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未来城规划(一个组团型城市的蜕变之路)

记者 王艺涵 马俊龙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枣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齐鲁晚报枣庄融媒中心策划系列报道《非凡十年·我的枣庄变了样》,记录奋进路上“光阴里的故事”,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枣庄巨大的时代进步。

在全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同时,就不同的区市不同发展状况对症下药,枣庄的城市建设大框架初步拉开。枣庄也在城市拓进道路上实现了换道超车,趟出了属于自己的新路径。

山东枣庄未来城规划(一个组团型城市的蜕变之路)(1)

组团型城市蜕变,城市框架拉开

枣庄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衰弱,2009年枣庄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2011年,枣庄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枣庄市资源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在明确了枣庄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举措的同时,也将城市空间缺乏整合,各城区规模偏小且发展极不平衡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痛点、难点。

看清短板,才能对症下药。针对转型中遇到的问题,枣庄市委、市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按照“西城扩容、东城提质、一体发展”的思路,立足全市组团城市发展现状,明确提出确立“一主、一副、两区、多点”的新型城镇化市域空间格局。在全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同时,就不同的区市不同发展状况对症下药,枣庄的城市建设大框架初步拉开。枣庄也在城市拓进道路上实现了换道超车,趟出了属于自己的新路径。

山东枣庄未来城规划(一个组团型城市的蜕变之路)(2)

“近邻”变“紧邻”,立体交通网落串起一座城

对一座城市来说,拥有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不仅能有效地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随着枣庄各区市发展的日新月异,构筑“安全、便携、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了枣庄发展的重中之重。枣庄位于鲁南经济圈的中心,区域的联动离不开庞大的内部交通网络,枣庄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齐心打造立体交通网络,对内打造立体交通网,对外联通鲁南综合交通。

山东枣庄未来城规划(一个组团型城市的蜕变之路)(3)

随着枣庄京沪高铁、新台高速、枣木高速东延、滕州新港、枣庄高铁站至滕州的BRT快速公交B6线、世纪大道等项目的建成以及枣庄机场的获批投入建设,以高铁、高速、水运、航空、公路为骨干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也呈现在枣庄人民面前。

在鲁南经济圈规划中提到,要打造一批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加快滕州市——邹城市协同发展,滕州作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枣庄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在自身为商贸物流集散地的基础上加强与邹城市贸易物流、交通输送。

山东枣庄未来城规划(一个组团型城市的蜕变之路)(4)

产业规划新布局

“合则强,孤则弱。”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是区域竞争的需要,也是产业竞争的必然。要推动产业的集聚离不开城市的空间布局,枣庄从一个组团型城市到如今的“一主、一强、两极、多点”的城市布局,也为产业集群的集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山东枣庄未来城规划(一个组团型城市的蜕变之路)(5)

枣庄高新区区位优势显著,地处京沪发展轴线中间位置,北接京津冀,南接长三角,是中心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鲁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聚集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作为枣庄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近年来,枣庄高新区把产业培育作为立区之本,培育形成了“锂光医智大”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在锂电产业培养方面,曾是全国第三大锂电产业聚集地,基础实力雄厚。但由于高新区原本的城市规划已无法满足现今的发展需求,严重制约了当地的技术和经济发展。

2020年,高新区在枣庄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引领下,提出了以城市建设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保障的产城融合发展目标。同年10月,高新区与中铁十四局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调整区域整体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举措,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进而形成“人产城”的深度交融互通,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宜居宜业的高端智慧型高新区。

山东枣庄未来城规划(一个组团型城市的蜕变之路)(6)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