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

年的味道有很多,有些只能尝,有些只能闻,但有些要用心去感受。过年意味着团聚,意味着喜悦,意味着家味。年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对于广西人来说,年味是家乡人准备过年忙碌的身影和开心的笑容,是腊月集市的喧闹和繁荣,是家乡美食的喷香。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1)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南宁市民便会准备许多过年食品,其中,年糕、粽子、粉利是南宁人过春节必备的传统食品,民间俗称春节食品“三件头”。在广西过年都有吃年粽的习俗,和端午节是的粽子不一样,年粽里面包裹的馅料更加的丰富,粽子有大有小,有类似元宝的矩形,还有三角形。年糕与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南宁人买年糕要印“发”字;而粉利则与春节期间摆设在门户两边的盆桔组合成“岁岁吉(桔)利”之意。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2)

过去,南宁人春节拜年有“初一仔、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的习俗,即初一小辈给长辈拜年,初二新女婿给岳父母拜年,初三后则是出嫁女携儿偕夫回娘家拜年。拜年时,除了要拎只大阉鸡,还必须送上年糕、粽子、粉利“三件头”,意图将好兆头馈赠亲友。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3)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4)

在桂平-玉林-梧州一带,这里的人们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年前数日便开始“三忙”:一忙“洁户”,家家要打扫卫生,去污除垢;二忙“办年”,准备过年所需的鸡(阉鸡为主,陆川一带则以鹅为主)、鸭、鱼、肉,各类蔬菜。以及春联、鞭炮、香纸蜡烛等;三忙“炸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如“白散”、酥角、脆子、薄脆之类。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5)

北海、钦州、防城港北部湾一带,春节习俗基本一致。春节──农历年初一通通关门闭户,家家贴上红对联,惯例初一不出街。“恭贺新禧,添丁发财”这句话随时随地都能听见。过年习俗“初一吃斋”,不得倒水落地,拜年道贺是新年见面的礼节,长辈惯给封包给小孩。正月初二头牙要拜,生意老板特别盛大,新年出街要择日,择时辰,择方向才有吉利。初二起,街上行人穿红戴绿,拥挤起来,煞有一片新气象。新婚夫妇在初二、初四(双日)忙回娘家拜年,岳父请酒是免不了的。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6)

百色、德保、靖西、隆林一带,习惯守岁至午夜零时,家家户家争先恐后鸣放鞭炮,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并开始以最美好的言词互相祝福。 在容县、博白等地除夕守岁大多彻夜不眠,守一个通宵。在桂西百色市不少县农村,至今仍然沿袭着一些各地不一、各有特色、饶有兴味、多姿多彩的古老旧的过年习俗。每年过年的时候,还有不少地方的农村都杀猪过年。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7)

直到现在,广西的有些地方还有着大年初一不梳头不扫地的风俗,据说梳了头来年生财就不那么如意,会像梳子和头发一样越梳越掉越梳越少越梳越空,而在大年初一扫地则会把新年喜气和财富扫掉,不利于来年治家生财。

除了以上这些,广西还有特有的“壮年”。壮年即壮族新年,时间比汉族早一个月。过去,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壮年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8)

压年饭

壮族人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这天,男女老少全家欢聚一起,煮出初一全天吃的米饭,叫“压年饭”,这是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的意思。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梳洗打扮,迎接新春的开始。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9)

新年挑水

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巧妇就纷纷到泉边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因为他们相信大年初一的水最纯净、最吉利,可以给一家人带来整年的好运气。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10)

伶俐水

大年初一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由村中公认的“伶俐嫂”担的清水,壮家女子相信这样可以变得更加地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据说喝了伶俐水,小孩会变得聪明伶俐;姑娘会嗓子清甜;老人会祛病长寿。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11)

舞鸡舞春牛

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

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12)

打扁担 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13)

散年 吃母粽

大多数的壮家人大年初一是不串门的,白天吃汤圆,晚上才吃荤菜,据说可以消灾去病。到了大年初二,妇女们带着孩子在丈夫的陪同下,拿着礼品纷纷回娘家。壮族人的春节新奇而又热闹到了元宵节,再次祭祖以后,家家户户才把供品撤掉,这被称为“散年”。“散年”是由家中长女搀扶其父母或家中最年长者,坐在堂屋中央,然后剥开“母粽” (超级大的粽子),按家中年龄长幼有序地分发,每个人则须恭敬地接受并将其吃完,这就是“吃母粽”。吃完“母粽”,全家老小便拿着粽叶、香火,到叉路口或江河边,焚香肃立,边唱“避邪歌”,边抛撒粽叶,以此“送凶祸”。

广西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广西人过年的那些事儿)(14)

除了壮族,广西还有很多少数民族,这里的每个民族过年都有不同的风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点, 唯一不变的是文化传承中“年味儿”。你的家乡现在还保留有哪些春节习俗?一起在评论里分享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与特色吧!(素材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