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巨鹿之战的人物(巨鹿之战和官渡之战)

自古以来,兵者之道在乎于诡,奇,诈

举个例子来说,汉楚两军交战,汉八十万人战楚十万人,汉军胜了理所应当,毕竟兵力上有着7:1的优势,但汉军若败了便会成为兵家千古的笑柄,为后世所诟病.

可能有人会问"八十万人的兵力,怎么可能输给十万人呢?"

那么在历史上有没有两军之间兵力悬殊,却以少胜多的例子的?

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官渡之战,便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历史上巨鹿之战的人物(巨鹿之战和官渡之战)(1)

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8年,项羽所统率的楚军为了解救被秦军包围的赵国,而与秦军发生交战。

以章邯为帅的秦国大军共40万左右,其中由章邯率领的主力军20万。王离与涉间率领的前锋军大约20万左右,其中包括被解放的苦力所组成的临时军7万人左右

历史上巨鹿之战的人物(巨鹿之战和官渡之战)(2)

西楚霸王项羽率领的楚国杂牌军5万人以上,为什么说是杂牌军呢?因为项羽手下大将项梁在陶定战死后,楚国正规军被重创。项羽手上的5万楚军,是经过收拢项梁的残余部队之后,又招募了一批奴隶或是百姓而组成的军队。

两军兵力是8:1,秦军有着极大的兵力优势赢得这场战争。然而,秦军的40万人却被5万军队打败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西楚霸王项羽强大的统率力

历史上巨鹿之战的人物(巨鹿之战和官渡之战)(3)

项羽在与秦军交手前,命令每个士兵携带的口粮不能超过三天的份,同时又下令把所有煮饭的铁锅都砸碎,将士们一脸不解,项羽说;"我们只有三天时间去打赢这场仗,没有锅我们可以带更多的武器,待仗打赢了,我们在章邯的大营里喝酒吃肉,岂不快哉!"

将士们被项羽必胜的决心所感染,士气大增。

在地图上可以看到长长的一条河,项羽所率领的楚君过河后,命令部队将所有的船只都砸沉,将士们又是一脸不解,项羽说;"船,是给败军撤退用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楚国大军,只能战死不能战败!"

历史上巨鹿之战的人物(巨鹿之战和官渡之战)(4)

将士们见已经没有退路了,纷纷握紧兵器准备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之计,使5万楚国将士全部穿上了"血魔之怒"。

战场上,项羽的正确指挥,使楚军很快便包围了王离的20万大军,手握重兵的王离并没有将项羽放在眼里,但随着两军交战,王离深深的被项羽的杀神之气与楚军以一当百的猛虎之势所震撼!在秦军与楚军的九次交手中,霸王项羽无不亲自率领战士们冲锋,只要项羽在前冲杀,楚国将士们就犹如下山猛虎一般势不可挡!

历史上巨鹿之战的人物(巨鹿之战和官渡之战)(5)

5万vs20万!这场战斗杀的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日月失去了颜色,江水不敢再沸腾!

最后一次交锋之时,项羽独自一人杀入秦军,楚军将士们发疯一般的保护主帅,最后楚军以少胜多,王离被俘虏,涉间自焚而死。

在远处观望的燕齐赵魏韩五国抗秦军,见到项羽大胜纷纷赶来支援项羽。章邯率领的主力军20万主力军见势而撤。

巨鹿之战楚军大胜!西楚霸王之名响彻九霄。

第二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历史上巨鹿之战的人物(巨鹿之战和官渡之战)(6)

公元199年,此时魏蜀吴三分天下之势未定,而华北地区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当属坐拥幽,冀,青,并四大州的由袁绍所统率的袁家军,和许都的曹操所统率的曹家军。

同年6月,袁绍集结十万人马,气势汹汹的一路南下,准备攻下许都一举消灭曹操集团。

曹操得知后,毅然备战,但是曹操账下文武却纷纷劝阻曹操撤退,原因是曹操手中兵力不足3万(两万左右),迎战10万大军的袁绍无异于以卵击石。

历史上巨鹿之战的人物(巨鹿之战和官渡之战)(7)

但曹操深知袁绍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二流角色,曹操命令集中全部兵力迎战袁绍,曹操将大军集结于一点,死守易守难攻的要隘,200年袁绍集结军队进攻重要之地白马,曹操命关羽,张辽增员白马,关羽斩杀颜良获得阶段性胜利,之后袁绍又派大将文丑追杀曹操,曹操假装丢下金银财宝逃跑,文丑军见钱眼看纷纷争抢财物,曹操趁机发起突袭,文丑军大溃。

袁绍军与曹操军相持了足足七个月,曹操军的士气越来越高,袁绍方面则士气下降。

历史上巨鹿之战的人物(巨鹿之战和官渡之战)(8)

十月,袁绍屯粮于乌巢,对袁绍失望透顶的谋士许攸献计投靠曹操,曹操接纳了许攸并采纳了许攸的计谋,亲率500精兵偷袭乌巢,将袁绍粮草全部烧毁,袁绍部队得知粮草被烧纷纷投降了曹操,至此袁绍官渡之战大败!

历史上巨鹿之战的人物(巨鹿之战和官渡之战)(9)

从项羽巨鹿之战的5万大战20万,到曹操官渡之战的2万大战10万,古人的用兵如神不禁让人心中佩服。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敢想敢干,一往无前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