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茶叶子(湖北名茶三皮罐)

湖北有一种独特的茶叶,学名是“湖北海棠”,当地称为“三皮罐凉茶”,顾名思义,只凭三片叶子,就泡的出一罐茶。若是外地人听起来,总觉得有些怪,就好像六安瓜片一般,初一听,海棠?这是茶吗?又不出名,极少有人喝过,只是荆州,也就是鄂中地区一种特产的茶叶。

湖北五峰茶叶子(湖北名茶三皮罐)(1)

中国喝茶是有传统的,过去的文人雅士喝茶,叫“品”。需取山泉水,紫砂壶,要焚香,要开卷,要有三五知己坐而论道。挑担、入山、浮水,讲究的是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少说,一壶茶也得喝半个时辰。这实在不能为性烈如火的荆州人所接受。春秋战国那会,荆州叫楚国,再往前数,《尚书·禹贡》中说过,“荆及衡阳惟荆州”,属九州之一。虽历史厚重,又滨临江畔,但不知为何,这块地界上却从未有过水乡之温婉,只余敢拼敢闯的湖北精神而闻名天下。

既要拼搏,就得多少丢掉些繁文缛节。这一点从喝茶上就能看的出来。不论南北,泡茶总得有个器皿,在南方,有论杯的、有论壶的,北方大宅待客,多是“上一盏茶”。其实差不离也是杯子。可在荆州,泡茶使的是“罐”,且不是小罐,红土烧制,圆底胖身子,带一粗把手,大小来说,四五斤水放得,三五人的小家里,用这罐子腌咸菜,吃一冬天都富余。当然了,用红土罐,自然有他的道理,罐子透气,一是茶水凉的快,二来不易馊。三皮罐是穷苦人喝的东西,鄂西多雨,赶上夏收,天不亮就得奔地里,自是头天夜里烧好的茶水喝起来方便。

湖北五峰茶叶子(湖北名茶三皮罐)(2)

再说茶叶,其实就是海棠叶子。毛峰、普洱、铁观音,采摘时都讲究个“嫩”,要的是枝头那一小撮细芽,时节也重要,清明谷雨,差一刻都不是那个味道,炒制也麻烦,生锅、二青锅、熟锅,必须要老师傅才能掌握好火候。三皮罐不同,端午前后,叶不论大小,也不分老嫩,摘了就行。制茶更简单,叶子洗净,放笼屉里,只等由绿转暗,晒干缩成干叶即可,也不分什么等级。

外地人初闻,心里多少有些嘀咕,这看着,就是一晒干的树叶子,也叫茶?也能喝?能喝,且好喝,虽说制作过程称得上“粗制滥造”,但味道却绝无一丝“偷工减料”。三皮罐制作简单,冲泡更简单,只需取三片茶叶放入罐中,待水开倒入,上盖即可。

泡制过程比较有意思,前文说过,土陶罐透气,热水入罐,须臾,罐面便腾出股股细微水汽,凝成水滴后,色泽微亮,滴滴滑落,罐红茶黄,相映成趣,细看倒有几分写意山水的意境。等到茶水凉透,取大碗倾倒。也是漂亮,茶呈紫红,叶露金黄,初嗅清香,细饮清凉,略带一分甘甜,却有着九分豪放,不是文人墨客的高雅,一口入喉,蕴出的,是童年家乡。

湖北五峰茶叶子(湖北名茶三皮罐)(3)

茶,是好茶,但不是名茶。我猜测,一来这同湖北人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老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向来以杀伐果断闻名的湖北佬,图的是一个实干、实在,不愿做论道品茶的细致活。二来,这大概就如同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栀子花一般,“粗粗大大”的三皮罐,名不雅、叶粗大,“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故而难登庙堂之高远,只留江畔乡村之野趣。荆州人不在乎,“痛痛快快”的就好,好喝就行,何必管这么多呢。

“烈日蒸蝉如声断,乡野锄禾戴帽毡。田头砂壶三皮罐,沁人心脾解暑馋。”嘿,要的就是这份清凉,要的就是这份痛快劲儿。有泡茶那工夫,倒不如多想想怎么过好日子。三皮罐凉茶,是一罐茶,也不是一罐茶。不在判断中获得快感,而在劳作中取得幸福,这茶中体现的,是湖北人自有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也正是因具备这种渴求探寻基本事实、理性而又热情的性格,湖北佬才能够在历史中留下重重一笔。

湖北五峰茶叶子(湖北名茶三皮罐)(4)

时至今日,三皮罐凉茶虽然不常见于商超酒店,但因其物美价廉、味道独特,渐渐地也有了些知名度。不过对于离家远行的荆门人而言,这一罐“湖北海棠”,依旧是梦境中,那个繁星闪亮的家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