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人间冷暖方知人间悲欢(人间孤独却有温度)

这是一本名家散文集,精选了台湾当代最著名的一些文人的怀旧散文,大多都是于山河故里、岁月流长有关的。

这些名作家有:当代美学家蒋勋,民国将军白崇禧的儿子作家白先勇,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还有旅居美国的小说家张让……

看尽人间冷暖方知人间悲欢(人间孤独却有温度)(1)

看尽人间冷暖方知人间悲欢(人间孤独却有温度)(2)

看尽人间冷暖方知人间悲欢(人间孤独却有温度)(3)

当然,在这些著名的,都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台湾作家里面,竟然有“余秋雨”的大名赫然在目,这让人多少有点意外。

或许是因他的那篇《一个王朝的背影》,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历史长叹,揭示了这些台湾文人在文字中表现的那些情怀。

看尽人间冷暖方知人间悲欢(人间孤独却有温度)(4)

他在这篇文章中的最后写到: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他在文中,摘录了一段陈寅恪写给王国维的《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

余秋雨在他的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意思就是:“知识分子通常会在一个王朝没落时,在那些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一种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就变成了生命,然后靠生命拥抱文化,别无他途。”

那么,这本散文集是不是也是代表着一个没落时代结束后,这些台湾文人对于中华文化的拥抱和依赖?

所以,该书取名“人间孤独,却有温度”?

不知我的这种理解对不对,但是,无论是读蒋勋的《无关岁月》,还是余光中的《催魂铃》,亦或是罗智成的《沙中之沙》,张让的《旅人的眼睛》,你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看尽人间冷暖方知人间悲欢(人间孤独却有温度)(5)

这本书总共收集了25篇精美的散文,分为五个章节,每个章节精选5篇,这五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章节:岁月如流

第二章节:多忧何为

第三章节:山河已秋

第四章节:浮生有味

第五章节:闲看人间

我最喜欢的是蒋勋的《无关岁月》、白先勇的《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张晓风的《只因为年轻啊》、张让的《旅人的眼睛》、罗智成的《沙中之沙》……

看尽人间冷暖方知人间悲欢(人间孤独却有温度)(6)

关于岁月、关于人间烟火、关于怀旧,蒋勋在《无关岁月》中写道:

“我喜欢中国人的除夕。年事增长,再到除夕,仿佛又回到了那领压岁钱的欢欣……“压岁钱”这三个字,那样粗鄙直接,却说尽了对岁月的惶恐、珍重,和一点点的撒赖与贿赂。”

读完这几篇散文,我走在北方五月的街头,在北方五月初的街头,除了能马路两旁摇曳着阳光的翠绿,最爱人心的,是湛蓝湛蓝的天空。

温暖如初的阳光会将人整个身子拥抱起来,微风拂来,已经能闻到槐花的香了。

这是我生活的小城春天迷人的味道,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

尽管,隔三差五,就会有一场漫卷天地的沙尘暴如期而来;尽管,这样明媚的阳光,也总是在温差近二十度的一天中出现。

可是,小城的人啊,依然热爱这岁月轮回呈现的妩媚,郊区里拿了铲子去挖苦苦菜,开了车携家带口,呼朋唤友去河边烤个烧烤,再来两大瓶啤酒和一杯三炮台,就能美美泡一天春的美……

人们心中,依然还存在着对生命的慎重,对天地的感谢,对万物的敬爱与珍惜,依然热爱这热气腾腾的生活原味。

看尽人间冷暖方知人间悲欢(人间孤独却有温度)(7)

读这本书,对于生命,对于生活,油然而生的珍惜与感恩……

看尽人间冷暖方知人间悲欢(人间孤独却有温度)(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