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乡土文化的魅力(太行山乡村见闻)

中新社石家庄8月25日电 题:太行山乡村见闻: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太行山乡土文化的魅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太行山乡土文化的魅力(太行山乡村见闻)

太行山乡土文化的魅力

中新社石家庄8月25日电 题:太行山乡村见闻: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作者 鲁达 陈林 裴国荣

太行山东麓,岗南水库畔,青山绿水间的小村李家庄,“待客”正忙。

一套由普通农家小院改建而成的民宿里,在后厨工作的闫俊平一直忙个不停。途经门口的村间“主干道”上,不时能见到京冀等地牌照的小汽车。

小院餐厅,一串串红辣椒、玉米棒子等样式的饰品醒目悬挂,过去农家下地干活的草帽也成了布景点缀。一面墙上,从亲子阅读图书到国外小说,有多种书籍供人休闲阅读。

见有客到来,服务员一边热情招呼,一边递上了名为“乡村的记忆”菜谱。就近取材的铁锅笨鸡、农家炖湖鱼、干炸湖虾几乎成了游客的必点菜。

直到午间最后一拨客人结束用餐、转向院内石榴树旁悠闲喝茶后,闫俊平才有了短暂空闲。餐厅对面用来住宿的正房,装饰简洁温馨,却“土”味依旧。

已是花甲之年的闫俊平,指着客房笑着说,城里人就喜欢住在这儿,一屋一晚268元(人民币,下同),“周末要是订晚就没有了”。

这让闫俊平想不到。她一直认为在家门口赚钱不易,这也是村里年轻人离乡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

从几十年前嫁到李家庄,闫俊平说此前日子过得并不容易。村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但人均耕地少,生活都不富裕。她和丈夫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也“受了点罪”。种地之余,还得常到附近水库“捉个虾米卖钱”。

近年,当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村里作为美丽乡村重点村也开始了旅游开发,并与知名企业合作,在居民老宅的基础上,原汁原味改造十户特色民宿。

尽管是十户中第一家同意合作的,但闫俊平直言“开始也不是很愿意”。最终同意的原因是“镇上一直在做(思想)工作”。她笑言当时不相信,住了大半辈子的农房,城里人会来住?而且“住宿价格会这么高?”

距她工作的民宿餐厅不远,是闫俊平家曾经的老宅,如今这里已变成十户特色民宿之一,每年会给她带来3万多元的租金收入。她说现在有钱了,也想再“回家”住一晚,但一想到价格还是有些舍不得。

红色旅游、乡村游的发展,让闫俊平实现了在家门口赚钱的愿望。除了每年老宅的租金收入,在另一家民宿的餐厅工作,每月能挣2000元左右的工资。此外,在外地多年的女儿也回来和她开起了农家餐厅。

村民韩会茹,也在居住的家里开了农家餐厅。在她精心安排下,不大的院子里刚接待过百人游客团队,这让她近日一直津津乐道。她说,过去有游客来“顶多卖个笨鸡蛋”,现在“有地儿住、有的吃”。

为了村里的美丽环境,她放弃了原有的生计,从去年开始从事旅游接待,今年收入“估计比十万(元)多”。

韩会茹说,仅凭种地年收入并不多,出去务工又不能照顾老人孩子,现在靠着好环境吸引游客在家门口致富,村里人都高兴。

距韩会茹家不远处的牌子上,竖着“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几个大字。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村支部书记刘树彦说,村里共有81户262人,过去较为贫困,经过自2015年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村貌变美了,村民依靠旅游接待变富了,村里现有各类民宿38家,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

“原来外出打工的,也开始回村创业了。”刘树彦笑着补充说。(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