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兵临城下好看吗(金侬自说自评之十三)

子弹和烟头《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电影兵临城下好看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电影兵临城下好看吗(金侬自说自评之十三)

电影兵临城下好看吗

子弹和烟头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

  导演:让·雅克·阿诺

主演:约瑟夫·费因斯、裘德·洛、瑞切尔·薇兹、艾德·哈里斯

文/金侬

影片的主题应该是有争议的,姑且不去说它。

影片的场面、置景、服、化、道,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些也不是我想说的。因为作为一部获奖影片,上述这些都是“硬件”,是质量的保证,否则它就不具备获奖的资格。

我要说的是细节。

作为一部场面恢弘的战争片,是不是导演有权利“抓大放小”,只要往大处着眼,而可以忽视细节呢?

回答是否定的。

细节之重要,绝对不可低估,它是塑造人物性格最最有力的手段,离开细节的场面,会使作品缺少真实感,就像一件选料精良、设计新潮的服装,其针头线脚却粗糙不堪,这是绝对上不了时装展示会的。

  影片一开始就让我记住的细节是主人公瓦西里手里拿着的五发子弹(不多不少,正好五发,这也是无巧不成书)。

  列车把新兵们运到了尸横遍野、硝烟弥漫的斯大林格勒战场,新兵们喘息未定,即刻投入了战斗。冲锋之前,分发武器。由于武器数量有限,有的人能领到枪,有的人则只能领到子弹。领到子弹的人只有在战友牺牲后,才能捡起战友的枪,使用子弹。瓦西里显然很不走运,他没能领到枪,只领到了五发子弹。

  一声令下,新兵们奋勇冲锋,瓦西里握紧那五发子弹,跟着队伍一起冲向阵地。很快,他的身边就有战友倒下,他想去捡枪,但武器却很快被别的战士抢走了。敌人死命抵抗,战士们纷纷中弹倒下,进攻失败了。为了躲避敌人的冷枪,瓦西里混杂在尸堆里,直到党代表丹尼洛夫出现。

这个时候,我已经忘记了瓦士里手里还有子弹。

当丹尼洛夫欲向敌人射击因没有子弹而十分懊恼的时候,瓦西里把手中的子弹装进了枪膛。就是这五发子弹,使瓦西里成了整个斯大林格勒的英雄。

  设想要是当初瓦西里不是领到子弹而是领到枪又将如何?我想,他或许会同样像党代表那样懊恼,因为他在冲锋中已经把子弹打光了。没有子弹的瓦西里是不可能成为英雄的。

  墙上如果有把刀,那把刀就一定要出鞘。这是戏剧道具应起的作用。瓦西里手里有五发子弹,它们就一定要射向敌人。这子弹不光是道具,还是体现在神枪手身上不可遗漏的细节。

德国神枪手康尼格从柏林来到斯大林格勒。

在一列缓缓驶来的列车上,康尼格打开精致的烟盒,从里面取出一支烟,点燃叼在嘴里。

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其实也在暗示情节的发展。后来,我们看到瓦西里从废墟中拾起一颗烟头,那个带过滤嘴的烟头就是康尼格抽过的烟。

此时,无须剧中人说什么,也无须康尼格做什么,观众就知道瓦西里的对手已经在行动了。

有意思的是,瓦西里点燃了这颗烟头,还吸了一口烟。

这个小小细节,颇让我们回味。

一颗小小的烟头促成了两个对手之间的交流。从瓦西里吐烟的表情中,我们仿佛看到他正在掂量着对手的份量。

那么,康尼格是随手扔掉这个烟头的吗?也许,他是通过这个烟头在说:小子,你的克星来了!

——原载《大众电影》杂志

后记: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当中发生的故事。

如果这是一部前苏联,或者是俄罗斯拍摄的影片,你可以说影片中描写的战争之惨烈是前苏联和俄罗斯人在宣扬卫国战争的伟大。

然而,这是一部出自西方导演之手的影片。虽然,其战斗场面残酷血腥,也许是创作者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但起码历史的真相还是被这些西方编导承认并且乐意还原的。在他们的眼中,苏联确实是埋葬纳粹的掘墓人。

可惜的是,今年反法西斯胜利日的纪念活动,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纳粹的概念已经模糊了,当年的反法西斯英雄已经被人遗忘,新纳粹开始取代旧纳粹。当年血肉横飞的历史,仿佛是一张老旧和褪色的照片,已经变得难以辨认。

历史,永远指向未来。忘记历史的现实,其未来不容乐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