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盘70年代(回忆打算盘的那个年代)

今天,一位爱好珠算的朋友,发给我一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视频。视频记录了那个年代,人们使用珠算的普及程度,重视程度和打算盘的水平。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小的时候,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那时,每家每月轮流收全院的水电费。先把水电费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再计算每户有几个人,再汇总,计算无误之后,才能去每家收钱。

我家的隔壁,住着我父亲的师兄,是我父亲学徒时的帐房先生。我叫他苏大爷,每次轮到我家收水电费,都是苏大爷用算盘噼里啪啦的把水电费算好。我再一家一家的去收。那时我还小,感觉会打算盘真牛,比用笔算快多了,而且准确。

打算盘70年代(回忆打算盘的那个年代)(1)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市场供应状况欠佳,购买大多数东西都是凭本儿,凭票儿供应的,比如:买肉要肉票,买鸡蛋,芝麻酱要带副食本,每户定量购买,春节买白薯,也要去粮店凭粮本儿,限量购买。那时候,不管买什么都要排队,冬天,去菜站排队等菜,具体来不来菜不知道,能不能买上不知道,每天放学就是去排队,冬天的西北风一刮,冻的手脚生疼。从那时起,我就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干商业,买东西方便,不用排队。那时,我的想法很天真。

1980年,我考上了商业职业高中,职业高中在当时,是一个新生事物,第一拨职业高中,就如同技校,中专那样,单位出钱,与学校共同教育。毕业后,单位全包。

在职业高中的三年里,除了学习正常的高中课程外,还增加了许多的专业课,比如:商业知识,商品知识,库房管理,珠算技术等等,打算盘是我们的专业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百姓还没有计算机这个概念,计算器也没有普及,我国的计算领域当中,珠算技术是主流,各行各业的财会工作者,都离不开算盘。

我们每天都有珠算课,从认识算盘学起,之后就是指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半年多过去了,珠算的内容都学会了,接下来就是每天的珠算课,发练习题,打比赛,看谁能在20分钟内,又快又准。有许多的时候,天赋是学习一门技艺的关键,我很幸运,不知为什么,算盘珠子在我手上,会运用自如,声音清脆,打算盘的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自从学会了珠算。遇到家里要收水电费时,也能自己计算了,苏大爷那年已经快七十岁了。

高二,高三时去批发部实习,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批发企业占市场的主导地位,生产厂家的年生产定额,是由批发企业来制定,北京市百货公司是供应北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百货供给。现在年龄大一些的人们还记得,火柴,蜡烛,肥皂,大宝增白粉蜜吗?那时都是紧俏商品,都是由北京市百货公司供给市场。

每天八点钟上班,业务大厅已经挤满了来进货的,各单位商场的采购员们。有一些紧俏商品来晚了就买不着了,大厅里的嘈杂声和打算盘的噼里啪啦的声响,交杂在一起,特别是收款处,所有的进货单开完后,都要到收款处结算,那里的各位师傅,打算盘的水平真是让人敬畏,她们各个都是珠算高手,确实,怂一点儿的,哪儿敢往这儿呆啊,外面结账的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打算盘70年代(回忆打算盘的那个年代)(2)

我实习的岗位就是审核,一个业务大厅,可能有四五十位开票员,但审核员只有两位。我负责所有开票员开完票的审核工作,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为了减少工作当中的计算错误,避免给批发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审核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如同库房出库时的审核一样。干审核除了心细,就是珠算技术要过硬。速度和准确率是不能凑合的。

我喜欢审核员的工作,每天噼里啪啦的在算盘声中,正确的完成工作,那是一种欣慰和自豪。现在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在一次审核当中,一位开票员把合计的金额应该是10,000.10元,写成了1,000.10元,我用珠算的公式定位法,一秒钟就看出定位错了,而开票员返工了五次,都没看出来错在哪里。古人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工作认真与技术过硬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八十年代,珠算技术是非常盛行的,有时在马路旁边,就有人在墙上挂一个大算盘,讲解珠算快捷方法的,当然,讲课的人也是为了推销珠算的小册子赚钱。那时的我,转变了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书店,只要有珠算书,我就要翻开看看,遇到有新的方法或不会的,立马掏钱买下来,回家进行细细的研究。

一九八二年,北京市的职业高中生有一场珠算比赛,参赛的选手都是来自银行,财会,商业等等不同行业的珠算高手,当开始的口令下达后,赛场上那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响彻赛场,三十位选手都在埋头快速的计算着比赛题目。那种场面让人激动。只有身临其境的人们,才能体会到那种不能描述的心情变化。

打算盘70年代(回忆打算盘的那个年代)(3)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认为会珠算真牛的小孩,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了,2015年,公众号正是盛行的时期,我开了公众号:庄叔珠算,讲解一些传统珠算的知识,我不了解现在的珠心算是什么,但传统珠算是根基,为了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和学习到传统珠算,我制作了32集珠算视频。网络时代,年轻人会上网,而我们这一代,也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传统的,就没有现代的,珠算文化被人们称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也被称为最古老的计算机,珠算的珠动数出的简单易学的方法,让现代的许多年轻人所喜爱,在微信zhuangshuzhusuanjc里,有朋友这样反馈,我是用碎片时间来学习珠算文化的。另有一位偏远地区的年轻人反馈说:我在银行工作,平常要去农村乡镇,那里没有电,办理银行业务时只能使用算盘,我特别羡慕岁数大的师傅,因为只有他们会打算盘。还有的朋友问:您写的珠算书啥时完成啊,在这里,我感谢这些朋友的关心与支持。

珠算陪伴我几十年,虽然自己在这方面造诣不深,但曾经的无意努力,造就了今天的珠算传承,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共同传承我们的珠算文化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