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漾短篇文章(春色大文章)

荡漾短篇文章(春色大文章)(1)

春色大文章

鲍全业

联曰:“太平真富贵,春色大文章。”

春天是个如诗如画的季节。历代文人墨客曾写下许多赞美春的诗词歌赋。在他们那或豪放或细腻的笔触下,春的端庄、秀丽,春的魅力、诱惑及神韵,均被刻画的淋漓尽致,跃然纸上,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春天,按时序可分为立春、初春、仲春、暮春。每年2月3日至5日,为立春交节,人们习惯上看作是春季的开始。每年元月底或二月初,春节来临,炎黄子孙沉浸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喜庆之中,华夏大地呈现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崭新景象。此时,虽寒凝大地,但“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傲雪梅花在凛冽寒风中昂首怒放,预示春的脚步渐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隆冬之景,即将逝去。

时光推移,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杨柳吐芽,特别是“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红杏枝头春意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景象,标志婀娜多姿的春姑娘已来到人间,并特地给人们送来一副“虫声新透绿窗纱”、“春禽处处讲新声”的有声画面。

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已觉“吹面不含杨柳风”。时令正直仲春。大自然,这个万能的造物主,不在惜墨如金,而是浓墨重彩美化大地,让杨柳枝繁叶茂,绿荫匝地,到处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城无处不飞花”,“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盎然春色。“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科举时代,那些登科及第者,于春风拂煦中策马游玩,得意洋洋之态,仿佛浮现眼前。

暮春,是春天向夏天告别的最后一幕。柳絮杨花,漫天飞舞,榆钱落地,南风吹送着浓郁的麦香,大自然又给人们献上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初夏画图,“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春归,令人扼腕叹息。

荡漾短篇文章(春色大文章)(2)

历代文人学士,无不借大好春光写诗作词,抒发情感。大都借景抒情。予情于景。西晋陆凯《赠范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饱含春意之梅花,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深挚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把亡国之愁,喻为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足见愁思不断,无穷无尽,难以解脱。“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宋秦观《千秋岁》一词,不仅包含其惜春之情,也将其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伤感寓含其中。“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唐王之涣《凉州词》对西北边塞奇寒与荒凉景象的写照,也影射朝廷对戍卒的冷漠,及自身的感慨和无奈。宋罗与之《商歌》:“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东风劲吹,天下皆春,唯独贫穷之家无一缕春光,足见其苦难之深重。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家无限同情。宋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暮春之时,杜鹃夜间仍啼鸣不止,坚信必能唤回春天,可见其精神之执着,意志之坚强,难能可贵。给人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启迪。

春,永远是写不完的诗,填不尽的词,唱不衰的曲,描不完的画,是篇值得大书特书的绝妙文章。

2023年正月初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