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声呐历史(大型低频主被动声呐)

便携式声呐历史(大型低频主被动声呐)(1)

声呐是结构复杂的系统,也是水下作战和水面以上对水下作战离不开的最主要的探测手段。可以把主动声呐,看成一个复杂的“大鼓”。当然,声呐的发声原理和我们敲击的鼓是不一样的,其内部也不是空心的,而是由大量的元件组成。当前大型声呐换能器的体积和重量越做越大!比如海狼级的艇首声呐,已经做到了直径8米以上!而伯克级的声呐换能器,也有8吨!主动声呐换能器体积和重量越大,发出的探测波的频率就越低,探测能力就越强、探测声波在水下传播的距离就越远;探测半径和深度就越大!这个原理很像直径越大的鼓,敲起来声音越低沉,传播的越远是一样的物理原理。海狼或伯克的主动声呐一旦开机,是很有杀伤力的!可将几十海里半径的海鱼都震晕;若此时水中有蛙人,可能会被直接震S!

便携式声呐历史(大型低频主被动声呐)(2)

由于美国海军在二战中就有丰富的水下作战经验,而在冷战中又和苏联的水下舰队激烈的缠斗了40多年,因此其各种主被动和拖曳声呐的技术相当先进。其他欧洲的德法英等国的声呐技术也各有特点。但是距离美国的水平还是有不小的超级。因此美国对所谓的“西方盟友”,在声呐技术上都是留了不止一手的。我们就以水面舰船上最主要的球鼻艏主被动声呐为例,来具体看看美国人是如何对盟友留了一手。现在的水面舰船上配备的声呐主要是球鼻艏声呐、船壳声呐、拖曳声呐还有浮标声呐。而球鼻艏声呐是最主要的主动声呐。对舰船来说,就像前主炮一样重要。水面舰船的球鼻艏声呐的作用也和潜艇上的艇首主声呐作用差不多。球鼻艏声呐外壳其实和军舰的其他部分船壳是完全不同的材料。可以把球鼻艏声呐,

便携式声呐历史(大型低频主被动声呐)(3)

看做一个挂在军舰船头水下部分的独立的“玻璃罩”,是十分怕磕碰的。二战后苏联海军多采用钛合金薄金属板做声呐外壳;美国人多采用带钢丝加固的橡胶材料。因此苏联时代的球鼻艏声呐外壳多是金黄色,而美国的多是黑色或者其他深色。声呐罩里面有平衡液体,因此球鼻艏声呐不怕水压和水流,但还是怕外力碰撞。不论哪种材料制造,都是非常薄,和舰体其他部位的船体钢板都不能比,属于一碰就碎的特殊部位!因此无论在下水期间还是在海上运行期间,都要尽量避免与外界较硬的物体发生直接碰撞!美国海军在提康和伯克驱逐舰上,历来都是安装了性能很强的AN /SQS-53 大型声纳,为低频全数字化超远程声纳。这种声呐几乎禁止出口。唯一出口的一批。一共不到6套,安装在了4岛海自的金刚、爱宕和摩耶级上。而且不是每艘金刚和爱宕都是SQS-53 C大型低频全数字化超远程声纳。

便携式声呐历史(大型低频主被动声呐)(4)

有一两艘最早的金刚,安装的是低配版的OQS-102主/被动舰首声纳。至于同样作为盟友的英国、韩国、澳洲、加拿大等海军。则根本买不到SQS-53 C大型声纳。1.1万吨级的世宗大王系列,只能安装德国阿斯特拉DSQS-21BZ中频声纳。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其和大型低频声呐探测性能有一个数量级的差距。舰体巨大的世宗大王级只在船头下部安装了一个小声呐,感觉就像被船体故意压扁了一样。实际上海自的几艘主力舰之所以能安装上大型低频声呐,就是因为其“第七舰队反潜支队”这个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所谓盟友包括另外4眼的海军在内,都没有如此的“高待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