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和角经典题型(从逻辑角度分析)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线段和角经典题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线段和角经典题型(从逻辑角度分析)

线段和角经典题型

  • 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 —公元前275年)的《几何原本》,是一个严谨的借助演绎推理展开的系统。它从定义、公设、公理出发,一步一步地推证出了数百条几何定理。这一杰作展示了逻辑的力量,显示了人类理性的创造能力。所谓的数学定义、公设及公理(现代数学认为是一样的)就是数学家对数学对象的性质的约定。从其看来,数学定义和公理也不必要非得是真理。由此也天生注定,数学定义及公理与自然本真规律之间存在有“缝隙”,在以后的逻辑推理过程中,难免遇到过不去的“坎”。从“数”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这种“跨缝”“过坎”的痕迹——从有理数→无理数→虚数(复数)→无穷(实无穷/潜无穷)等。例如虚数的出现,就是因为在表示一元三次方程的根式中出现了负数开方的形式,没法推下去了,才纠结地把负数开方根作为数与其它数一起参与运算的。
  •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开创了形式逻辑学。它是建立在三大定律之上的逻辑形式,即:同一律、(无)矛盾律和排中律。所谓的同一律就是事物只能是其本身即A=A。由此推之,线段只能由线段构成,不能由别的点来构成。另外,《几何原本》中定义:点是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即没有长度,是0)。如果点的长度是0,加起来岂不还是0?怎么能构成有长度的线段呢?这明显与逻辑发生了矛盾,似乎看起来说不通,是不成立的数学命题。
  • 按照同一律的规定,线段是由很多“无穷小”的“线段”构成的,这肯定没毛病。那么如何来界定“无穷小”呢?历史上走过了一百多年。刚开始时,为研究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17世纪时,微积分学的创始人著名数学家牛顿(1643.1.4—1727.3.31)把“瞬时速度”描绘成是无穷小时间内所走的无穷小的距离之比,即“时间微分”与“距离微分”之比。牛顿所想的无穷小是所想的变量在变成0之前的那个状态,实质上是个“实无穷”概念,这是牛顿的一个含糊不清的表达。由此,也遭到了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攻击,这就是数学史上所谓的‘第二次数学危机“。直到19世纪,数学家柯西(公元1789年—1857年)建立了一套严格的ξ-δ语言来说明什么叫做变量的极限,即无穷小。微积分学才有了牢不可破的逻辑基础。极限理论实质上是个“潜无穷”概念的运用,即所想变量在变成0之前是一个函数,是一个变化过程,是无穷多的一串数,而不是一个数。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前后数永远不相同的一个变化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则是:如果函数F(x)当x→x。时的极限为0,这时函数F(x)叫做x→x。时的无穷小。根据极限的定义,我们可以证明:0是可以作为无穷小的“唯一的数”,因为如果F(x)≡0,那么对于任意给定ξ>0总有|F(x)|<ξ。从此意义上看,0与无穷小有“质”上的相同。由数可以推之,可以看作是“无穷小线段”的“唯一几何表达”,在“质”上是相同的。因此,“线段是由点构成的”的数学命题实质上是符合“同一律”的。把“点”看作是线段的界面和中间表达也是适合的。
  • 康托尔(1845年—1918年)是近代最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从“一样多”的合理定义,揭示出无穷集不同于有穷集的特征:它可以和自已的部分一样多。这不符合人们的习惯思维和认知,但这不是否定集合论一样多定义的理由。因此,在有穷世界里的逻辑思维运用到无穷王国里就不见得逻辑了。在有穷世界里,有穷个0加在一起仍是0,这是符合逻辑的,但在无穷王国里,无穷个0加在一起,从实际效果看,就不是0了,否则,线段就看不见了。这一下子就从数学跑到哲学上去了。试想一下,不管哪个领域,只要牵涉到无穷,到最后都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
  • 总之,从逻辑角度分析“线段是由点构成的”数学命题,我个人认为是成立的。
  • 参考文献:1)《数学与哲学》张景中院士著;2)《高等数学》同济大学主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