部肥胖最有益的体育活动是有氧运动,力量锻炼的效果不明确。同样,高强度运动也并非总是优于中等强度运动。甚至3个月的步行,也可明显减少内脏脂肪。尽管有许多药物可以降低体脂,但生活方式甚至比药物更有效。研究分析发现,满足目前建议的每周150分钟的体力活动,足以减少腹部脂肪。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