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滩好玩吗(我与汉口江滩)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汉口江滩公园已经建成20周年了。说起汉口江滩,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亲切感,因为我是在汉口江滩边长大的。我童年居住的房子,就在沿江大道143号,那是武汉市公安局的宿舍,一座外国人的洋房子。打开窗户,面对的就是壮阔的长江。在阳光下,江面波光粼粼,江鸥飞翔。闭上眼睛,江风扑面吹来,那呼吸间有一种自然野性的气息,而我家的斜对面,就是滨江公园。那是我童年时的乐园,也似乎是最初汉口江滩公园的样子,是那个年代,武汉人和江滩的联结。

江滩好玩吗(我与汉口江滩)(1)

董宏猷(右三)与朋友在汉口江滩“蒹葭书店”前合影。

童年时代的我,性格外向,热爱文学和音乐,经常独自到滨江公园去读书、朗诵古典诗词、练嗓子。陪伴我的,是附近汉口码头和江面上传来的各种声音。轮船的汽笛声,码头上的调度船只靠岸的喇叭声。如果走近汉口码头,还能听到码头工人的号子声,以及卖茶水的女孩子们的浅浅的低语。再长大一点,我九岁那年,为了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决定自己走上码头,在那些炎热的夏日,赤脚拉板车,勤工俭学,辛苦赚钱。这些童年故事都发生在江边,发生在鱼龙混杂的码头,在那里,我窥见了成人世界的雏形,那是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的最初的涅槃。或许,还有一些青涩温柔的情感飘荡在风里,淡淡的,像一口清凉的橘子水。

人世沧桑。当初在江滩面对大江唱歌的小男孩长大了,成为一个父亲,一名作家。同时,也在人生的坎坷里见证了武汉的变迁、汉口江滩的发展。汉口江滩公园的建成,让人类与长江的距离更近了。人们散着步,闻着花香,沐浴在江风里,在长江边放着风筝,拍照留念,诉说着对恋人的爱情,或是邂逅爱情,或是独自在江边待上一个下午,发呆,清空内心的烦恼。这是一场武汉人与长江亲密接触的开始。或者说,是这个世界和长江约会的开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我和朋友们策划的在江滩举办的那场赈灾诗歌音乐会。那时,我在武汉作家协会工作。地震发生后,举世震惊,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我们和《长江日报》、湖北省作协,以及武汉红十字会等单位,决定在汉口江滩举办赈灾诗歌音乐会,我们作家协会负责发动作家诗人创作诗歌。

江滩好玩吗(我与汉口江滩)(2)

2008年5月17日,“情系汶川,重建聚源”赈灾诗歌音乐会上,董宏猷倾情朗诵。

5月17日晚,“情系汶川,重建聚源”赈灾诗歌音乐会在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举行。大江滔滔奔流,现场人山人海。武汉市众多的作家、艺术家,用诗歌和音乐,在江滩激情义演。众多的企业、企业家,作家艺术家、爱心市民,在现场积极为灾区捐款、献爱心。当晚的善款高达2000万元。我也参加了演出,登台激情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并捐款。这是地震发生后,全国范围内最早的赈灾诗歌音乐会,也是我和江滩,我们和江滩,共同的爱和真情,共同的情怀与善举。

江滩好玩吗(我与汉口江滩)(3)

董宏猷(左)在“情系汶川,重建聚源”赈灾诗歌音乐会上捐款。

我还记得,汉口江滩建成10周年的时候,武汉作家协会又一次和汉口江滩管委会合作,组织作家们在江滩开会、采风,写文章,结集成一本纪念文集,名为《能不爱江滩》。作为组织者之一,我当然也写了文章。那是武汉人用文字表达的对长江与江滩的爱,是文学与一条江、一片江滩、一座城市的水乳交融。

记得那年秋天,江滩的芦花开了,白色的美丽的在秋风中摇曳的芦花与浩瀚平静的江面,一动一静,遥相辉映。长江和芦花,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或许是上帝赐予江滩的礼物。那天,第四届汉口江滩芦花文化节开幕,《能不爱江滩》亦在那天举行首发式。我和作家们在现场为读者们签名。同时,一批书法家、画家在现场以芦花为主题进行创作,此外,还有20多位民间艺人现场献艺,他们用泥塑、小糖人等传统手工艺作品表达对江滩的爱。这是一场别具一格的东方式的文化节。汉口江滩包容着武汉人,而武汉人用别致的艺术形式向长江、江滩示爱,时至今日,每一年,江滩的芦花仍然在美丽地盛放,我们或许老了,但这座城市和长江依然生生不息,永远年轻。

属于我和江滩的共同记忆,还有中国悠远的茶文化。那年12月29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农业厅共同举办的“重走‘万里茶道’启动仪式暨‘东方茶港’‘万里茶道’起点立碑揭幕仪式”在汉口江滩举行。

黄鹤楼茶叶公司建立的“东方茶港”前,竖立起一块质朴厚重的纪念石。由我撰写的《万里茶道赋》就镌刻在茶港的大门外的石壁上。

当年,中俄万里茶道就从汉口出发,经由汉水到襄阳,再走陆路到陕西、山西,来到当时的中俄边城恰克图,然后,经由西伯利亚,抵达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这是一趟漫长而艰辛的旅途,也是继丝绸之路后,一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茶叶之路。那些清香的小小的茶叶,携带着深刻的中华文化的基因,沿着这条路,走向世界,而它的起点,就在汉口,就在如今的江滩。那篇《万里茶道赋》,应该还保存在茶港室内吧?它饱含了我对家乡、对江滩,以及中国茶文化深深的敬意与深情。

回溯往事,在这20年里,我还参与了关于汉口江滩的许多许多的文化建设活动。包括应管委会之邀书写的书法作品,被雕刻在了江滩的石碑上。曾经有许多朋友发现后,拍照片发给我。而我唯有一笑。那些大大小小的刻有诗文的石碑,质朴无华,至今仍然留在江滩公园里,面对着浩瀚的滚滚长江,日日夜夜,代表着我,代表着我们,与长江,与江滩,默默地,相守相依。

一晃眼,20周年过去了,如今的汉口江滩,越来越美丽。武汉这座城市,也好像越来越年轻了。新兴的高楼在长江两岸森林般崛起,延绵不断的绿色江滩,成为世界奇观,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乐园。入夜,两岸璀璨的灯光秀,与一座座长江大桥彩虹般的身影,营造了一个美丽的奇幻世界。在这样的夜里,我常常和家人,或者朋友,来江滩散步,欣赏灯光秀,沉浸在梦幻般的世界中。我会走进水晶宫一般的“蒹葭书店”,安静地阅读。书店里,也有我的作品。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戴着红领巾,拿着我的书,还有风筝,走向江滩,走向长江边。恍然间,我仿佛看见了童年的我,看见了又一代长江的孩子,在继续自己的梦想,在延续与长江,与江滩的故事。

(作者:董宏猷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