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方言俗语(邛崃方言那些年代的将)

记不清是哪年子(1)了,反正那天家里揭不开锅(2)了。一大早没吃饭也没得饭吃,额爷(3)老(4)一捆竹子,额妈老一捆竹子——我在后头的巅巅(5)上帮到搭把(6)力抬一下,一起赶到西河坝去卖点钱,好买些米、面回及(7)吃。为了多卖元把钱,一直熬(8)到快晌午(9)了才把竹子卖脱。额妈在西街头跟我买了两块川饺子油钩(儿)(10),边吃边先朝屋头(11)走,额爷呢到大同街及买米和打(12)面的玉麦子。拢屋(13)的时候,额奶已煮了一大缸(14)鸡老壳(15),烩了两碗厚皮菜(16)。额奶说:你们浪气(17)都没有回来,我就先来你们幺奶们(18)将(qiāng)(19)了一升(20)面回来煮成鸡脑壳,免得紧到(21)等,标(22)把我们呱孙(儿)饿到了。没得好一候(儿)(23),额爷也买起东西回来了,一家人硬是连汤带水地把一大缸鸡脑壳吃完。

邛崃方言俗语(邛崃方言那些年代的将)(1)

鸡脑壳

这种等米(面)下锅的事在那些年辰(24)算不得稀奇。方邻上(25)这家到那家将(qiāng)过半升一升米,那家到这家借点油盐之类更是稀疏平常(26)。

“李二嫂,有多的饭不?借一碗给我嘛。今天桂香们进城来赶场(27)到这(儿)来吃饭,客伙(28)又一路(29)得,重新煮饭又搞不赢……噢,再借两块鸡蛋嘛,等两天那只抱鸡婆隔起来(30)生蛋再还你——屋头菜都没得!”

“这咋又没得盐喽?老二鬼,来(31)你们大伯伯那(儿)及借一碟子盐回来。快点!”

甚至连点灯的煤油、炒菜的青油(32)、喂猪的谷糠和桌椅板凳、铺笼罩哔(33)一类的东西都有互相将(qiāng)借的。即使包产到户了后,也还有上山及借牛回来耕田的!当然,最难借的是钱,哪怕三块五块的,拗(34)半天都不一定借得到,因为大家都穷,票子(35)更金贵!而邻里之间在东西的借还上头又往往会生出一些嫌隙(36)来。

邛崃方言俗语(邛崃方言那些年代的将)(2)

煤油灯

“今天她又在你那(儿)借饭是不?哟喂,你还标得,上回子(37)我借尖尖一碗(38)饭给她,得(儿)天(39)她才还我冒乎乎(40)的一碗……”

“我看哈子呢……当真这米咋状碎(41)噢?都半个月哪……你不及问害怕不得还嗲(42)。咋这种人都有喔!前跟(儿)(43)狗官还我的一碟青油还不是浪多脚脚(44)。”

邛崃方言俗语(邛崃方言那些年代的将)(3)

这种话要不到好久都会传到对方的耳朵头及,那各(45)时候没有电视看,妇女伙边勒溜跟(儿)(46)啊打毛线签签啊边翻点嘴壳子(47)还是算一种娱乐吧——哪怕有点戳锅漏(48)的味道。虽然也有些人会弄得来气鼓气胀(49)的,但还不至于吵嘴角(ge)孽(50)。只有相互把对方的田埂或地沟多挖个一锄半锄的才会吵来天红(51),甚至打得来哦呵连天(52)的。

这些壳子冲来(53)鬼才相信!确实,今天哪个还来借半碟青油两块蛋或者等到买米下锅呢?“把哪个的玛莎拉蒂或911借来爽一盘(54)啊还差不多!”80后90后状块跟你说。

邛崃方言俗语(邛崃方言那些年代的将)(4)

邛崃方言俗语(邛崃方言那些年代的将)(5)

注释:(1)年子:年,年辰。(2)揭不开锅:指没得粮食,煮不起饭了。(3)额爷:爷爷。一些地方在称谓的前面会加上“额”字,主要起语气助词的作用。(4)老:扛、拿的意思。(5)巅巅:指竹、树等的顶梢。(6)搭把:加把(力),加上。(7)及:去。(8)熬:指为多卖点钱而熬价、抬价。(9)晌午:指中午。(10)川饺子油钩(儿):油炸麻花(儿)。(11)屋头:家里。(12)打:指磨(面)。(13)拢屋:家里。到家。(14)缸:过去农村沥米或盛食物的陶缸。(15)鸡脑壳:过去把面粉调成半干状,用筷子一坨一坨挑起放到沸水里煮熟而食,因其形状似鸡头而得名。(16)厚皮菜:牛皮菜。(17)浪气:那么多时候的意思。(18)们:这里是指代性语气助词。(19)将(qiāng):借、借东西的意思。(20)升:计量的单位。过去农村一般用木制的升子(形状像斗)来量米面等,一升大约盛三五斤。(21)紧到:指时间长。(22)标:不要。(23)一候(儿):一会儿。(24)年辰:年。(25)方邻上:指周围的邻居。(26)稀疏平常:指平常,不稀奇。(27)赶场:赶集。(28)客伙:指女婿。(29)一路:一同、一起。(30)隔抱鸡婆:母鸡生几天蛋后,一般要停几天再生蛋,个别鸡息蛋时间长就要把翅膀栓上再用背篼之类的罩上让它休息早点再生蛋。(31)来:这里是去的意思。(32)青油:油菜籽榨的油。(33)铺笼罩哔:这里指铺盖。(34)拗:缠,纠缠的意思。(35)票子:钱。(36)嫌隙:指矛盾。(37)上回子:上次。(38)尖尖一碗:碗装起尖了,指很满。(39)得(儿)天:第二天。(40)冒乎乎:冒点点(出来)。(41)状碎:这样细碎。(42)嗲:语气词。(43)前跟(儿):前段时间。(44)脚脚:这里指青油里的沉淀物。(45)那各:那个。(46)勒溜跟(儿):过去农村妇女用针成缝或绣鞋垫一类的东西,有些有花纹。(47)嘴壳子:指八卦、(搬弄)是非。(48)戳锅漏:惯于挑拨,搞坏事情的人;做事常出漏子的人。(49)气鼓气胀:心里不舒服、生闷气。(50)吵嘴角(ge)孽:指矛盾纠纷。(51)吵得来天红:指架吵得很厉害。(52)哦呵连天:指打架很激烈,呼天抢地的。(53)冲壳子:指吹牛皮。(54)一盘:一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